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71764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9 课新文化运动课型: 新授课年级: 八年级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从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部分。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它给中国的封建制度以猛烈冲击, 迫使中国向工业化、 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 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探索。 本课的内容突出一个“新”字, 新文化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课程标准1. 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2.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2、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 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 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 让学生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袁世凯祭孔”视频教师: 时至今日, 世界各地依然还在举行各种祭孔活动,但是当年袁世凯的祭孔活动却被人看作是倒行逆施, 为什么袁世凯的祭孔在当时会遭到世人的反对?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 9 课新文化运动。(设计意图: 让学生能够将身边发生的事件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同时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新旧冲突”探背景1名校名 推荐教师: 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

4、而言,是对千百年来的历史沉积而成的封建文化的无情批判。那么为什么会在 20 世纪初的中国产生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呢?首先我们来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学生: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教师: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以后又是怎样做的呢?展示:思考: 这些说明了什么?学生: 说明了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解释: 新思潮指的是西方传授的新思想,旧思潮指的是袁世凯倒行逆施。展示:发西方传入的 民主、自由、生 新袁世凯实现独裁专制,规定平等、博爱 等思想观念深激 旧“ 国民教育, 以孔子之道为烈 思受知

5、识阶层欢迎冲 潮修身大本 ”突(设计意图: 认识历史发展的曲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教师:一方面,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另一方面,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从1915 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 必须从根本改造国民性。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展开了。第二篇:“新意盎然”谈兴起播放:新文化运动 (剪辑)教师: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 1915 年新青年杂志的创刊。展示:2名校名 推荐教 : 1915

6、 年 独秀在上海 青年 志,从第二卷开始, 青年 志改名 新青年, 志着新文化运 的 起。展示:要 那德先生 (即 democracy ,便不得不反 党孔教、礼法、 、 旧 理、 旧政治。要 那 先生 (即 science )便不得不反 旧 旧宗教;要 德先生又要 先生,便不得不反 国粹和旧文学我 在 定,只有 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 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 独秀教 : 材料中的“德先生”和“ 先生”指的是什么?学生: 民主与科学。教 :“民主”指西方的 民主政治。“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 和科学精神。也包括从西方 入的社会科学理 。新文化运 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展示:学生:

7、独秀、李大 、 迅、胡适。教 : 独秀、李大 、胡适、 迅等人以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和科学知 、科学精神 武器,行 起来,投身于重塑国人灵魂的 大事 。( 意 : 此 要求学生掌握新文化运 起 志、口号、代表人物等)第三篇:“除旧布新”看开展展示:材 料 一“ 抛 弃 官 僚 的 专 制 的 个 人 政 治 , 而 易 以 自 由 的 自 治 的 国 民 政 治 。” 独秀材料二“国人等欲脱蒙昧 代, 羞 浅化之民也, 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 ( 即民主) 并重。” 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三“正因 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 孔丘的招牌无 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 去!” -

8、 胡适吴虞文 序我翻开 史一 , 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 上都写着仁 道德几个字。我横 睡不着,仔 看了半夜,才从字 里看出字来, 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迅狂人日 3名校名 推荐材料四“一、要有话说,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教师: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学生: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教师:“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

9、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新文学”就是白话文; “旧文学”就是文言文、八股文。(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时,令学生感受先进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的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展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蔡元培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胡适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陈独秀教师: 从以上言论中我们在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身上看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我们应如何发扬这些精神?学生: 为了宣传民主、科学思想舍生忘死,公而忘私。学生: 我

10、们应该学习和发扬先贤们为了追求民主和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中著名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所体现出的勇敢无畏的精神和先锋作用。 )教师: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大战后的欧洲人充满了忧虑和悲观,连西方人自己都对自身的文明表示怀疑。 世界的形势和国内的现实使国人感到资产阶级思想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是什么事件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呢”?学生: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师: 1917 年,十月革命的炮声终于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拥有事实的理论,具备了征服人心的说服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决定人类命运的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

11、。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让新文化运动有了什么样新的发展呢?学生: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教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4名校名 推荐学生: 1918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年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教师: 从此, 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这场轰轰烈烈的新化运动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呢?第四篇:“万象更新”论影响展示: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 ,守旧派文人谩骂新

12、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材料三“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教师: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文化运动。(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局限性。)学生: 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表现在于,它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教师: 今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完成下列图表。背景新旧思潮发生激烈的冲突兴起标志新青年杂志创刊1915 年旗帜民主、科学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新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提倡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