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协同关系的博弈分析报告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729359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协同关系的博弈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协同关系的博弈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协同关系的博弈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协同关系的博弈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协同关系的博弈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协同关系的博弈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协同关系的博弈分析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协同关系的博弈分析摘要: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是将企业间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组合的新构想和尝试。本文主要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的协同关系,利用博弈论的“囚徒困境” 模型来具体分析网络企业间的协同关系,并指出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效果。关键词: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关系;博弈均衡Abstract: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is to the advantage of resources for effective combination between enterprise

2、s of new ideas and try.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me theory to analyze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body, use the prisoners dilemma model of game theory to concrete analysis in the network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ter

3、prises, and points out how to maximize the system between enterpris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Key word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The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Game equilibrium一、研究基础协同创新网络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合作创新,协同创新网络被看作不同的创新参与者的协同群体。它们共同参与创新的开发与扩散和新产品的形成、开发、生产和销售过程,通过交互作用建立科学、 技术、市场之间的直接和

4、间接、互惠和灵活的关系, 参与者之间的这种联系可以通过正式合约或非正式 安排形成,网络形成的整体创新能力大于个体创新 能力之和。因此,协同创新网络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网络性、开放性、中心性、协同性等特点,通过这个网络可以实现各个主体间的资源共享、知识传递 和技术扩散,实现知识、技术的增值和创新的产生。协同创新网络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核心要素,以及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辅助机构。而协同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将各个创新主体要素进行网络优化、合作创新的过程。因此,在研究协同创新网络中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网络各主体间的关系,即:企业间、企业

5、与科研机构、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服务体系之间的关系。对于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协同关系的研究,当前主要集中在宏、中观层面。立雨在基于协同创新的技木创新网络扩研究认为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务机构为创新体的价值创造过程。劲在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函研究中指出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 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应充分调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实施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组织、跨区域的深度合作和开放创新有利于加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以及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

6、技术融合与扩散。从协同创新角度来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务机等创新主体的积极参与, 以实现资源共享。综合来看,已有研究尚未涉足微观层面的探讨。而对于如何真正实现网络主体间的全面协同、网络主体在网络如何能够获益最大化、网络主体间如何通过博弈实现双赢和多赢还缺少相关的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力求通过对网络主体间协同创新的博弈关系研究, 进而指出在网络如何充分利用主体间的博弈实现网络的协同创新。二、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的关系分析创新资源的不足一直以来都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一方面为了共享创新资源很多相互关联的企业会通过选择集聚进而形成产业创新集群或者创新网络,通

7、过开展合作创新来获取集群的创新优势。另一方面由于集群或网络的创新资源具有稀缺性和时空分布的不均勻性等特点,导致群或网络企业为获取最大化的自身创新优势而纷纷采用竞争性的行为。在协同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过程中,这些有限理性的装备制造企业个体会依据自身的条件、发展水平及环境变化等因素,通过不断地学习并调整策略开展合作与竞争并举的协同竞争博弈。由此, 网络的装备制造企业间作为博弈双方或者是采取合作策略,或者采取竞争策略, 或者是采取合作与竞争并举的策略,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企业个体创新和网络协同创新的共同发展。(1) 企业间协同创新的竞争合作关系分析 协同创新网络强调网络企业间的合作但应知道这种合作总

8、是和竞争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在网络协同创新的过程中,网络企业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协同竞争一种柔性的、协作式的竞争而不再是单纯的对抗性竞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网络主体之一的企业其创新行为是一种竞争的行为,哪个企业能够首先创造出新技术哪个企业就能够在网络和行业中处于竞争优势; 其次网络中企业的创新行为也是一种协同行为。这是由于创新过程的高投入和市场具有不确定性等特点,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会存在高风险性, 加之各企业仍普遍存在创新资源不足的问题使得企业个体很难独立完成创新行为。由此网络中的企业可以通过产业关联及地理位置等的优势,采取资源共享、共同投人、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等方式开展协同创新,在

9、创新过程中既能够克服创新资源不足的困难,也能分散风险使原本处于竞争的企业双方实现双赢。因此在网络的协同创新过程中,各企业主体间体现的是一种协同竞争的关系。协同竞争是指协同与竞争矛盾的双方相互引导、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对立统一过程, 竞争导致协同协同引导竞争。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 协同竞争作为企业集群式竞争观念的创新,帮助企业实现一定程度的协同和资源共享进而寻求竞争优势已成为协同创新的趋势。(2) 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博弈模型基本性质协同创新网络中有很多同质和关联的企业, 协同关系可以发生在两个或者多个企业之间为研究问题的方便, 这里将网络企业间的关系简化为两个企业间的关系,企业间的协同创

