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1)精编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71466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1)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1)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1)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1)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1)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1)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1)精编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2. 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意义。3. 理解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能力目标1.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德育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2. 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

2、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教学方法1. 联系讲解法。这一节课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高阶段。因此,必须联系前三节课的内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2. 讲述法。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此法。3. 举例分析法。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必须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4. 整合教材。指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5. 切入评价法。可以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引导学

3、生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教具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框中的图是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封面。它从第二卷起改称 新青年 杂志。从第四卷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那么,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导入语例示二同学们,现在请翻开课本目录,看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近代化的探索中,共有4 课内容。这 4 课内容实际上反映的是近代化探索中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技术层面”的探索、“制度层面”的探索和“文化层面

4、”的探索。请同学们把第二单元的4 课内容和这三个阶段对应起来,看谁对应得又快又正确。学生回答洋务运动属于技术层面的探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属于制度层面的探索,新1名校名 推荐文化运 属于文化 面的探索。教 入正确,它 之 的关系确 是 的。由此,我 可以看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 程。下面,我 来看一下新文化运 的内容,了解中国人民是如何在文化 面上 行近代化探索的? 入 例示三同学 ,前面我 学 , 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 治。 1912 年元旦,中 民国成立。但不久辛亥革命的 利果 即被袁世 窃取。袁世 就任中 民国 大 后,不断破坏共和。 中山等人 共和作了

5、不懈的努力。 1915 年,袁世 复辟帝制的活 愈演愈烈。思想 域里的准 工作也在 密鼓地 行, 了反 袁世 称帝,在思想 域里 封建制度 行批判,新文化运 运而生。下面我 看具体内容。板 第 9 课新文化运 一、新青年的 教 引 同学 , 看 本 入框中的内容: “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 志。青年 志的 生, 志着新文化运 的 起。 ”也就是 ,新青年的 , 志着新文化运 的 起。那么,新文化运 起的背景是什么呢? 同学 看 本第一二段大字内容,从中找出新文化运 起的有关背景知 。板 1. 新文化运 起的背景学生看 学生回答回答一:中 民国建立后,从西方 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 等思想 念

6、,受到知 ,尤其是青年学生的 迎。回答二:窃取辛亥革命果 的袁世 , 独裁和 制, 布中 民国 法 , 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 修身大本。 ”回答三:从 1915 年起, 步的知 分子 独秀、李大 、胡适、 迅等,通 辛亥革命失 教 的 真思考, 定要建立名副其 的共和国,必 根本改造国民性。回答四:新文化运 的 起主要是新旧思潮 生了激烈的冲突。教 引 同学 把上面的 化一下,尽力做到言 意 。学生回答新文化运 的背景:一是西方民主思想的 一步 播;二是尊孔复古思潮的泛 ;三是要建立名副其 的 共和国。教 引 上面三点中,哪一点是根本的?学生回答要建立名副其 的 共和国。教 引 那么 ,建

7、立 共和国的前提是什么?学生回答 本主 的 展, 力量的壮大。教 引 本上提到“窃取辛亥革命果 的袁世 , 独裁和 制, 布中 民国 法, 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 修身大本。 ”我想 的是袁世 独裁和 制与尊孔的关系。 个 可以留到后面回答。但有一点就是:新文化运 是反孔的,而新文化运 又是在袁世 破坏共和、 制独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 起的。 因此,在“尊孔” 与“ 制、独裁”之 必然有 系。教 小 关于新文化运 的背景,我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政治上:袁世 制独裁、破坏共和, 持 制独裁,提出了“尊孔” 。 上: 本主 展, 力量壮大。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思想上:民主思想 一步

8、播,但思想界的“尊孔”逆流也不断涌 。在 种情况下,由知 分子中的先 人物 起了旨在反 封建 制建立 共和国的新文化运 。2名校名 推荐板 袁世 独裁、尊孔、破坏共和 本主 展, 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西方民主思想的 播,尊孔暗流涌 ,新旧思潮冲突教 引 同学 根据板 的内容,来判断一下“新文化运 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 句 的正确与否。学生回答 种 法不正确。从新文化运 的背景我 可以明白:新文化运 的 起是有其 、 、思想基 的。不是凭哪一个人随便造出来的。教 渡下面我 来看新文化运 的概况。板 2. 新文化运 的 起教 引 同学 看 本第二段大字内容,从中找出新文化运 的 起 志、代表

