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1739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开讲语:生活中有一些“小人物”。他们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也没有深湛的学识、豪迈的语言,更没有火一样的愤怒与冰一样的沉静。但是他们仍然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一种平实、真切、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因为他们的身上,有着朴素的爱与单纯的善,有着平凡的向往与坚定的追求,还有着自信与智慧。“他们”其实就是“我们”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9、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

2、情;2、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住课文内容,然后再着重研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一事,分析课文要突出教学重点,做到纳举目张。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线索。2、了解刻画人物所选取的典型事例,分析长妈妈的个性特点和形象。3、体会文章详略描写的安排。教学重点:了解刻画人物所选取的典型事例,分析长妈妈的个性特点和形象。教学难点: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领会作

3、者刻画人物多角度、全方位的写法。教材分析: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也是本文的主人公,她普通,普通得别人不知道她的名字;她粗俗,粗俗得语言刺耳,动作可鄙;她迷信,迷信得愚妄可笑,麻木不仁。但她又爽朗、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尤其是目不识丁的她一次看到鲁迅听人介绍山海经时的痴迷神态,竟超常人所不能地给鲁迅买了一本山海经,此举此情震憾着鲁迅的一生。长妈妈去世30年后,鲁迅写此文以示深沉怀念。 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还要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这三方

4、面是编者设此单元的意图。阿长与山海经以讲读课的身份出现在单元之首,用意有三:其一是该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理解层面符合初一学生年龄特点。其二,记叙线索明晰,选材典型性强,写法上欲扬先抑,这为后面学习打下铺垫。其三,文章对人物的刻画描写真实生动,值得品味、学习。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 大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给鲁迅先生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吗?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对于鲁迅而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那么她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她有怎样的地位、性格、人生追求和情感世界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通过学习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了解这位“长妈妈”吧!二、预习检测。1、介绍关于阿长和

5、山海经:阿长其人:(?1899),后果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角风,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山海经: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

6、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2、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3、字词过关。h l sng chung ji p l dn shung ji 骇 掳 悚 疮 疤 诘问 霹 雳 惧惮 孤孀 灸诘问:追问、责问。烦琐:繁杂、琐碎。深不可测:形容极其深奥。疏懒:懒散而又不惯受拘束。三、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 一共写了八

7、件事。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束很严,爱告状 睡觉摆“大”字(占地)。元旦有古怪的仪式(逼我吃福橘)教给我许多的道理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为我买山海经(重点) 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买山海经 透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题,所以重点详写。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

8、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2、本文结构层次是怎样安排的?本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小节)简介长妈妈。第二部分(312小节)厌烦长妈妈。这一部分又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35小节)写厌长妈妈。 第二层(612小节)写烦长妈妈。第三部分(1329小节)敬重长妈妈。主

9、体部分,也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1318小节)写因长妈妈具有“伟大的神力”而对长妈妈产生“空前的敬意”第二层(1929小节)写因长妈妈为“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而对长妈妈发生“新的敬意”。第四部分(3031小节)哀悼长妈妈。四、合作探究。(一)人物形象探究。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长妈妈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结合课文内容依次分析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性格特征。“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态;“有不许我走动要告诉我母亲去了”;摆“大”字等细节描写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元旦吃福橘,将福橘“塞

10、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的祝福。教给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 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淳朴和无知。2、“隐鼠”和山海经同是我的爱物,阿长为什么“谋害”了隐鼠却想方设法买来山海经?由此可以看出阿长的什么性格特点?这两样东西都是作者非常喜爱的,表现了儿童渴望知识渴望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阿长眼里是截然不同的:隐鼠是肮脏的玩物,书香门弟的孩子玩隐鼠是“顽皮”,是不成体统的;山海经是书,儿童读书是求学上进长知识,应该支持。阿长断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引起了作者的“憎恶”和“敬意”。可以看出,阿长是个善良勤

11、快的劳动妇女,但头脑中也有传统的封建观念。总之,她还是在按照自己的认识和方式真心疼爱和认真呵护着“哥儿”。写到买山海经时,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来写,作者只是随意地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她却真的买了回来,而令作者对她产生了衷心的敬意。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的关心、爱护。3、分析完这些事例后,长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用60字以内的一句话,提炼出长妈妈的人物形象。不幸的好人但又不是个十全十美的人。长妈妈是一个饶舌多事、粗俗、烦琐、无知而又迷信的农村劳动妇女,但又有着淳朴、善良和关心爱护孩子的美德。4、怎样看待作者笔下的阿长的缺点?阿长没有文化,不免粗俗,性格上有很

12、多愚昧、迷信、落后的东西,这确实是她的缺点,但她性格的内核却是淳朴、真诚、 热心、善良的。作为一个连真实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权利,不识字,没文化,与其说是她的过错,不如说是她的不幸。这不正是封建社会造成的吗?不正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结果吗?5、一般情况下,我们写作怀念赞美一个人时,往往会选择正面的事例,本文却写了阿长的诸多缺点,如果去掉这些缺点,你认为对塑造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影响?为什么? 阿长就是一个给人做保姆的文盲农妇,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历史时代的原因,她不可能完美。文章所写阿长的诸多生活片断,表明她身上继承了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直率、真诚、善良、

13、富有爱心;也表明她沿袭了封建文化的糟粕:庸俗、愚昧、守旧。去掉阿长的缺点,不仅不能使阿长的形象更加完美,反倒大大削弱了形象原有的生命力。因为只有真实,形象才有生命气息,才能打动读者。本文正因为如实地写出了阿长的缺点和优点,阿长的形象才显得真实、丰满、有生命力,这体现了作者一贯的创作主张“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本文这种多侧面、全方位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启示我们:写一个人也要从多侧面多角度落笔,即使所写人物不完美,但会真实、立体、感染人。(二)感情、线索梳理。6、从与阿长有关的事情中,你能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吗?在文中画出表明作者感情的词句。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

14、好处?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这种写法,可使文章有层次,情节多变,收到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也可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效果。还可以造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总观全文,作者先是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 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知道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时,感情上是“憎

15、恶”她,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与祝福。文章运用欲扬先抑( 欲褒先贬 )的写法,是为了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请。先写她的絮叨、对“我”的管束严格、睡觉摆“大”字、繁多的礼节等,其实都是为了反衬后文“我”对她的敬佩和怀念。7、由此可见,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本文是以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本文小结。8、前半部分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么?“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在具体的描写中流露出同情和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合儿童的心理,但心是好的。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