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后的世界第14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练习北师大版精编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71705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后的世界第14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练习北师大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后的世界第14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练习北师大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后的世界第14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练习北师大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后的世界第14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练习北师大版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后的世界第14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练习北师大版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后的世界第14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练习北师大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后的世界第14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练习北师大版精编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 第五单元“冷战”后的世界第 14 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 1苏联解体1. 戈尔巴乔夫改革(1) 背景 :1985 年 ,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1名校名 推荐 (2) 概况 : 戈尔巴乔夫首先将改革的重点集中在经济领域, 未取得成效。从1988 年起 , 他又将改革转入政治领域。他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 , 即“ 民主化 ”“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的口号 , 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他放弃了苏联共产党在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 , 弱化了 中央政府 的控制能力。2. 苏联解体背苏联内部有诸多民族问题, 其中 , 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民族矛盾积累

2、已久, 民族反抗情绪最为强烈。 1990 年 3月 ,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不久, 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主权宣景言 , 宣布不再执行苏联的法律、法令八(1) 起因 :1991 年 8月 14日 , 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 草案 ), 并预定于 8 月一 20 日签署 , 它意味着苏联将由原来的联邦制国家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制国家九(2) 发动 : 为了阻止条约签署 , 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和部分高级领导人策动了“八一九事件”事件(3) 影响 : “八一九事件”后, 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急剧增长, 先后脱离苏联 独立标1991 年 12 月 , 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

3、11 个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 正式志宣吿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影苏联解体后 ,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冷战”结束响知识点 2东欧剧变3. 原因(1) 在苏联的压力下 , 东欧各国不顾 国情 , 生搬硬套苏联的建设经验 , 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 大规模地举借外债 , 进一步激化了各国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致使矛盾日益尖锐。(3)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以及一些暗中的颠覆活动, 更加剧了这一地区局势的动荡。(4) 戈尔巴乔夫对东欧国家的松绑政策 , 促使东欧国家寻求新的改革之路。4. 概况(1)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起 , 东欧各国开始

4、走向政治多元化, 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2名校名 推荐 (2)1990年 1 月 , 波兰统一工人党宣布停止存在, 波兰国家性质彻底变化 , 并由此引发了东欧的连锁反应。(3) 各国共产党在竞选中纷纷失利, 这些国家的社会制度相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 1苏联解体1. 某论文的主要内容有“民主化”“公开性”“政治多元化”由“一党政治”的“多党政治”过渡等。该论文的主题是( D)A.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B. 苏联模式的形成C.赫鲁晓夫上台执政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2. 为了阻止戈尔巴乔夫将苏联变成一个邦联制国家, 苏联部分高级领导人的行动是( B)A. 签署凡尔赛条约B. 发动“八一九事

5、件”C.签署阿拉木图宣言D.签署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3. 观察漫画 , 回答问题。上图漫画寓指哪个国家的轰然解体?漫画中人物是谁?在这个国家解体的过程中, 该人物起到怎样的影响 ?国家 : 苏联。人物 : 戈尔巴乔夫。影响: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3名校名 推荐 知识点 2东欧剧变4. 东欧剧变被西方社会称为“ 1989 年革命” , 是指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 , 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由社会主义制度演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变化。引发这一剧变的原因不包括( B)A.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B. 东欧国家的改革获得了成功C.苏联模式的弊端D.戈尔巴

6、乔夫改革的影响5. 从 1989 年下半年开始, 东欧各国风云突变。下列不属于东欧剧变的表现的是( C)A. 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B.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D. “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波兰共和国”课后巩固提升1. 美国政论家布热津斯基曾指出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过程已逐渐走上了修正主义道路。”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叙述, 正确的是( C)改革开始于20 世纪 80 年代先以经济改革为重点, 后以政治改革为重点使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导致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A. B. C.D. 4名校名 推荐 2.1991 年 12 月 25 日晚 ,

7、克里姆林宫升起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这一事件表明( A)A. 苏联解体B. 东欧剧变C.十月革命胜利D.德国统一3.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 引用了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 “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 谁就没有良心; 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 谁就没有头脑。 ”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 主要原因是苏联( B)A. 综合国力不强B. 体制僵化 , 社会缺乏活力C.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造成经济困难D.忽视科技文化的发展4.1992 年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指出: “从一定意义上说 , 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8、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 , 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 但人民经受锻炼 , 从中吸取教训 , 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是指( D)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 苏联模式全面推行C.两极格局的瓦解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5. 下图“柏林墙”坍塌, 反映了德国历史的变迁。你认为它出现的背景是( C)A. 雅尔塔会议B. 两极格局形成C.东欧剧变D. 苏联解体5名校名 推荐 6. 二 后 , 欧社会主 国家照搬 模式, 其 政治体制越来越不适 社会 展要求。有些国家 然 行了改革, 但成效不大。 困 ,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社会危机 重, 最 致 欧 。上述材料 明(

9、D)A. 国 社会主 运 在全世界遭到失 B. 本主 制度比社会主 制度 越C.改革 于解决 欧国家的社会危机没有任何作用D. 欧国家照搬 模式是 欧 的主要原因7. 社会主 的 展不是一帆 的。(1) 俄国十月革命的 者是列宁。(2) 率 人民 行社会主 建 , 工 化的 者是斯大林 。(3)20 世 50 年代 , 在 行改革的 者是赫 夫。(4) 人戈 巴 夫 的松 政策 , 促使 欧国家 求新的改革之路。8. 材料 , 回答 。材料一戈 巴 夫上台后 , 大声疾呼要 国家 行根本性的 革和改造。1986 年 , 共二十七大通 了 改革 1990 年 3 月 , 修改 法 , 行 制和多

10、党制。在“政治多元化”和“公开化”的号召下, 无政府状 在全面迅速蔓延。 工浪潮此起彼伏, 反 党 成立 , 民族分离、国家分裂 力抬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在 小平建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理 的指 下,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 云急 幻的情况下, 中国的社会主 制度 住了 峻的考 。(1) 根据材料一指出 ,20 世 七八十年代 改革的 果怎 ?改革激化了 的各种社会矛盾, 引 社会 和分裂, 最 致 解体。6名校名 推荐 (2) 结合所学知识 , 谈谈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苏联的各种社会矛盾 ; “八一九事件”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受到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3) 对比材料一、材料二 , 分析中国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大力发展生产力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道路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 坚持马列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 抵制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 ( “和平演变” ); 重视国内民族问题 ,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 重视民生问题 ,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