9、人物、旗 、主要 地、基本内容等要素。学生看 学生回答新文化运 起的 志是新青年 志的 。新文化运 的代表人物是 独秀、李大 、胡适、 迅等。新文化运 的旗 是“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 的主要 地 新青年 志。新文化运 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提倡,四个反 。即提倡民主,反 独裁 制;提倡科学,反 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 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 旧文学。(教 同 把基本点写在黑板上, : 志:新青年 代表人物: 独秀、李大 、胡适、 迅等旗 :“民主”“科学”主要 地:新青年 志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 )教 述同学 ,五四新文化运 的中心是北京大学。在 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大名

10、鼎鼎的蔡元培先生。蔡元培( 18681940),字 卿,一字孑民,浙江 人,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并不是新文化运 的 起人,但却是 运 最有力的支持者。 1916 年 2 月,蔡元培到北京大学担任校 。他 北大 行了一系列整 改革, 行教授治校,鼓励学 研究, 新文化运 开辟了一个 广良好的言 空 。我 来看一看他的思想。投影 示“北大者, 囊括大典,包 万众之最高学府。”他的 学方 是“循思想自由原 ,取兼容并包主 。 ”“无 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 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 展。 ”教 解蔡元培的治校方 , 上 新思潮、新文化开拓了 地。他当了北大校

11、后就 新文化的倡 者 独秀任文科学 ,李大 任 主任。 有胡适、刘半 、 玄同、周作人、 迅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都先后到北大任教。但同 ,北大也有一批以刘 培,辜 代表的所 旧派教授。因此当 , 常有 的情况:上一 的教 西装革履,下一 的教 袍 褂。比如辜 ,他 的是英国文学, 后却拖着一条 子,因 他是 清帝制的。新文化运 起是以新青年的 志的, 又是 独秀的功 。下面我 重点介 独秀。3名校名 推荐教 述 独秀,字仲甫,安徽 宁人。早年留学日本, 1904 年 安徽俗 ,致力于 醒民众。曾加入 中山 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在反 袁世 复辟帝制的斗争中, 独秀被捕入 , 些遇 。

12、 然共和代替了帝制,但整个国家仍 在内 外患的交相煎迫之中。一次一次革命的失 ,使 独秀 代表的一代知 分子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 独秀 ,以往的 次运 ,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革命,而中国要成 真正的 代 国,需要一 自下而上的普遍的国民思想革命。1915 年 9 月,青年 志 刊。新文化运 由此揭开了序幕。 青年 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随主 独秀迁至北京大学,成 新文化运 中最重要的核心刊物。 独秀在 刊号上 表了 敬告青年一文,指出新 代 是宇宙 的普遍 律, 他 “人身遵新 代 之道 健康, 腐朽 之 胞充塞人身 人身死; 社会遵新 代 之道 隆盛, 腐朽 之分子充塞社会 社会亡。 ”由此

13、,向青年提出了六点希望:投影 示一、自由的而非奴隶的。二、 步的而非保守的。三、 取的而非 退的。四、世界的而非 国的。五、 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同学 , 六点希望包含了民主、科学、开放、革新等新文化运 的主要内容。 独秀号召20 世 的新青年, 底清除做官 的思想,“精神上 构真 新 之信仰。 ”他主 当今的教育方 是:投影 示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象。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 。第三,当了解国家与社会 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 任之 巨。 独秀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 狠,善斗不屈,体魄 健,力抗自然,信 本能,不依他人 活, 性率真,不 自文”新国民。同学 ,一个国家,一旦 生了亡国 种的危机,那么,不 个文明曾 有 怎 的光荣,都不能不使人深刻反省它的 弊。看来,到新文化运 爆 ,不得不承 ,我 珍 的文化 必 行一番 真的清理和 革了。 迅 :“不能革新的人种、也不能保古的。 ”确 是 的。 在 大家 合 本上所提到的新文化运 的基本内容即四个提倡、 四个反 , 一下,“新”主要表 在哪些方面?或者“新”的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