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4572844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探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探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探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探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探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探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探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 . 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初探清照词的艺术特色专 业:汉语言文学学 号:076090374 姓 名:邝 志 霞2007年初探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邝志霞论文提纲: 一、清照的生平简介; 二、前期词的思想容及其艺术特色; 三、后期词的思想容及其艺术特色; 四、清照的词对后世的影响。容摘要: 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令人喜爱的词。她作词,善于白描,多用赋体,长于铺叙,语言大都明白如话,很少堆砌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的语言创造不寻常的意境”是她作词的最突出特点。她作词,能把那些旁人用惯了和用旧了的浅而且俗的文字,缀成极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不寻

2、常的意境,所以虽然明白如话,但却读起来使人觉得并不庸俗。“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是“易安体”的主要特点。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词的词风,天真活泼,富有生趣,透露出轻松闲逸生活。后期词则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同时又不失婉约派的本色,具有凄惋悲怆的格调。在她的词中,抒情曲折,讲究含蓄,善于化虚为实,将心灵深处的情感,表现得具体可见。同时,她的词,既不失婉约派的本色,又有豪放派之气。正是这些,形成了独特的“易安体”。著有漱玉集。一、清照的生平简介 清照(10841155)左右,宋代女作家,自号“易安居士”,人, 她出生于一个优裕的家庭。父亲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博古通今、多才多艺

3、,精谙经史,擅长诗文。母亲王氏,亦为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格非身为门“后四学士”之一,其学术思想、人生态度都深受崇尚真情与个性的轼的影响,于家庭管理与子女教育方面,与我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观念传统不同,这为清照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在家庭的耳濡目染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清照三岁就能将歌吟熟谙在心;四五岁就读书认字,念念有词;六七岁就博览诸子百家唐诗宋韵。就这样,清照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她的名字成为聪颖智慧的代名词。长大后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清照的夫婿为明诚,两个人彼此欣赏。给她带来了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人志趣相投常常饮酒

4、做诗,赏花填词,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气息。清照前半生虽说没有受过生计之苦,但是官宦门第中政治活动的耳濡目染,使她对国家大事也有所了解,并怀有希望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北宋亡后,其辗转江南,倍受流离之苦,加之明诚病殁,更是雪上加霜。词根据婚前、婚后、南渡后时间分界线,三个阶段所抒写的容和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截然不同,但无论是写活泼的少女,青春的少妇,多愁善感的思妇,还是冷冷清清的嫠妇,都与一般文学作品里的妇女形象不同,他们不再是遵礼守规的大家闺秀,或家庭妇女,而是有了个性、气质、人格,有了生活理想追求的知识女性。 由如以上所述,清照由于自身的天赋禀性、加之家庭教育熏、曲折的个人经历、自觉的艺术追求,她

5、在词的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下就此作以简单论述。 二、前期词的思想容及其艺术特色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词主要写她贵族少女少妇的生活,是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结构精巧,采用对话形式使本来就轻松闲逸的诗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用作者和“卷帘人”两个人物作对比:作者一醒来,虽然还有点醉意,但却马上又关心门外的海棠花怎么样了,有没有被风雨打落;而“卷帘人”却只道:“海棠依旧”,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这样一对比,就显出了作者的敏感和对花事的关心。作者用拟人手法“绿肥红瘦”来形容雨后海棠

6、的特点,既表达了作者对被打落的花朵的惋惜,又表现出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本来很平常的四个字,但却使人读来觉得耐人品味,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又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读着这首词,仿佛自己本人也在“藕花深处”,整首词全用描写的手法,就象和读者说自己的野游时的情景,没有抒情,更没有议论,娓娓道来,令听者仿佛身临其景,仿佛看到了被惊的“一滩鸥鹭”,其中“争渡”连用两个,说明作者努力地划船,使劲地划,玩的很尽兴,虽然很累,但却从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以上这两首词可以看出清照少女时代的个性是比较开朗活泼的,并不象后来那样躲在闺房中,一味“多愁善感”。因

7、此,此时期的词风显得活泼,富有生趣, 描写对婚后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夫妇融洽的感情为清照词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她将婚后安怡、幸福的生活写入了词中,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如其词作采桑子中,作者以家常笔调,写闺中的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尾句“笑语檀郎,今夜沙厨枕簟凉”写出了女主人宫对自已丈夫的关心、爱护,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平淡而有情致的家庭氛围,体现了词人恬适安逸、热爱生活的心境。清照与明成婚后不久,一直都“负笈远游”,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由于对丈夫的思念和对爱情生活的珍视与回味,她这时的词风已带有多愁善感的倾向。,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妙橱,半夜凉

8、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优美的意境:由于丈夫整日不在家,生活就显得平平淡淡,甚至索然无味,只能眼睁睁的坐在火炉前看“瑞脑”在炉中烧完,显出作者的无聊。不知不觉又到了重阳佳节,半夜躺在床上,已经感到很凉了。 (二)奇妙的比喻:“莫道不消魂”是直接言愁,愁状又如何呢?作者不象我们现代人唱的“愁啊愁,愁就白了头”,这样显得太赤裸裸,也不是作者作词的作风,而是含蓄地拿人和菊的形象映照,用人比拟菊,人和菊都用一个“瘦”字来形容,菊不胜西风,故形象憔悴;人不胜其愁,故“比黄花瘦”。在作者的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描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

