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73097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亲,该文档总共1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最新编写-修订版)(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案】(1)应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 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应连续七天,每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实验专题2第9题答案,高三 生物实验专题复习,基础部分,湘东中学 黄律,1、学生实验(必修部分),镜筒,压片夹,载物台,遮光器与光圈,反光镜,镜座,镜柱,镜臂,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物镜,目镜,一、显微镜的使用,一、操作指导:(显微镜的使用),2、取镜安放,3、对光,4、放置玻片标本,5、观察,6、高倍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构造,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1、实验原理:,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

2、还原性糖。,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p18),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马铃薯块茎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予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A,下列关于实验一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

3、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苏丹使细胞中出现着色的颗粒),B,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p61),观察植物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因而收缩幅度大,造成质壁分离。,1实验原理,紫色洋葱鳞片叶(液泡大且有颜色易观察),2、实验材料及试剂,0.3g/ml的蔗糖溶液,观察植物的质壁分离与复原2,质壁分离观察: 撕取鳞片叶表

4、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某同学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质量分数为30%和50%的蔗糖溶液,1mol/L KNO3溶液和lmol/L的盐酸溶液制作了4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随时观察。发现前3组在23min后发生部分质壁分离,5min后质壁分离现象明显,而第4组无质壁分离现象。 观察到前3组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后,再过5min观察,发现1、2组无变化,而第3组自动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然后对前2组装片滴加清水,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第1组45min后恢复原状,而第2组无变化,不能发生复原。 请分析各组实验装片发生变化的原因。,问题讨论,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

5、确的是( )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D,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 (1)色素提取:能够溶解在 。用 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在层析液(汽油)中的 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溶解度,2实验方法步骤: (1)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称取5g新鲜绿色叶片,剪碎放入研

6、钵中,向其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再加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研磨,将研磨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出色素液。 (2)制备滤纸条 (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 (4)观察实验结果 (5)整理、洗手,3、注意事项:,(一)提取色素:,1.研磨,材料:5g鲜叶,药品,SiO2使研磨充分,CaCO3 防止色素破坏,无水酒精溶解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或酒精等有机 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提取色素。,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2.分离色素:,层析液不能没 及滤液线,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说明色素的种类,色素的功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体色素,红光和

7、蓝紫光,蓝紫光,叶绿体色素具有吸收光能、 传递光能、转化光能的作用,返回,这些捕获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细胞中的什么部位呢?,问题讨论 1.色素提取原理?色素分离方法是什么? 2.某同学在做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实验时,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是淡绿色的,分析原因可能是( ) 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丙酮加入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丙酮加的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未加CaCO3 粉末叶绿素分子已经被破坏 A. B. C. D .,淡绿色单位体积内叶绿素含量少。材料不绿、研磨不充分、提取液太多,色素被稀释.色素被破坏,A,在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要使色素带清晰又整齐,应采取的措施是,定性滤纸要干燥 剪去

8、滤纸条一端两角 滤液细线画细而直 重复画线 盖上培养皿盖,用简单的实验证明酶的催化效率:,1.常温 2.加热 3.FeCl3 4.加肝液,(1)编号1 2,(1)2ml过氧化氢溶液,(2)加肝液,(2)FeCl3,(3)堵住试管口,轻轻地振荡,观察,2、实验方法与步骤,新鲜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1、实验原理:,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p78 83),(一)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或Fe3+,肝液,结果:气泡少 气泡多, 均燃烧,但1号试管更猛烈。,结论:证明酶的高效性。,4、注意事项,肝脏要新鲜,并要研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研磨液效果

9、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不能合用一支滴管。,过氧化氢有腐蚀性;实验注意安全。,实验时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处,不要插入太深,防止受潮熄灭。,(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1、实验原理:,淀粉 麦芽糖(具有还原性),2、实验材料:,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淀粉和蔗糖都没有还原性,蔗糖 葡萄糖+果糖(都具有还原性) 淀粉酶不能将蔗糖水解。,淀粉酶,3、实验方法与步骤,(1)各加2ml淀粉溶液 淀粉酶溶液。,(2)振荡,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0C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4)放进盛有热水

10、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并保持1min,(5)观察并记录,(1)编号1 2,(1)各加2ml蔗糖溶液 淀粉酶溶液。,(3)取出,各加入2ml斐林试剂。,5、注意事项,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实验中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入到600C的温水中;,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完全冷却。,4、实验结果与分析,1号有砖红色沉淀,2号没有颜色变化。即淀粉被淀粉酶水解,而蔗糖没有被水解。酶作用有专一性。,1 2,1.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实验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 林试剂作用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B.淀粉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

11、成还原糖 C.蔗糖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还原糖葡萄糖 和果糖 D.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是通过有无还原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的,C,2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是通过有无还原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的 B 本实验有两次控制温度,目的是一样的 C 本实验也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的作用 D 蔗糖的纯度与新鲜程度如何并不影响实验,A,(三)探索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实验原理,淀粉遇碘 变蓝 麦芽糖 葡萄糖,2、方法步骤,(1)各加入2ml淀粉溶液。,(3)各注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摇匀,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12、(4)各滴1滴碘液,摇匀。,(5)观察,A、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与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1 2 3,B、pH对酶活性的影响,(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振荡这3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3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0C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斐林试剂,()将3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并保持1min,()观察并记录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清水氢氧化钠各1ml,(3)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3、注意事项,在实验A中注入2ml可溶性淀粉的3

13、支试管要先放入不同环境5min,在实验B中,操作时必须先将酶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再加可溶性淀粉液。,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在加入淀粉酶溶液之前控制好各自的温度?,防止在控制温度之前淀粉酶已将淀粉水解,从而失去对照作用,影响实验效果。,问题讨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如下步骤: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mL淀粉溶液;向各试管注入lmL淀粉酶溶液;向各试管滴1滴碘液;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观察实验现象。以上步骤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能不能先加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后加蒸馏水、氢氧化钠、盐酸?为什么?,问题讨

14、论,不能,这样可能在改变溶液pH之前淀粉酶已将淀粉水解,从而影响实验效果。,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p7),一、实验原理,1.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一般是 色的,扁平的 形或 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2.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的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 色。,绿,蓝绿,球,椭球,三、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观察叶绿体装片:,取材:,取一片 。 (薄且有叶绿体),制片:,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叶片放入,加上盖玻片, 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先 倍镜找到叶片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形 态和分布)光强度的变化与叶绿体的位置关系,绘图:,用铅笔画一个叶绿

15、体形态和分布情况清楚的叶肉细胞,藓类小叶或波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低,显微镜下的黑藻细胞,注意事项:,1)选用藓类的小叶或者菠菜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为藓类属阴生植物,菠菜叶的下表皮是菠菜叶的背阳面,这样的细胞中的叶绿体大且数目少,便于观察。) 2)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目的是为了防止叶绿体失水。如果叶绿体失水,叶绿体就缩成一团,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正确使用低倍镜: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 4)正确使用高倍镜:将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

16、器,换用高倍物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实验十一、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110),目的要求:通过探究细胞大小,即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材料用具:(略) 方法步骤:,2、浸泡琼脂块,3、观察测量 (测量每一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4、计算填表,10分钟,测量结果(表),54,27,2:1,24,8,3:1,6,1,6:1,0.5,0.5,0.5,19:27,7:8,1:1,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 ;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 。,减小,减小,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