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练习新人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71446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练习新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练习新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练习新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练习新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练习新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14 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法西斯力量在一个国家掌权,最早出现在()A德国B美国C日本D意大利2下列各项中,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背景不符合的是()A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意大利经济B意大利政治混乱C意大利工农运动高涨D意大利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局势3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A墨索里尼组建法西斯党B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C意大利发动对外战争D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4在经济危机打击之下,广大民众困苦不堪,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乘机大肆活动,他们根据各个阶层民众的不同心理,进行针对性的蛊惑宣传。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引起人们对政府不满B煽动民族主义情绪C煽动复仇主义情绪D赢

2、得民众的广泛支持5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国会纵火案”B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C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D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6纳粹党上台后残酷迫害犹太人,无数犹太人遭到了非人的对待。纳粹党推行反犹暴行的根本原因是()A夺取犹太人的财富B犹太人是劣等民族C煽动种族狂热,为侵略制造借口D犹太人中进步人士较多7在 1929 1933 年经济危机打击下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其中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标志是 ()A在军部推动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B 1936 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C 1937 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D日本扩充军备且制定了国策基准8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

3、不包括()A由法西斯政党控制政权B对内实行独裁统治C对外推行侵略扩张1名校名 推荐D疯狂扩军备战9读图,回答问题。(1) 图 A、图 B 再现了德国和日本哪些法西斯暴行?以史实说明德、日是怎样成为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2) 看到图 C、图 D后,你赞同谁的做法?简述理由。(3) 你对当前维护中日关系健康发展有何看法与建议?2名校名 推荐教师详解详析1D2.A3.B4.D5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故选B 项。6C【解析】A项是纳粹政权迫害犹太人的表现,不是根本原因;B、D 两项明显错误;纳粹政权迫害犹太

4、人的最终目的是为其对外侵略扩张服务的,因此C 项是根本原因。7B8 A【解析】既要看到事物的共性,也要仔细区分它们的个性。同为法西斯国家,德、意两国由法西斯政党控制政权,而日本则是由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好战势力控制。故选 A 项。9(1) 德国:纳粹党疯狂迫害犹太人。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 万以上。欧洲策源地:1932 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1933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亚洲策源地: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在军部推动下,1931 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并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扶植建立伪满洲国,并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1936 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2) 图 C 中德国领导人的做法。理由:正视历史,热爱和平,反省战争罪行;日本政府美化侵略,否认侵略历史,极大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健康发展。(3) 看法与建议:珍爱和平,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反对种族歧视,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正视历史,以史为鉴。 ( 类似亦可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