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729509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7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生物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2014 年高中生物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3教学目的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和前景,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一)导案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 20世纪 70年代,全面推进 _工作2 1982年,将计划生育定为一项_采取的措施3 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1现状生育法1人口 _和_明显下降结果已进入 _水平国家的行列22前景(1)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_。(2)目标 2010 年,人口总数 ( 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要控制在 _亿以内。 2020 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14.5 亿以内。 21 世

2、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 (_) 。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的影响(1)_ (2)_(3)_2我国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措施(1) 继续控制 _。 (2) 加大保护 _ 的力度。(3)_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4) 加强 _ 保护和 _ 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二)讲案1、目前我国、我县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2、人口增长对我国、我县的生态环境有那些影响?3、怎样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三)练 案1经预测,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总量达到峰值,峰值为()A 2005 年, 14 亿B2010年, 15 亿C 21 世纪中叶, 15 亿左右D21 世纪末, 1

3、8 亿2以下对我国人口前景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将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B 2005 年,人口总数 ( 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下同) 要控制在13.3 亿以内1名校名 推荐C 2010 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 亿以内, 21 世纪末人口总数达到峰值( 近 15 亿 )D目前我国仍属于高生育水平国家行列3缓解中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A少生B优生C提高人口素质D发展中国的科技水平4 (2011 年湖北襄阳一中高二检测) 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

4、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由生殖年龄和个体数的差异造成的5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B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C今后十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 年全国人口控制在15 亿以内D未来十年,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以内,出生人口素质提高,性别比例正常6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到21 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 16 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优生优育是提高

5、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C禁止近亲婚配可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 J”型曲线,K 值为 16 亿7 (2011 年南京金陵中学高二检测)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经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B人口地域分布不均,西北部地大物博,集中了大部分的人口C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因此我国人口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长,且增长规模很大D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很猛8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A、B、C、D、使用后修改意见答案:一 .1.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低生育2.(1)持续增长( 2) 13.6( 3) 15二 .1.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2.( 1)人口增长( 2)资源和环境( 3)监控、治理( 4)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CAADCDB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