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配套名师教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71703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配套名师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安徽省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配套名师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安徽省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配套名师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配套名师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配套名师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一单元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重点和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附件内容2导入新课

2、:导入新课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 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具体的授课方式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略, 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二是因为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类似“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这是后话),既是第二

3、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联系。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课目引入,即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板块“列强罪行”中,可做如下处理:a讲“火烧圆明园”,可采用说看议的形式进行。说,即教师的解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其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看,即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让学生产生对圆明园的直观印象。通过视觉,目

4、睹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通过听、看活动加深对侵略者罪行的痛恨。议,即让学生发表议论,谈谈感想,引导学生痛责思恨、激发爱国情绪。b对沙俄割地行径,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1名校名 推荐A、野心由来已久B、手段趁火打劫(武力相逼,调停为诱,一纸定夺、强割强占)、步步蚕食教学手段可利用一图一表,先“以表带图”(看表识图),后“以图代表”(采用地理方位的识记法)。第三板块, 可采用连环提问法: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联系“第一次鸦片战争” 的内容: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人民做出什么反应?(引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农民政权抗击的目标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5、最后教师可把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间、侵略者、主要内容及结果做个小结,这样层层归纳,步步巩固,使学生了解,由于二次鸦片战争主权再丧失、领土被强占,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此外巩固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对掌握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五大侵华战争知识的完整性做好铺垫。四、课堂练习: (使用投影)五、推荐作业:思考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附:板书设计一、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英法联军共同侵华二、 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三、注意区别, 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割九龙司是北京条约。注意: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 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