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古典贸易理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17091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古典贸易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国际贸易-古典贸易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国际贸易-古典贸易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国际贸易-古典贸易理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国际贸易-古典贸易理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古典贸易理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古典贸易理论课件(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古典模型,自由贸易理论The Theory of Free Trade 又称国际贸易的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学说。,贸易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之间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贸易?即国际贸易的动因理论 国家之间如何进行国际贸易?即国际贸易的方式理论 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如何?即国际贸易的利益理论,贸易动因( The Cause of Trade )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什么进行要国贸 贸易利益(The Gains from Trade)讨论自由竞争条件下贸易利益的状况 贸易方式(T

2、he Pattern of Trade)说明贸易各国应当根据比较优势的准则参与国际分工,从事国际贸易,自由贸易理论的思想里程,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发表 自由贸易理论诞生的标志 历经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已成为结构复杂、成果卓著的思想体系。 有代表性的成果如: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现代规模经济理论等。,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绝对成本原理 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比较成本理论,建立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础 1933年俄林出版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提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石。,战后西方经济学界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进行

3、了检验、修补和扩展 为了解释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等国际贸易新现象产生的新的自由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需求偏好理论,古典经济学阶段 新古典经济学阶段 现代经济学阶段,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国际贸易理论起源于市场经济商品交换和生产分工的思想 研究对象:一国的生产交换扩大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 最早出现分工交换思想的时代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古希腊时代。,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记述:一个女奴等于四条公牛,一个铜制三角鼎等于二十条公牛。反映当时人们已意识到交换的好处。 最早提出分工学说的是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 在城邦时代每个城邦经济相

4、对单一,需要与别的城邦交换获取必要的资源和商品。,柏拉图的观点,人有多方面需求,但人生来只具有某种才能,不能无求于他人自足自立,需要互助。 一人为多数之事,不如一人专心一事。 一人专门作和他性情相近之事,所生产出来的必定较优和较多。 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在社会分工中,每个人应该从事哪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都取决于各人的秉性,是由先天决定的。 农业的专业化分工取决于人们拥有何种土壤,适合何种作物。 以上观点表达了后来贸易理论中的自然差别决定生产比较优势思想,宗教神学中国际贸易思想,公元前4世纪的利巴涅斯写到:上帝没有把所有的产品都赠给地球的每个部分,但他把礼物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到头

5、来人们会力求建立起地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他们需要互相帮助。 上帝使贸易产生,从而使所有的人都能共同享受地球上的果实,而无论这些果实是在何处生产的。,利巴涅斯认为,即使是完美的城市也需要商人进口所需产品和出口过剩产品。 利巴涅斯提出了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产品不同。该观点在17世纪以后被扩展到生产要素禀赋、气候、技能以及偏好不同所产生的不同优势。到20世纪,进一步发展成为赫克歇尔俄林的贸易理论,一、绝对成本理论,提出者:第一个建立起市场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1776年写出了奠定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 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有主要领域的一切

6、经济知识归结成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 贯穿该体系的基本思想就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生于爱丁堡附近的楷考第,自小博览群书,14岁时进入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哲学、数学、天文学成绩斐然。1740年进入牛津大学 1746年回到楷考第,经常到爱丁堡讲演,内容有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 50年代提出经济自由主义思想。1751年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连续十二年,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沉湎于政治经济学研究 17651766年在巴黎,借鉴重农主义,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经济理论。成为古典学派观点的基础。 “看不见的第三支手”理论把政治经济学置

7、于科学之上,指出客观经济规律的自发作用,提出自然秩序概念。竞争自由是其经济学基石,成为贯穿于整部国富论的主线。,1767年回到楷考第开始写作。1776年3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并译成多种语言。 著作提出经济自由主义,成为政治经济学史上最引人入胜的著作之一 “一本描述时代的非常有趣的书” 1790年7月,逝世于爱丁堡。,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的主要内容,该原则具有必要性与优越性。 通过国家和家庭的对比描述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必要性。 每个家庭认为:只生产一部分自己需要的产品,用出售产品来购买其它产品是合算,如果一件东西购买所费代价比在家内生产小,就永远不

8、要在家内生产,例,裁缝擅长制衣(单位劳动时间为1天),不擅长制鞋(单位劳动时间为2天) 鞋匠擅长制鞋(单位劳动时间为1天) ,不擅长制衣(单位劳动时间为2天) 满足穿衣穿鞋的需要各自耗费3天 如果各自生产擅长的产品进行交换 满足穿衣穿鞋的需要各自耗费2天,苏格兰地处北温带,冬季气候寒冷 酿造葡萄酒需要搭建温室,成本是进口葡萄酒的20倍 苏格兰显然不应该自己生产葡萄酒,而是从国外进口,私人家庭行为中精明的事情,在大国行为中很少是荒唐的。同理适用于国家: 如果外国能以比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最好就用我们自己产业生产的一部分物品向他们购买。国际贸易给出口和进口同样带来好处。进口出口都应是市场

