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文言阅读提升练:《三国志》专练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2609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停课不停学”文言阅读提升练:《三国志》专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停课不停学”文言阅读提升练:《三国志》专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停课不停学”文言阅读提升练:《三国志》专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停课不停学”文言阅读提升练:《三国志》专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停课不停学”文言阅读提升练:《三国志》专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停课不停学”文言阅读提升练:《三国志》专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停课不停学”文言阅读提升练:《三国志》专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停课不停学”文言阅读提升练:三国志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4题。(19分)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灵帝崩,太后兄大将军何进与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董卓呼绍,议欲废帝,立陈留王。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绍既出,遂亡冀州。卓拜绍勃海太守。绍遂以勃海起兵,将以诛卓。从事沮授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绍喜日:“此吾心也。

2、”即表授为监军、奋威将军。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绍悔。建安五年,太祖自东征备。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太祖至,击破备;备奔绍。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沮授又谏绍:“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太祖救延,与良战,破斩良。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再战,禽绍大将。绍军大震。太祖还官渡。沮授又曰:“北兵数从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處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绍不从。太祖

3、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会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馀人北迎运车,沮授说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断曹公之钞。”绍复不从。琼宿乌巢,去绍军四十里。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候夜潜往攻琼。绍遣骑救之,败走。破琼等,悉斩之。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忧死。(节选自三国志魏志袁绍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北兵数从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B北兵数从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C北兵数从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D北兵数/从而果劲不及南/南

4、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字”,古代男子20岁时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仅限于男子,女子无字。B“崩”,古代把天子的死比作山体塌下,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如“山陵崩”“驾崩”等。C“弱冠“,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但还年少,体犹未壮,故称“弱”。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后引申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如“为宗庙万世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袁绍有正义感、首倡义兵。面对董卓废帝的狂妄举动,他“横刀长揖

5、而去”,不仅表示不满,而且起兵反抗。B袁绍善识人才、任人唯才。沮授对形势的分析及应对策略极具前瞻性,袁绍立即上表奏请他为监军、奋威将军。C袁绍刚愎自用、不纳人言。郭图谏迎天子、田丰谏袭太祖后、沮授谏颜良不可用等,他均不听是失败的重要原因。D袁绍好大喜功,错失良机。沮授进谏持久战,拖垮曹操,又谏派兵外围护卫粮草,袁绍不听,致使官渡之战失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5分)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5分)【答案】1、A。这句话运用对比手法分析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特点并提出“缓搏”的建议,其中以“北”代袁绍军,以“南”

6、代曹操军。因为对比,所以以对句形式出现,C“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显然有误,应是“急战”对“缓搏”。“财货”二字为一整体,不可分割,与之对应的“果劲”亦不可分开。B强行分开,因而错误。D“从”为通假字,同“众”,不能辨识通假字,才会断成“北兵从”“南谷虚”的错误。故选A译文:北方军队(曹操)数量众多而果敢强劲不及南方军队,南方谷物数量少而且货物财物数量比不上北方。所以对于南方(袁绍)来说急战更加有利,对于北方来说旷日持久的作战对他们更有利。2、A。A错误在“字仅限于男子,女子无字”,古代“字”不限于男子,女子也可以有“字”,如红楼梦宝黛初见面:“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问,就说

7、明女子可以有字,只是黛玉没有而已。3、B。B“袁绍善识人才、任人唯才”有误。沮授的一番话固然具有前瞻性,但表现的不是袁绍“善识人才、任人唯才”,而是他喜欢听奉承话,好大喜功,从后文“沮授又谏绍: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绍不从”可知,袁绍多次不听沮授建议,因而为曹操所败。4、译文:正好赶上太祖奉迎献帝,建都许县,收复黄河以南的地区,关中诸将全都归附。“会”,正好,恰逢;“河南”,古今异义,黄河以南;“附”,归附。译文:太祖与袁绍长时间相持,百姓疲惫困乏,很多人背叛响应袁绍,军粮缺乏。“相持日久”,长时间相持;“疲乏”,疲惫困乏;“应”,响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58题。(19分

8、)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9、。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

10、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注头风:头痛病。考竟:拷问,死于狱中。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B.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C.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D.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11、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兼通数经:1.指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2.指道经,即道教经典著作。3.指佛经。文中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B. 沛相陈珪举孝廉: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C. 病亦行差:“差”在文中不是“差错”的意思,而是通假字,“差”通“瘥”,“病愈”的意思。D. 考验首服:即“首伏”,坦白服罪。首伏,从表象上看,首,头也;伏,低下;意味着头低下认罪。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华佗不爱做官。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

12、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之情。B. 华佗医术高超。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C. 华佗善用方法。他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就离开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D. 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的方法,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将书烧掉,曹操却不得而知。8.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5分)(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5分)【答案】5、C 参考句意

13、来断句: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抓独立句子来断句:“又精方药”与“其疗疾”都是独立句子,要断开,“精”是精通,“方药”作宾语,“其”指华佗,作下面句子的主语。据以上分析排除AB;“合汤不过数种”,意思表达完整,“数种”作“不过”的宾语,据此排除D;另外“心解分剂,不复称量,”心里了解药剂的用量,不用再称量,“不复”作“称量”的状语。故选C。6. B B项,“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说法错误。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

14、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补充:“征辟”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故选B。7. A A项,“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之情”,曲解文意。从“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故选A。8.(1)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2)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

15、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1)“近”,短时间;“济”,成功、治好;“恒”,经常;“事”,做(治疗)、进行;“延岁月”,延长时间或生命。(2)“实”,确实;“工”,高明;“县”,同“悬”, 密切相关;“宜”,应该;“含宥”, 包涵宽容。参考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