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总结(专升本)(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72813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39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总结(专升本)(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理学总结(专升本)(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总结(专升本)(最新编写-修订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7 世纪初,英国医生哈维阐明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规律。 第一节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2、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 刺激的三个基本条件:刺激强度、刺激作用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阈值 (阈强度) :刚刚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 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腺体组织的兴奋性较高。 3、生殖、生殖 4、适应性、适应性 第二节 人体与

2、环境 一、内环境及其稳态 (一)内环境:(细胞外液)机体内部细胞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一)内环境:(细胞外液)机体内部细胞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 细胞内液:细胞内的液体。 细胞外液:细胞外的液体。 体液 60%:细胞内液 40%、细胞外液 20%(血浆 4%、组织液 16%) (二)稳态(二)稳态:正常功能条件下,机体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各项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主) 、体液调节(主) 、自身调节、一、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主) 、体液

3、调节(主) 、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有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有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后天培养的) 、非条件反射(天生固有的) 。 神经调节的特点:反应快、精细而准确、作用时间短。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的作用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 体液调节的特点:作用缓慢、广泛、持续时间长。 神经-体液调节:复合的调节方式。 (三)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心

4、肌、肾血流量的调节。 自身调节的特点:幅度小,灵敏度低,范围局限。 三种调节都属于控制系统 二、人体功能调节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控制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 、受控部分(效应器、靶细胞) 。 (一)自动控制系统 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相反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相反 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排尿、血液凝固、分娩反射都是正反馈。排尿、血液凝固、分娩反射都是正反馈。 (二)前馈控制系统:条件反射,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 第

5、二章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 : 脂质双层膜(双层脂质膜) 、蛋白质、细胞核(染色体) 、内质网、线粒体、生产 ATP、 囊孢、 蛋白质决定细胞的功能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是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等细胞的共同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主动转运、4、出胞入胞、出胞入胞、 细胞膜:脂质、蛋白质、极少数量的糖类物质。以液态的纸质双分子层为基架。 细胞膜的功能通过膜蛋白实现。 (表面蛋白、整合蛋白)特征:肽链。 一、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

6、。一、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 物理现象,简单的扩散。通透性越大转运的量多。浓度差越大转运的量多。 水分子跨膜转运,渗透压从低向渗透压高一侧转运。细胞膜有疏水性,转运速度慢。 肾小管细胞有大量的水通道,具有高效的水通透性,所以对水的转运能力强。 二、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和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小分子物质) ,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的 跨膜转运。 二、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和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小分子物质) ,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的 跨膜转运。 易化扩散的膜蛋白不同:经载体易化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 (一)经载体易化扩散:小分子亲水物质,经载体蛋白的介导,顺浓

7、度梯度的跨膜转运。 载体:葡萄糖转运体、氨基酸转运体 特点:1.特异性、 2.饱和现象(浓度差饱和) 、 3.竞争性抑制(一种物质增多,另一种减少,载体和结合点数量有关) 。 (二)经通道易化扩散:带电离子,经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亲水性孔道允许溶液中:钠 Na+、钾 K+、钙 Ca+、氯 Cl-跨膜扩散。钾出胞钠进胞。 特点 : 1.转运速度快 每秒 108个离子,大于载体的转运效率、 2.离子选择性、 3.门控性 化学门控性通道(乙酰胆碱) 、电门控性通道、机械门控性通道(血管平滑肌) 、 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动力来自膜两侧浓度差,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顺电

8、-化 学梯度。 三、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而实现,逆电三、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而实现,逆电-化学梯度 进行跨膜转运。 化学梯度 进行跨膜转运。 (在电场内,带电离子会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按浓度大小走) (一)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转运的 过程。 (一)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转运的 过程。消耗 ATP 1.钠泵 2.钙泵 3.氢离子泵 细胞内外 钠的浓度:十几倍 钾的浓度:三十多倍 钙的浓度:万分之一 钠泵生理学意义:1.蛋白质合成所需、 2.

9、维持渗透压容积相对稳定、 3.电活动的前提条件、4.完成其它物质的转运 (二)继发性主动转运:联合转运 1.同向转运(与钠协同) 、 2.逆向转运 一个细胞一般:高钾、低钠、低钙、 四、出胞和入胞 (一)入胞:细胞外 大分子或团块状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二)出胞:细胞内 大分子物质或物质颗粒被排出细胞的过程。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 一.G 蛋白耦联受体(第二信使 cAMP) 二、离子通道受体(与化学物质结合) 三、酶耦联受体 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一、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正负不是指值,只是表

10、示正负极,也就是电场的方向。 骨骼肌的静息电位约为-90mV 神经纤维约为-70-90mV 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所处的“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 (两极分化) 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细胞内负值的增大。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细胞内负值的增大。 除极:静息电位的减小,细胞内负值的减小。除极:静息电位的减小,细胞内负值的减小。 复极:细胞膜除极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复极:细胞膜除极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 离子跨膜转运的因素: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和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离子跨膜转运的因素: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和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大,只有钾通道。静息状态

