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名师教案配套教案(新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71466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名师教案配套教案(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省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名师教案配套教案(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省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名师教案配套教案(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省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名师教案配套教案(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省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名师教案配套教案(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名师教案配套教案(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名师教案配套教案(新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案一、基本信息授课题目: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授课教师:谢秀丽课时:一课时课型:新课教学二、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七课内容。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时期,秦汉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先进的科学技术又是与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特别是这一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医学和数学的成就和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在当时的世界科技领域中也处于领先地位。这些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劳动后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纸

2、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三个部分构成。2.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作了这样的要求:知道九章算术,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医名著;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 了解造纸的工序, 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并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秦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4.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造纸术的发明不仅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且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充1名校名 推荐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2. 数学和医学方面的成就东汉的九章算术 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对我国和世界数学产

4、生影响。 这一时期中国的医学水平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一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发明“麻沸散”, 此项发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3. 张衡发明地动仪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时对地震现象还不能做出科学地解释,以为是神灵主宰,造成了人们的恐惧。张衡冲破神学迷信思想的束缚,制造出地动仪,通过实际检测,宣扬了他的科学观念,具有进步意义。比欧洲此类的发明早1700 多年,显示出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难点:地动仪初一的学生对于地震的知识只是初步了解, 物理还没有学习, 而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无论是地震学知识, 还是物理上的力学知识, 都是学生难以深

5、刻理解的; 对于地动仪的作用学生容易误以为只有预报、 预测地震才有用, 而对及早了解地震的意义认识不足, 这些都会对学生学习和理解产生一定的障碍,因而将这一部分内容定为难点。三、学情分析历史学科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程,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学习习惯不好,不知道怎样听棵,上课不专心, 注意力分散 ,思想不集中。本堂课又属于文化史,内容相对来说也比较枯燥。且又涉及一些专业理论名词和诸多概念,学生要理解不容易。四、教法、学法教法:主要以讲述法为主,辅之以提问法、问题探究法等学法:阅读、讨论、分析比较等方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本单元的前几节课,我们一起

6、学习了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军事等方面。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在政治、经济、民族这些方面最集中的表现是什么呢? 生答 :秦王扫六合,统一了中国;到西汉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发展使民族关系得到发展。 总结 :总体上说来,秦汉时期,实现了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 而这一切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节课我们将来一起学习一下昌盛的秦汉文化。2名校名 推荐一、纸的发明与蔡伦改进造纸术1. 纸的发明 师问 :同学们,大家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呢? 生答 :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师问 :大家回答的都非常好!那同学们对造纸术又了解

7、多少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正文的第一段,思考两个问题: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期?发现地在哪? 生答 :西汉、甘肃天水 师问 :纸在今天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最主要是用作书写材料。请大家看到课本导言框,思考一下,古时候,在纸发明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呢? 生答 :龟甲、青铜器、竹简、帛、羊皮、纸草等等。师问 :这些书写材料同纸相比,有什么缺点呢?生答 :不方便 教师补充 :竹简很笨重,带来许多不便。据说,秦始皇一天批阅的竹木简奏章重120多斤, 到了汉武帝时依然难免其苦,大家教材,这是文人东方朔给汉武帝上的一个奏本,用了3000 片竹简,两个人吃力地抬进宫,汉武帝看了一个月

8、。而帛又太贵了。 引导 于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轻便、实用、经济的书写材料,于是造纸术应运而生。2.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引导 :到了东汉, 蔡改进了造纸术。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的第二自然段内容,看蔡伦是如何改进造纸术的。 师问 :蔡伦是在什么基础上改进造纸术的? 生答 :在总结西汉经验基础上 师问 :蔡伦造纸用的哪些原料呢? 生答 :树皮、破布、麻头、旧渔网 师问 :这种纸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答 :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采用。 教师引导 :我们一起看到课本的“汉代造纸示意图”,一起来看一看汉代造纸需要哪几道工序呢? 教师讲解 :这是根据汉代造纸过程

9、绘制出来的示意图。这幅图反映了汉代造纸的复杂过程。上一排分别为洗涤原料、切割和浸渍沤制、焚烧草木灰,即把麻头、树皮、破布等原料用草木灰浸渍沤制,使其膨胀和柔软,再用工具切碎, 然后用水洗涤;中间一排分别是蒸煮、舂捣,即用草木灰中的碱性溶液去掉原料中的油渍,色素等杂质, 然后用水漂洗, 舂捣,将捣碎的细纤维加水搅拌成纸浆;最后一排为捞取纸浆、晾晒、码放,即用一种多孔的平面筛子将纸浆捞出,经脱水干燥后,就成了纸张。纸成型后表面粗糙、发皱,不利于书写,需用力砑光,使纸张表面光滑,这就是汉代造纸的示意图。3. 影响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对于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3名校名 推

10、荐大贡献。 因为,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者间接传出去的。通过多媒体展示。伴随造纸术传至世界各地,蔡伦的名字也随之传扬。在日本有蔡伦宫;在法国,有蔡伦博物馆;在美国,造纸博物馆里陈列着蔡伦的画像。公元105年,蔡伦上奏造纸,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事件之一。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过渡 :汉代除了造纸以外,在科学技术方面发展较快的还有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等领域,下面我们看一看其他方面的表现。1. 九章算术 引导 :从小学到中学,我们每天都与数学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1000 多年前的数学教材是什么样的吗?有哪些世界之最吗? 生答 :九章算术 教师补充 :关于九章算术 ,我

11、们需要注意的有这样几点:一、成书于东汉、是一部数学著作。二、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不仅仅只有汉代。三、书中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在东汉以后的1 000 多年里,它一直被当作教材使用,隋唐时期传到朝鲜和日本,长期被当作数学教科书使用,后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巨大影响。2. 地动仪 过渡 :在东汉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除了九章算术外,还有一项发明,就是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引导 :大家还记得08 年的汶川大地震吗?在东汉时期,洛阳、陇西也是地震频发,其中的两次大地震, 死伤了很大人。 那时的人

12、们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以为是触怒了神灵,十分恐惧。但是,张衡却制作了一种仪器,能测定方向,因此被称之为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那么这个地动仪果真这么神奇吗?它到底是怎样的工作原理?我们就一起来看老师给大家找的这段视频。 播放视频 师问 :好,我们看了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大家觉得地动仪能起到测定地震方向的功效吗? 生答 :能。 教师讲解 :可是当时的人们可不像大家这么想,他们不相信地动仪的功效。直到有一天,地动仪朝西的龙嘴里吐出了铜球,落入到蛤蟆嘴里。京师一点感觉都没有,大家也没有引起什么注意。 可是就在几天之后,在距离洛阳几千里以外的陇西,快马来报,那里发生了大地震,人们才相信了地动仪真的测定地震方向。地动仪在准确测出陇西地震之后,地动仪的神妙迅速传开。不仅我国官民所称颂,而且也为世界上众多的科学家、学者所赞扬。英国著名学者就在中国科技史 一书中对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给予了充分的评价,我们来看他的原话是怎么说的:“地震仪的鼻祖则是出在中国,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这是卓越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张衡的贡献。” 教师补充 :张衡除了发明地动仪以外,还制造了指示方向的指南针和计算路程的记里4名校名 推荐鼓车, 而且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在汉赋四大家里就有张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张衡的品德也同样高尚。有人就讥笑他说:“你能使机轮自转,木鸟自飞,为什么不能让自己飞黄腾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