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2)精编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716141 上传时间:2020-09-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2)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2)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2)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2)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2)精编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戊戌变法(一)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本考点涉及的历史概念多、 层次复杂,容易给同学们的复习造成思维上的混乱。 学习时既要理解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又要注意归纳总结,理清内在的逻辑联系。1康梁的维新思想(1)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社会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级基础: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 成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 直接或间接地为康、 梁维新思想作了思想理论准备。(2)康梁维新思想的核心内容:要求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

2、族危亡。(3)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4)代表作: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阐述了变法图存的道理, 提出变法的具体主张和根本主张。2维新变法运动(注意:维新变法运动与 “戊戌变法” 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或历史阶段。 维新变法运动是指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场自下而上的社会运动。 戊戌变法是由光绪帝主持的实践维新派主张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组织公车上书: 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冲破清王朝不准士人干政的禁令。成立强学会: 189

3、5 年在北京成立,是维新派成立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同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各地设立学会、学堂、报馆,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同顽固派进行论战: 形成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二)百日维新1898 年初,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4 月,成立保国会, 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 1898 年 6 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标志维新变法运动转入戊戌变法阶段( 1898 年 6 9 月)。百日维新内容(略)(三)戊戌政变1名校名 推荐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光绪帝被囚禁,变法失败。新政内容中除京师大学堂外, 其余全部被废除。 戊戌政变实质上是封建顽固势力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镇压。(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戊戌变法的性质及意义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为了便于理解, 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掌握。性质和特点维新派的基本主张历史意义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具有进动(性质)逐步变革政治步意义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爱国救亡的政治运救亡图存族意识动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提倡西学,兴民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起了思流(思想解放运动)权想启蒙作用; 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