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第40讲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名师精选教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73030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复习第40讲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名师精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复习第40讲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名师精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复习第40讲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名师精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复习第40讲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名师精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复习第40讲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名师精选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复习第40讲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名师精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复习第40讲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名师精选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五部分生态学基础第 40 讲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考点内容全解(一)本讲考什么1. 生物多样性含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直 接 使间 接 使潜在 使遗 传存 在用价值用价值用价值价值价值可直接消功 能将 来为保留价认识到存费的产品效益价值值的价值在的价值食物科研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境不可保护生境娱乐健康防洪风暴保护生境逆转的改变濒危物种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1) 加强教育(2) 建立健全的法治管理(3) 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4) 迁地保护(即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及繁育中心)(5) 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用可持续发

2、展的观点)3. 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1) 物种丰富(2) 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3) 经济物种丰富(4) 生态系统多样(5) 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威胁: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如图所示 )( 二 ) 考点例析 例 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叙述错误的是()A 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拥有地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地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 -名校名 推荐C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D 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保护生物基因库的多样性 解析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要理解其含义,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与生物多样性的

3、构成联系起来。 由于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那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从这三个层次加以保护,对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加以保护。 答案 D 解题警示 常见错误是选A,认为这里没有包含物种的多样性,但这句话中的“地球上所有生物”,实际上就包括了物种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要从三个层次上理解并加以应用。在解答有关概念叙述的选择题时,要正确理解概念的本质和所包含的要素是否完整。 例 2 我国制订了多部法规严格保护野生生物资源,这是因为野生生物在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反映了野生生物的( )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A BCD

4、 解析 本题考查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随着人们对生物及环境研究的深入愈来愈受重视。生物多样性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需要指出的是人们目前所讨论的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多停留于直接使用价值方面。而为保持生物种群基因库的多样性及可能产生的潜在价值应更为我们所认识。要将生物置于整个生态系统中加以考虑。间接使用价值主要指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 答案 B 解题警示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解答本题需要注意: 1三种价值各自的涵义; 2三种价值在具体事例中的区分;3有关保护法律法规制订的依据。 同类变式 苍蝇的平衡棒原理,被应用于运载火箭的研制中,这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能体现出()

5、A潜在使用价值B科研价值C间接使用价值D生态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在仿生学中的应用,即属于直接使用价苍蝇平衡棒和运载火箭值中的科研价值。 答案 B 例 3 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B 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C 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D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解析 目前,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所以,保护环境,一方面要防止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要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 因此,要求我们

6、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具有生态学的观点, 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利用;对于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对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已先后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进行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但不是惟一的手段。 在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中, 我们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 注意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还应该指出: 强调环境保护, 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只有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案 B- 2 -名校名 推荐 例 4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选择B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C 物种退化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渡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解析 自然选择只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并且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没有证据表明物种退化能在短期内导致大量生物濒危和灭绝。生物的濒危和灭绝并不是人类对其资源正确开发和利用的结果,而是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以及对动植物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的结果。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威胁,其原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二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三是环境污染,四是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所致。 答案 D二、能力提升技巧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因素很多,与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关,其中人为因素是现今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最根本原因。发达国家国际贸易高度

8、经济活动开发资源化学物质的使用化学燃料的使用海洋污染氟力昂二氧化碳氮、硫氧化物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酸雨野生生物物种减少环境问题考虑不足热带雨林减少沙漠化发展中国家的公害问题烧荒为田移动耕作过渡放牧耕作有害废物越境转移人口急剧增加经济活动水平上升贫困外债发展中国家 例 4在进出口口岸,进出口检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格禁止境外有害生物流入境内。若害虫流人境内后,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类群将呈“J”形增长一般会缺少天敌对本土生物有一定影响不适应新环境,很快死亡ABCD解析 本题是分析生物入侵可能带来的后果,一般而言, 由于入侵生物生活于原环境时,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会与其他

9、生物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关系,其种群数量不会呈现“J”曲线增长,但进入一个新的无竞争者的环境中,由于条件的适宜,它会出现“J”曲线增长,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答案 D解题技巧 本题所讨论的问题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需要注意:1新生物入侵新环境- 3 -名校名 推荐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2生物入侵后果形成的原因; 3进出口检疫的理论根据。以上三点是解题的关键。 例 5 1972 年出版的 增长的限制 一书,报导了某些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研究 “人类的境遇” 问题。 模型以 1900 年到 1970 年世界人口、 粮食、 自然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预测曲线变化

10、如图分析回答:(1) 图中一四条曲线代表哪项数值变化:(2)预测认为,如果世界各地的经济和社会的治理没有重大变化,那么,2002 年以后,人口、资源、工业生产污染将发生。(2) 从 模 型 曲 线 可 以 看 出 , 为 了 人 类 的 根 本 利 益 , 应当。解析 四条曲线中最易判定的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这是因为地球上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类逐渐扩大的开采利用,将逐渐下降, 即对应曲线。 同时环境 (工业 ) 污染逐渐增强, 对应曲线。 而人口的增长受粮食等环境因素的制约,不能无限增长。 由于农业技术不断进步, 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导致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增长又制约粮食的提高,当人口增长超

11、过地球承受极限时,粮食锐减,资源匮乏,污染空前严重,工业生产能力下降。因此粮食曲线变化应先对应;人口数值曲线变化在后,对应。据上分析,对应模型曲线可知,人口迅速增加后迅速出现下降,资源下降、工业生产增长趋缓后出现下降,污染日趋严重。答案 (1)自然资源粮食工业污染人口(2)人口迅速增加后迅速出现下降,资源下降、 工业生产增长趋缓后出现下降,污染日趋严重。 (3)控制人口增长, 保护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解题技巧 本题的关键是对四条曲线的正确理解: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由于农业技术不断进步,粮食产量不断提高。污染会逐渐增强。人口数值曲线变化在粮食之后。三、基础能力测试1. 胖大海和枸杞共有的药用

12、价值是()A清肺降火B 活血化瘀C 治疗疟疾D 消炎止痛2. 森林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一般为 15 30,林下苔藓、枯枝落叶层对降水还可再次截留,并且森林土壤具有较高的水分渗透性。据研究,某地一个森林覆盖率高的小溪水区,在干旱季节,其枯水流量较无林小溪水区高4 倍左右,这说明森林能够()A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C防风固沙D过滤尘埃3. 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3 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还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物种最多的国家。 我国脊椎动物种类约占世界脊椎动物总数的14,我国还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段话与下列哪项相符()A特有种和古老物种多B物种丰富C经济物种多D生态系统多样4.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