10、新作为一种动态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状态协同与背叛。网络中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博弈具有如下性质: (1)企业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即两个企业可能彼此信任采取合作的行为也可能自私采取背叛的行为。 (2)个体理性。企业行为的出发点是由其最少的投人获取最大利益为前提的, 博弈过程以风险占优作为其首要考虑的容。当合作有利时,企业会选择合作行为;如果当背叛能带来更多好处时, 企业就会选择背叛, 而这样的选择结果会给合作对方带来损失与风险。 (3)非零和博弈。协同创新中的博弈是一种“非零和博弈”,可以实现双赢。 (4)重复博弈。网络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行为通常是彼此合作的而且可能

11、是多次重复的,是一种稳定的伙伴关系,企业间的博弈行为不会改变双方博弈的结构。 (三)网络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博弈均衡1.网络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博弈模型构建 协同创新网络中企业的协同创新情况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网络企业间的规模、资源拥有情况大致相同,另一种情况是网络拥有庞大资源的大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的合作创新。两种情况下的最优选择无疑是合作的企业双方共同协作创新但是在现实情况下,由于对企业来说存在外部性的原因,即创新成果有被同类企业模仿的可能,网络的企业因此不愿意进行先期的投人。由此就出现了网络企业合作双方的博弈关系。本文为研究方便, 对协同创新网络中的企业做了相关简化即假设该网络企业的规模

12、是相近的,企业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具有同等地位和对等条件。由于对网络的企业来说创新成果有被对方或者网络其他企业模仿的可能,因此企业有可能不愿意进行先期投资来开展创新活动从而出现合作双方均处于等待状态的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模型由图克提出的主要描述了个体理性与团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关系, 即以个体利益为出发点的行为很多时候不能实现团体的最大利益, 而且也解释了个体理性本身存在着在矛盾即以个体利益为出发点的行为最终也不一定能保证实现个体的最大利。为便于构建模型和简化计算, 通过借鉴佩原、友金和哲等的相关研究成果,作如下假设:(1)参与人和投入份额。假设网络n家企业的任意组合的和两家企业合作开展的协同创新每次协

13、同的总投入用L表示(其中包括人、财、物、技术和信息等资源的投人,以货币形式进行折算)其中企业投入的份额为 ,企业投入的份额为,且。(2)信任与背叛行为结果。如果、企业相互信任企业间采取协同创新的行为企业协同创新的合作收益按企业自身投入的比例进行分配则、二两企业的收益分别为和,且合作收益的大小与企业预期的协同合作效应系数(1)成正相关的关系; 如果、企业相互不信任,都采取背叛行为,双方没有协同合作,此时双方的投人为0,收益也为0;如果、企业中一方协同,一方自私, 此时可以认为网络中的企业投入完全被自私一方获得, 并导致今后不再协同合作。若设企业采取协同合作的行为概率; 则其采取自私行为的概率;设

14、企业采取协同合作的行为概率, 则其采取自私行为的概率。 (3)信任与背叛行为的影响。网络企业间如果在协同创新进行次之前, 企业间相互信任并采取协同行为,则企业间会继续采取协同合作的行为;而一旦网络某企业在第阶段采取背叛行为,则网络企业以后都不再进行合作。 (4)正向的激励。设、企业之间的协同是受一种正反馈的激励,用(1)表示,协同的次数越多,协同越默契,或者说理性递增。由于协同合作所受到的激励具有累积的特性因此每一次协同合作的成功都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受到正向的激励这种激励用表示。越大说网络协同创新的效果越好,收益越大。 根据以上假设条件, 构造、企业在第次协同创新时间节点上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

15、系: 表1 网络企业协同创新的支付矩阵企业概率企业概率协同()背叛()协同()背叛()通过假设条件分析表1中企业的行为与收支关系, 于在相同的策略环境下, 网络企业和企业的理性方式一致。情形一,当企业与企业均采取协同合作时,企业的支付矩阵是企业按投人比例所获得的收益份额, 即整理后得,同理可得情形二,当企业协同合作企业背叛时,企业的支付矩阵是0,即:情形三,当A企业背叛,B企业协同合作时企业A的支付矩阵是企业B投入的损失额,即:情形四,当企业A和企业B均背叛采取自私行为时,企业A的支付矩阵是0即:根据以上四种情形的分析结果,可以将表1所的支付矩阵表示为表2所示:表2 网络企业协同创新的支付矩阵结果企业概率企业概率协同()背叛()协同()背叛()0,0 (四)企业间博弈的协同创新条件分析由在网络企业协同创新过程对企业来说,企业对自身的行为具有完全信息,而对于网络的其他企业则具有不完全信息,因此通过对网络企业的支付函数分析,企业选择与其他企业合作或者背叛主要是从企业自身的利益出发, 即选择合作时的期望收益与选择背叛时的期望收益之差的数值大小。代人表2的网络企业协同创新的支付矩阵结果,得到:由于企业选择协同创新的条件是所得出: 根据以上分析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