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第38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名师精选教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72754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复习第38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名师精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复习第38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名师精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复习第38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名师精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复习第38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名师精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生物复习第38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名师精选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复习第38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名师精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复习第38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名师精选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五部分生态学基础第 38 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考点内容全解(一)本讲考什么1.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1) 能量流动过程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数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渠道:沿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2)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传递效率:约 10 20% ) 、质量提高、速率不同。严格遵守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2. 生态金字塔(生态锥体)数量金字塔 ( 个/m2 )生物量金字塔 (g/ m 2 )能量金字塔(KJ/m 2?a)生物量倒置金字塔(g/ m2 )(有时呈倒置:如一棵树上停着多只鸟)3.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调

2、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4. 物质循环(1) 碳循环(加括号者为年变化量,未加括号者为库存量)特点: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构成全球的基础生产;CO2、 CH4、和 CO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不同的生态系统固定CO2 的速率差别很大;大气中CO2的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如右图 )(2) 氮循环 (四种基本生物化学过程) ( 如右图 )特点:大气含 N 为 3.9 1021 g,是最大的氮库;固氮途径有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和工业固氮;氮肥排入水中易形成富营养化。(3) 磷循环 ( 如下图 )特点:磷的主要贮存库是沉积岩;几乎没有气体成分参与循环,主要以固态进行

3、;(4) 汞(重金属)循环特点: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导致很大危害;在细菌作用下名校名 推荐生成甲基汞,毒性大,易溶于脂类,易被人体吸收。(二)考点例析 例 1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A 种群有 50 个个体 , B 种群有 500 个个体 , C 种群有 5000 个个体 , D 种群有 10000 个个体 , 则它们的食物链关系是AABCDB . DCBAC CDBAD不能确定 解析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彼此互相关联,组成食物链。食物链都包括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可作为一个营养级,而能量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流动到另一个营养级。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能量以热量的形式不断散失,形成金字塔能流。所以本题

4、初看起来选B。但题目中只提供个体的数量,没有提提供个体的大小或个体所拥有的能量,所以仅从个体的数量还不能确定该种群的生物量或能量的多少。如一棵大树的个体数量是1,而生活在其上的昆虫的数量可以有几百只甚至几千只。所以仅从各种群的个体数量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 答案 D 例 2 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下图是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这 种 人 工 生 态 系 统 最 基 本 的 生 物 因 素是。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来源,各类生物要。( 2 )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 能 提

5、 高 的 原 因 是 因 为 其 营 养 结 构 具 有的特点。( 3 )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的作用又被桑蔗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 4)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解析 此题是应用生态系统知识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实例。在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中,有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水、土壤、阳光等) 、生产者 ( 蔗、桑、绿藻) 、消费者 ( 各种鱼、蚕等 ) 、分解者 ( 细菌 ) ,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生产者和分解者是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 各类生物只有保持相对稳定,才能长期稳定发展。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该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

6、人类的方向发展。能量则是沿着食物链的渠道流动的,食物链越短,营养级越少, 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的能量就越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就越有意义。在这个生态系统 中,分解者 ( 细菌 ) 的作用很重要, 蚕粪中的氨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 形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被甘蔗, 桑树吸收利用。 对人工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持, 取决于它的成员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动态平衡。对保持生态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答案 (1) 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量保持相对稳定(2) 利用率食物链短 (3) 分解者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4) 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之间的流动和物质循环在

7、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性。例 3我国北 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 其碳素循环如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夏季, ab + c + eB.秋季, e + fgC.春季, g = b + e + fD.冬季, d c+f 解析 碳元素进入食物链参与碳素循环是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 C02 开始的,即从植物处加入的。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只有10 20流到下一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环节越多,损耗越大, 同时还有大量的能量和物质滞留在本营养级, 除自身消耗外, 另有一部分以残体形式被分解者所分解。夏季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总和,因

8、而 A 选项正确; 作为离开生态系统的物质总量不可能超过它的输入总量,这是由物质不灭定律决定的。 答案 A 解题警示 本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将物质与能量转移混淆,同时受到季节的干扰。解题时注意: 1对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只要正常运转,则物质应循环而能量则输入要大于输出;2读图时明确各符号及箭头的含义。二、能力提升技巧1.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2 -名校名 推荐2.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量称为初级生产量。其测定方法有: 收获量测定法、 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 CO2 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9、、叶绿素测定法。GP(总初级生产量)NP(净初级生产量)R(呼吸消耗量) 例 4 右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PgPnR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A15.92.813.1C、 D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 为分解者。B870.7369.4501.3P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C0.90.30.6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 (Pn=Pg-R) , R 表示D141.061.979.1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kJ/m /aE211.520.1191.4分析回答:(1) 能 量 流 动 是 从 A 、 B、 C、 D 中 的 哪 个 营 养 级 开 始 的 _ , 为 什

10、么 ? _。(2)若此生态系 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累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 是_ 。(3)若 D 的种群数量下降,则种群数量增加的是_。(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_。(5) 从 能 量 输 入 和 输 出 角 度 看 , 该 生 态 系 统 的 总 能 量 是 否 增 加 _ , _ 为 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属理解层次试题。 解答本题须从识图着手, 并正确运用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因为 B 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多,贮存的能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也最多,故B 是生产者;因为E 为分解者,所以食物链为B D A C;从第

11、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O.9/15.9 5.7 。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输入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Pg( 生产者 ) 870.7 ,输出的总能量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13.1 + 501.3 + 0.6 + 79.1 + 191.4 785.5 , 870.7 785.5 。所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 答案 (1)B因为 B 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2)C (3)BC (4)5.7% (5)增加 因为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 或答 Pg(生产者的呼吸消耗)R( 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 。 解题技巧 根据能量金字塔来判断生物的营养级

12、;能量的传递效率不要以Pn 来计算;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能量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者在不断地制造有机物,且净积累有机物。 例 5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 能量与物质流动关系示意图 ( 图中为有毒物质浓度百万分之一, 即 10-6 ,能量单位:2kJ cm / 年) :(1) 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 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2) 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kJcm2/ 年;(3) 图 中 数 值 计 算 能 量 从 A 到 B 的 传 递 效 率是,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散失,由于生物在代谢中不能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具有特点;图中无机物箭头指和 CO 等物质的流动过程。图中D 是,通过它们的(4)2和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放回空气中。(5)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结合在一起进行;(6)从生态因素的角度看,存在中的有毒物质,经高度浓缩,因此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