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四海之星学校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名师教案北师大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71445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四海之星学校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名师教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四海之星学校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名师教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四海之星学校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名师教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四海之星学校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名师教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四海之星学校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名师教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四海之星学校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名师教案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新中国的内政: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 年颁布,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二、新中国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万隆会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中国的内政教师请学生们观看多媒体 (或录像) 播放的有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纪录片片段。学生观看录像,了解会议的大概内容,感受会场的气氛,提起学习兴趣。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快速抢答等形式,将从纪录片中所获得的信息说出来,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 地点,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2、以及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名称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进一步质疑):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马上颁布宪法呢?引导学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处境,三大改造是否完成,国家正由新民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方面来思考回答。(注意不宜过多地解释,点到为止,避免难繁)同时要学生明确:尽管没能马上颁布宪法,但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联系已有的知识,温故知新)教师: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同学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大家一定还想做更深入的探讨, 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思路, 提出你们自己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来。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

3、(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后的成功感,培养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课堂具有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同学之间互相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参与其中,穿插引导,纠正错误等。(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课程标准进行问答,不能远离教学重点,并且要调控课堂秩序,把握时间)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年宪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该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故做进一步的分析)学生:可围绕分析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归纳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D 人

4、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是人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等。1名校名 推荐新中国的外交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不但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 而且在外交上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学习本目之前, 老师先给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 然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所搜集的资料一起来解决。教师屏幕展示问题: . 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怎样?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学生:(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分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适当的组合:如默默无闻型和社交型的分配在

5、一起,厌学型和努力学习型的分配在一起,效果会好些, 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关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通过学生介绍自己所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师生一起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成立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肃清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一扫而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有苏联等个国家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介绍和对比,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可以从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新中国开展外交工作

6、的目的进行分析。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可利用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掌握。(不能忽视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万隆会议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模拟万隆会议场景,展开辩论。辩论会可由六名同学组成,其中一名同学做主持人,一名同学扮演周恩来,两名同学代表亚洲政府首脑,另两名同学代表非洲政府首脑。学生通过课前搜集、查阅的资料,根据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举行小型辩论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辩之有理,辩之有据,不要使用过激语言。辩论之后,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主要围绕: . 万隆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

7、召开的?有哪些代表参加?(学生要认识到万隆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 在这次会议中,他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 在会议中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周恩来是怎样解决的? . 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请问“同”指什么?“异”指什么?(通过解答,学生在兴趣中将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理顺出来,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炼)在解决了一系列万隆会议的知识点之后, 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 你从周恩来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体验周恩来的超群智慧和争取和平的勇气和胆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2名校名

8、推荐教师:由于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不胜举。请同学们举出你所知道的事例来加以说明。学生:举例。可举出如: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实力。 . 中国申奥成功, 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我国举办奥运会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交往,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2003 年 7 月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在大连召开,一方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通过举例,联系现实,更能深刻体验到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提高。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在互动交流中,增强自强自立、勤奋学习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谈本课的收获和启示。教学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全班可以选出(屏幕显示)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发言奖、最佳搜集资料奖、最佳辩论奖等。对于所选结果教师要做好记录。课堂练习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问题,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布置作业(略)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