9、之情的,但这些思念之情作者一般没有直接写自己是如何想念之类的,往往表达都比较含蓄,多借助别的寄托物来表达这种感情,如在一剪梅写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成天都在想着能收到丈夫的“锦书”那该有多好,但次次都落空,看着一排排的大雁从头顶飞过,夜色已经很晚了。最后发出感叹,借“花”和“水”来表达自己无奈的心情,两个人都在愁眉苦脸,郁郁不乐,原来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思念对方”。在作者的笔下能把本来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感受的“愁”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在眉间;“柔肠一寸愁千缕”,愁如乱丝;“只恐双溪舴艋舟”,愁

10、可以船载了。后来,的丈夫去逝,这时,她的感情由思念丈夫,变成悼念丈夫,此时的词风,已带有凄惋悲怆的格调。她一个人在人生地疏的江南,写下了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这首词的艺术特点我认为有四: (一)活用典故,以故为新。如:“藤床纸帐”、“笛声三弄”、“吹萧人去”以及“折梅赠选”等组织在词中,自然贴切,毫无造作之感。 (二)将咏梅与悼亡治于一炉,恰到好处地寄托了悼念亡夫的哀思。 (三)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交替出现。“藤床纸帐朝眠起

11、”一句,是环境描写,紧接着刻画当时的心理无佳思”,然后又描写“沉香”,不禁使人又想起醉花阴中的“瑞脑消金兽”,但是这多了一个“寒”字,更显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此时室再无别人,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上炉陪着她。“伴我情怀如水”一句,则心理上的悲苦之情愈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小风疏雨萧萧地,词境由晴而雨,使读者也不禁泪下千行。将外境与心融为一体。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词人枯坐,泪下千行,恰似词人在声声慢中所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凄惋的效果。又如:“说不尽,无佳思”,“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全系口语,

12、但使人读起来不禁感同身受,产生怜惜之情。 三、后期词的思想容及其艺术特色 从靖康元年起,清照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浪生活,写出了更其动人的诗篇,如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这些词主要是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情绪比较消沉。但其中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念奴娇),“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等句,是表达了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散的人的共同感受的,在当时有它的现时意义。永遇乐更含蓄而深沉地表现她对现时的不满和关心。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

13、,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得车宝马,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入笑语。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流寓临安时作的。全词把描写、抒情、记叙融为一体,以描写傍晚时分的天空景色开头,发出“人在何处”的感叹。第二句先是描写江南初春之景,但是作者根本无心顾及这些,春天的气息又能知道多少呢?正值元宵佳节的天气,乍暧还寒,谁敢肯定转眼无风雨呢?这里连用三个反问句,表达作者无奈、悲苦、寂寞的心情。最后记叙作者绝朋友的邀请,并把“中州盛日”的盛况加以铺叙,故国之思,怀旧之情,全在这铺叙之中。此词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

14、是运用对比与反衬的手法。以“落日熔金,暮云合壁”的美景,反衬“人在何处”的叹惋。以“染柳烟浓”的春色,反衬“吹梅笛怨”所引起的乡思,以“元宵佳节,融合天气”,反衬对于瞬间可以到来的“风雨”的忧虑,以“香车宝马”的诗侣,暗衬自已的狼狈处境,以“簇带争济楚”的中州之盛,反衬今日“风鬟霜鬓”的憔悴,以窗外的欢声笑语,反衬窗下独坐的孤寂愁苦。从全篇看,上篇的“今”与下篇的“昔”对比,从下篇看,第一层是昔。与第二层的今又成对比。在今昔对比中充分表现此词的主旨。作者善于用环境、气氛的描写与渲染,和对日常生活的感受来表现她复杂细的情感。语言既不华丽,也不粗俗。以平淡的语言入妙境,是此词最大的语言特点,也是“

15、易安体”的重要特点。 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自己也是夫死家亡,她后半辈子的生命历程是在没有亲人,没有温暖,甚至见不到一丝希望中走完的,她再也没有当年“沉醉不知归路”的逸兴,再也不可能与丈夫“相对展玩”金石书画,甚至连家国也得在梦中去“认取长安道”。因此,情哀调苦是后期词的主要特征,如武陵春:风住尘香风花己尽,曰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是作者五十一岁避乱在时写的。全词以“愁” 字贯串全篇,但直到最后才点出这个“愁”字。全词语言浅显,读来朗朗上口,准确地运用口语“闻说”、“也拟”、“只恐”,曲折地反映了作者的心活动,同时也使词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结尾两句以贴切的比拟,极尽艺术的夸,表现真切,沉重的揉合在一起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读来令人凄惋欲绝。她在婉约派传统的题材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独特的经验,尤其是后期词在情感的沉郁深挚上有过前人,而在艺术上更显出不凡的造诣,如:声声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