11、时,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大,只有钾通道。 钾平衡点位 : 细胞内的钾跑到细胞外,这时出来的钾带正电荷,引发细胞膜两侧内负外正的 电场,使自身出细胞变慢。 二、动作电位:细胞受到一个有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迅速、可逆、可向 远距离传播的电位波动。 二、动作电位:细胞受到一个有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迅速、可逆、可向 远距离传播的电位波动。 锋电位:迅速除极的升支和迅速复极的降支共同形成尖峰状的电位变化。 后电位:锋电位持续约 1ms 后出现的膜电位低幅缓慢的波动。 去极化,最高+20mV 发生时间为 5ms。 特点:特点:1.产生是全或无产生是全或无 不到是无,有是全。不到是

12、无,有是全。0-1 。不会因刺激增大而增大。不会因刺激增大而增大。 2.传导是不衰减的传导是不衰减的 不会因为传导的距离,增大而减小。不会变。不会因为传导的距离,增大而减小。不会变。 3.连续刺激不融合连续刺激不融合 不能重合,呈一个个分离的动作电位。不能重合,呈一个个分离的动作电位。 (三)(三)1、阈电位:负电位减小(除极,去极)到一个临界值时,触发动作电位的产生,触 发动作电位的产生的临界值。 、阈电位:负电位减小(除极,去极)到一个临界值时,触发动作电位的产生,触 发动作电位的产生的临界值。 2、局部兴奋:单个阈下刺激不能触发动作电位,达不到阈电位水平,电位波动小,只限于 局部。 特点

13、:(1).幅度大小呈“等级”性:随阈下刺激的增强而增大,没有“全或无” 。 (2)传导呈衰减式: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最后消失。与动作电位相反。 (3)反应可以总和:总和的结果可能使膜除极达到阈电位,从而引发动作电位。 细胞在发生兴奋后,兴奋性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无论给于多大的刺激也不能使它再次兴奋。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无论给于多大的刺激也不能使它再次兴奋。0 阈值 无限大,兴奋性为零。由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失活引起。 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兴奋性从无到有逐渐向正常恢复,只有受到阈上刺激后 才可恢复兴奋性。 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

14、,兴奋性从无到有逐渐向正常恢复,只有受到阈上刺激后 才可恢复兴奋性。 超常期:出现兴奋性的轻度增高。 低常期:出现兴奋性的轻度减低。 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肌肉: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骨骼肌属于随意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接受躯体运动神经的支配。 (一)囊泡又称突触小泡,含有一万个乙酰胆碱分子。 N 乙酰胆碱受体,是化学门控通道。 (二) 神经(二) 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导的过程 : 接头前膜发生除极 ; 接头前膜上电位门控钙通道开放, 钙顺电 肌接头处兴奋传导的过程 : 接头前膜发生除极 ; 接头前膜上电位门控钙通道开放, 钙顺电-化学梯度进入轴

15、突末梢,使钙浓度升高;升高的钙开启出胞过程,使突触小泡想接 头前膜移动,发生融合、破裂,将 化学梯度进入轴突末梢,使钙浓度升高;升高的钙开启出胞过程,使突触小泡想接 头前膜移动,发生融合、破裂,将 ACh 释放进接头间隙;扩散到终板膜;结合,通道开放, 出现钠内流钾外流,但钠离子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除极。称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引起肌 膜除极达到阈电位,使膜上的电压门控钠通道大量开放,暴发动作电位。 释放进接头间隙;扩散到终板膜;结合,通道开放, 出现钠内流钾外流,但钠离子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除极。称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引起肌 膜除极达到阈电位,使膜上的电压门控钠通道大量开放,暴发动作电位。 (三)

16、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导:电-化学-电过程,神经递质 ACh 从接头前膜释放属于出胞 过程。由钙内流出发触发,胆碱酯酶分解为胆碱和乙酸而失去作用,使终板电位非常短暂。 特点:1.单向传导 只能由接头前膜向接头后膜传导,不能反传。 2.时间延搁 扩散耗时较长 3.易受内环境变化影响 离子成分、pH、药物等容易影响神经肌接头传导。 肌细胞的兴奋不能直接引起收缩,两者之间存在一个耦联过程。 二、兴奋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收缩耦联:骨骼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一)骨骼肌细胞的肌管系统:横管、纵管(肌浆网) 三联管是实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连的重要结构。 钙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因子。 (二)骨骼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学说。肌细胞收缩时肌纤维的缩短,不是由肌丝本身 的缩短或卷曲,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间滑行的结果。 (二)骨骼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学说。肌细胞收缩时肌纤维的缩短,不是由肌丝本身 的缩短或卷曲,是细肌丝向粗肌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