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课件(43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2947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课件(43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6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课件(43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6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课件(43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6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课件(43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6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课件(43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课件(43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课件(43张PPT)(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竹里馆 王维,明确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意; 2.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诗人情感。,走进作者 王维,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外号“诗佛”。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 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读诵诗文,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幽深的竹林,类似于打口哨的声音,与“独坐”相应,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在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方法指导,诗文赏析,赏景,悟情,诗中有画,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2、,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皎洁的月色洒满幽深的竹林,营造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幽静的氛围。,独自一人,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情趣何等高雅。那悦耳的琴声和啸声不仅给静谧的竹林增添了几分幽邃之气,而且也刻画出了主人公闲适、从容、高洁的形象。,主旨探究,一幅月夜竹林弹琴吟咏图,表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情趣以及诗人清心淡泊、怡然自得的情怀。,拓展探究,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

3、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中考链接,定林所居 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 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 溪鸟山花共我闲。,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弯曲、高耸的特点。 2.请分析“闲”字所体现出来的诗人心境。,地名,为名胜之地。,“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明确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意; 2.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诗人情感。,走进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诗歌风格以豪放飘逸为主,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读诵诗文,春

4、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笛子的美称。,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故乡,家乡。,方法指导,诗文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散入春风满洛城,“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

5、力,于是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积淀于心中的故园之思本来是深沉的,被笛声中的乐曲一触发,便更是 不可收拾,广漠无际地延伸开来,仿佛充 塞了整个洛阳城,洛城便成了思乡的愁城。,“散”为“满”字作铺垫,相得益彰。,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主旨探究,本诗以“闻笛”为线索,叙述诗人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折杨柳

6、的笛曲,顿时想起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和亲人,表达了自己无限的乡思之情。,拓展探究,思乡诗 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这种民族精神不断滋养、强化着我们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对 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的眷恋又会升华 为对祖国的深情,恋乡之情与爱国主义 是相通的。,类文阅读,江上 孙蕡 江上轻风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州阅岁华。,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滨水的地方。,中考链接,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既有淡淡的思想情绪,又有看到景色后的开朗宽松心境

7、。诗人原本有思乡的愁绪,尾联“秋怀”一词,即心底的忧愁,流露出作者在离家千里,身在旅途中的这种情感,但江行所见之景清新幽美,心境也逐渐开朗旷达起来,尾联写心底的忧愁已被风吹尽,在那滨水之处(沧州)每年也可以欣赏到江上的大好风光,即为明证。,逢入京使 岑参,明确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意; 2.赏析诗句,领悟诗人情感。,走进作者 岑参(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唐代边塞诗人。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诵诗文,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指作

8、者在长安的家。,离开长安好久了,回头望去,只觉长路漫漫,双袖都被沾湿了,而涔涔的泪水还没有干。骑着马在路途中与熟人相逢,没有纸笔(写信),烦劳您替我捎个口信给家人报个平安吧。,路途遥远的样子。,泪流纵横的样子。,请求, 烦劳。,捎口信。,方法指导,诗文赏析,赏析诗句,领悟情感,双袖龙钟泪不干,双袖都被沾湿了,而涔涔的泪水还没有干。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思念之切。,方法指导:翻译+判定+写出了(景)+表达了(情感),品悟情感,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漫漫征程,离家越远越是思念亲人,因为是路上相逢,所以没有纸笔,

9、但是也要让这位朋友给家人捎口信,好让家人不要挂念。真切而自然地抒发了 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 的强烈情感。,拓展探究,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地开放了。,中考链接,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别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别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用手抚摸,指行舟,

10、晚春 韩愈,明确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意,领悟主题; 2.品味精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析诗歌表现手法; 3.体悟诗歌所展现的哲理,启迪人生。,走进作者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 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 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 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读诵诗文,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

11、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榆钱,只知道,杨絮,方法指导,诗文赏析,写作手法,哲理体悟,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诗人将满天杨絮比作大雪纷飞,想象大胆奇特,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写作手法,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

12、天作雪飞。,“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哲理体悟,主旨探究,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寄寓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机会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类文阅读,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昏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百草红叶黄花。,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任何环境都抵挡不住我们那颗昂扬向上的心!,中考链接,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蚕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饰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1)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 凋零空寂的氛围。 (2)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山谷的入口,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