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726695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蒙古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蒙古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2. 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 “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

2、者”等。其对应的分别是( )A.荷兰、意大利B.葡萄牙、英国C.西班牙、意大利D.意大利、法国3.澳大利亚向英国输送羊毛和矿石、加拿大向其输送木材、开普敦向其提供钻石和驼毛、印度为其种植棉花。英国则向这些国家输送工业制成品。“以上现象说明了()A.英国资源很匮乏 B.英国与其他各国平等贸C.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 D.英国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4.下面是1500年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A.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广阔市场B.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C.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D.圈地运动引发产量减少价格上涨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

3、工业革命”这一主题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分别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6.共产党宣言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中的革命。”这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B.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D.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分工7.如图是19世纪后期的某

4、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图示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交通工具的革新C.工业革命的推动D.对外殖民扩张的推动8. 1883年4月,北美的铁路大亨们决定,将北美铁路时间标准的数量从约50个减少到4个。11月,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正式施行。没过几天,大约有70%的学校、法庭和地方政府采用铁路时间为自己的标准时间。波士顿、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开始分享同一时间。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美国( )A.联邦集权向纵深发展B.垄断渗透到社会生活C.科学技术的进步D.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迁9.观察下表,以下论述正确的有( ) 各强国工业生产次序排列表1860年1870年1880年1900年英

5、国法国美国德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工业革命的中心发生变化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特点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者A.B.C.D.10. “政府支出和人们对国家机构的健全重新有了信心,推动了缓慢的和部分的复原。到了1939年,国民收入比萧条深重时期增加了一倍,但仍然少于1929年6月。来自商业社会本身的抵制,在没能获得全面复原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材料表明新政()A.无法彻底恢复美国经济B.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C.严重阻碍了美国的社会再生产D.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11.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

6、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表明( )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12.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表明英国(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渡过经济危机C.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

7、向心力D.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13.大危机期间,美国政府为度过危机,刺激本国产品出口而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产品质量B.实行美元贬值C.规范外贸市场D.恢复银行信用14.罗斯福新政实施后,作为普通美国人,有可能切身感受到的是()A.股民:股市崩溃,积攒了半辈子的钱一夜之间没了。B.农民:政府不给补贴,地里的农产品肯定要亏本了。C.失业工人:政府以工代赈,有了工作我们就可以养家糊口了。D.工厂厂主:没有国家监督,不和工会谈判,可以自由生产了。15.阅读19291933年美、法、德、英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46.2%40.6%28.4%16.5

8、%8.4%表格说明的问题有()经济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各国对经济危机干预不断减弱 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美国和德国受到的破坏程度最大A.B.C.D.16.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分布表。该表体现的最主要的信息是()邮政电话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10010010075法国10010010010075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美国10025私有25私有A.私有经济比重增加B.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出现C.福利政策的出现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指导17. 自罗斯福新政以来

9、,面对联邦政府在国计民生各项事务中的影响且益加深,比如:组建规模庞大的联邦官僚机构,进行种类繁多、耗资巨大的联邦资助项目,以至于有些美国政治学者惊呼:“旧的联邦制已经死亡了。”这表明美国( )A.官僚机构日益臃肿B.三权分立的机制遭废除C.联邦政府权力扩大D.地方政府丧失了自主权18.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缩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其意在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C.是解决贫富

10、悬殊的根本措施 D.会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19.下列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1913-1928年俄国/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对比表年份191319221928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10272101谷物收获量(亿普特)865673马(百万匹)362434牛(百万头)614666A.1928年谷物收获量低于1913年收获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集体农庄的建立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20. 1922年5月,苏俄硕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法令还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采取

11、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由此推断当时的俄国(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运动正在推行C.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22.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

12、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年份1981-1985年1986-1988年1989年1990年国民生产增长率3.2%2.8%2.4%-4%A.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发展B.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巨大混乱C.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了动荡D.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23. 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B.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

13、部实行市场经济D.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完全起到阻碍作用24. 1927年,苏联农村爆发了粮食收购危机,国家采取从富农手中强行征购粮食的非常措施,为了应对粮食收购危机,防止整套以工业化为先导的现代化战略破产。苏联实施了( )A.固定粮食税B.余粮收集制C.指导性计划D.农业集体化25. 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写道:“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是( )A.重工业的高速增长B.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C.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注重思想政治说教26. “(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辟的不同于西方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其特征是( )A.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