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题纲+课后练习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726051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题纲+课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题纲+课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题纲+课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题纲+课后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题纲+课后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题纲+课后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历史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题纲+课后练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2 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考什么? - 考点表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考点全解考点一:西周分封制。( 七上 P24)目的: 为了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内容: 诸侯的权利: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意义: 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考点二:商鞅变法。背景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时间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时期。国家承认土地

2、私有 , 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的人 , 可以免除内容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 ,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其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性质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改革要顺应历史潮启示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与时俱进。改变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考点三:孔子。时期: 春秋晚期。地位: 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

3、张:他是大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 “为政以德”。他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论著 :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影响: 孔子的学说后来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现实意义: 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青少年道德修养有现实意义。考点四:百家争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急剧变化,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 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学派代表时期思想主张1名校名 推荐儒家孟子战国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持自然资

4、源可持续利用。道家庄子战国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墨子战国“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 支持正义战争。法家韩非战国末期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孙武春秋晚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兵书。问题导学1. “烽火戏诸侯”故事:看到烽火报警,各路诸侯马上带兵开赴镐京勤王,这是在履行分封制的哪项义务?1. 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2. 商鞅变法中哪项内容对旧贵族打击最大?2.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 商鞅变法成功原因有哪些?3. 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

5、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4. 孟子“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说明我国思想家在战国时期就关注到了什么问题?4.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社会可持续发展。5. 诸子百家对今天现实思想有什么启示?5. 儒家:尊师重教;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保护环境。道家:学会辩证方法看待问题。法家:依法治国。墨家:和平共处,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等。6. “百家争鸣”的性质和影响是什么?6.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7. 某同学前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心里很难过。用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

6、派的什么观点可以劝导他?并请说明理由。7. 用道家学派 的观点。观点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某同学只要找出前几次考试的问题所在,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备考,成绩就会得到提高,失败是成功之母。8.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何关系?8. 在“百家争鸣”过程中 , 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 , 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 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2名校名 推荐易 警示1. 西周并非中央集 制国家。中国第一个 一的中央集 制国家是秦朝(建立于公元前 221 年)。2. 儒家的“儒”不要写成“孺”;百家争 的“ ”不要写成“名”。3. 孟子和墨子都有反

7、 思想,但是有区 。孟子 春秋无 ,所以 反 一切 争;墨子反 侵略 争,支持正 争。怎 考? - 中考 身【例 1】 ( 广 省中考 ) 北京出土的青 器“克盉( h)”(右 ) :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 侯,管理羌族、 族克 匽地,接收土地,平息 乱。此 印 的分封制的内容是()A 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 侯在 兵随从周天子作 C 侯向周天子 品D 侯定期 周天子【解 思路】 主要考 分封制内容的理解,用抓关 的方法可以 好地解答 。首先要 懂 干材料的大意: 侯克接受了周天子分封的土地(匽), 得了管理的人民 (羌族、 族)的 利。然后再从材料中找出与“周成王” “封侯”

8、“管理”“接受土地”等关 匹配的 。【答案】 A【例 2】 ( 深圳市中考 ) 有学者 ,春秋 国是中国 史意气 的少年 代。 代的主要特征是()A. 大 革B.大一 C.民族政 并立D. 制皇 加 【解 思路】 四个 分 代表了中国 史四个 段的 代特征:春秋 国是“大 革” 时期;秦 是“大一 ” 期;宋 夏金是“民族政 并立” 期;明清是“ 制皇 加 ” 期。【答案】 A【例 3】(深圳市中考 )材料: 国 期,新 的地主 确立 治地位, 自己的利益, 先后在各国掀起 法运 。 与其他各国的改革相比, 右 人物的 法更加全面、 底, 立中央集 制的帝国奠定了基 。根据人教版 史与社会八年

9、 上册 : 材料 中人物是哪一位 史人物?他在 方面 行了什么改革措施?【解 思路】 考 史人物 像的 和 商鞅 法内容的理解。商鞅 法的措施涉及政治、 、 事等方面,但 只需要回答“ 方面”的措施。 “ 励耕 ”是 方面的措施,但是“承 土地私有,可自由 ”也与 有关,所以要答完全才能扣 。【答案】 人物:商鞅。措施:承 土地私有,可自由 ; 励耕 ,生 粮食布帛的人 , 可以免除徭役。3名校名 推荐【例 4】(福州市中考题)在中华传统美德里,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就是“仁”。提出“仁”的学说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解题思路】 “仁”的学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他“爱人

10、”、 “为政以德”的主张成为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答案】 A【例 5】 ( 佛山市中考题 ) “百家争鸣”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对此贡献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李冰【解题思路】 “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各学派争相发表思想主张,寻求治国道路而形成的学术繁荣局面。 孔子虽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但他只生活在春秋时期; 董仲舒虽然提出 “独尊儒术”的主张, 但他是西汉时期的政治家; 李冰虽然是战国时代的人,但他是治水有功的地方官员,并非百家争鸣的杰出代表。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答案】 B【例 6】(深圳市中考题) 在我国山东曲阜有一座由住房

11、改建而成的庙宇。庙宇中有一座方亭,名为“杏坛” ,相传是我国春秋晚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讲学的地方。这位伟大的人物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董仲舒【解题思路】 该题是识记能力考查题,虽难度不大,但仍然要抓住题干“曲阜”(地点)“春秋晚期”(时间)“思想家、教育家”关键词才能正确判断。【答案】 A【例 7】(四川省广元市中考题)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 春秋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B孟子 道德经 反对一切战争, “仁政”治国C孔子 论语 “仁”,“为政以德”D韩非子 孙子兵法 “兼爱”、“非攻”【解题思路】 这是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著作集及思想主张的

12、识记考查。A 项的春秋是孔子编的史书; B 项的道德经 是老子的著作; D项的孙子兵法 是孙膑的著作, “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的搭配是C 孔子论语“仁” ,“为政以德”。【答案】 C如何备考? - 应考训练一考点过关:自我评价共 35 空填写正确空正确率%4名校名 推荐1 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 、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的义务: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 随从天子作战。2. 分封的作用(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 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4. 公元前 356 年,商鞅在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