9、上的自由交换。 交换结果是双方都会得到好处。,结论,国际贸易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不应加以任何限制。 国际贸易基础: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国际贸易原因:一国不同人的劳动生产率和职业分工。,进口别国产品的原因:该产品生产技术处于劣势,生产比购买成本要高; 向别国出口产品的原因:该产品的生产技术比别国先进,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理论”,一国某种产品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具有绝对优势; 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具有绝对劣势。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缺点,绝对成本理论认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因

10、是为了追求绝对成本的最小,可以解释一些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 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是否就不能参与国际贸易呢? 事实上,许多具有绝对劣势的国家仍然在参与国际贸易,绝对成本理论显然不能解释这一现象,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占有优势的自然禀赋或后天获得的有利条件。 一国应该出口本国生产生产效率高、劳动投入少的商品,进口那些本国生产效率低、劳动投入多的商品 国际贸易的好处:互通有无,满足各自需要;增加社会财富总量;互惠互利,共同富裕。,二、比较成本理论,提出者:斯密之后的另一位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主张自由贸易,认为每个人在自由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有利于整个社会。 各国

11、参与国际贸易的动因是为了追求比较(相对)成本的最小,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生于伦敦富有的交易所经纪人家庭。所受学校教育不多,14岁跟随父亲在交易所做事,十年后个人拥有200万镑的财产。 功成名就后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自然科学 国富论引导关注经济问题。在分析、批判前人经济理论基础上,结合时代提出的问题,将经济理论推上新的阶段。,对国际贸易理论有开创性的贡献,对苏格兰和葡萄牙外贸进行研究得出著名的比较成本原则,即“比较优势原则”。 该思想后来被无数经济学者们引用并且发扬光大。以严谨的思维、数学逻辑性和精确性著称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

12、817年4月出版,该书包含丰富的经济思想,经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葡萄牙跟英国进行葡萄酒和棉布贸易的例子”成为对比较优势原理最有权威的阐述。萨缪尔森称李嘉图该例中的数字为“经济学历史上四个最有魔力的数字”。 萨缪尔森与某科学家进行辩论:寻找社会科学中既能被证明成立又有现实意义的理论 寻找两年的结果:比较优势原理,按照绝对成本理论,两国没有贸易可能 进行相对成本的比

13、较结果: 两种产品进行比较 英国虽然两种产品都具有劣势,但是布匹生产的劣势相对小一些(有相对优势) 葡萄牙虽然两种产品都具有优势,但是酒生产的优势相对大一些(有相对优势),假设两国不进行贸易:同时获得两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 英国:100+120=220 葡萄牙:90+80=170 假设两国生产相对优势产品进行交换同时获得两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 英国:100+100=200 葡萄牙:80+80=160,比较优势理论:,贸易基础是生产技术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不同。 一国只需在某产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而不一定要有绝对优势就能够出口获利。 一国可能所有产品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但一定会在某些

14、产品拥有比较优势。 因此,任何国家都可以有出口的产品,都有条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意义,与“绝对优势学说”相比,比较优势学说更有普遍和现实的意义。 如果只有在绝对优势的条件下才能出口获利的话,一国什么也不生产只进口,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根据“比较优势学说”,贸易仍能在两国间发生。比较优势学说在理论上更广泛地论证了贸易的基础,实践上解释了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贸易模型,基本假设:(将不存在直接关系的变量假设为不变、或简化其他条件。) 绝对优势贸易模型基本假设: 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15、。,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给定生产要素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间流动。 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无运输成本;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绝对优势的衡量办法,劳动生产率:即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生产成本:即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数量。如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一国单位产量所需的要素投入低于另一国,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假设中国和美国都生产布和小麦,但生产技术不同。 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相同劳动时

16、间、技术不同、同样劳动人数、产出不同。 设两国单位劳动时间都生产小麦,中国产25公斤,美国产100公斤;都生产布,中国产50码,美国产40码。,中国具有生产布绝对优势,美国具有生产小麦绝对优势。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中国应专门生产布,用部分布与美国交换小麦美国应专门生产小麦,用部分小麦与中国交换布。,机会成本的比较,机会成本OC:Opportunity Cost,交换比较,一般均衡分析:,研究一国能够出口什么,需要进口什么,必须先研究一国的生产能力。 经济学中表现一个国家生产能力时使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即PPF曲线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表明一国充分和有效地使用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假设中国和美国都只生产两种产品:布和小麦,纵轴表示布,横轴表示小麦。 各国将所有资源都用于生产一种产品的两个极端情况在两轴上。 各国也可以生产一部分布和一部分小麦,这种可能的生产组合有很多。,O 25 小麦,布 50,中国的PPF,O 100 小麦,布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