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社戏 教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1386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社戏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社戏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社戏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社戏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社戏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社戏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社戏 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社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养成默读小说的习惯;学习小说的三要素。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并学习农家小朋友高尚、纯朴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学习小说三要素,认识并学习农家小朋友高尚、纯朴的优秀品质。教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串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在成人后,回忆这段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有一种永生难忘的体验。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社戏,去点燃我们追忆童年的情感之火吧!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2、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知人论世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背景链接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的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2.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归省(xng)行辈(hng)惮(dn)絮叨(x do) 怠慢(di) 撺掇(cun duo)凫

3、水(f) 潺潺(chn) 家眷(jun)皎洁(jio) 漂渺(mio) 纠葛(g)3.词语解释【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省,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行辈】辈分。【惮】怕,畏惧。【礼数】礼节。【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自失】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旺相】茂盛。【大抵】大概,大都。【相仿】大致相同。【欺生】欺负新来的生人。【怠慢】冷淡。怠,轻慢。慢,态度冷淡。【诚然】副词。实在。【朦胧】月光不明。本课用作动词,变模糊的意思。【歌吹】歌声和乐声。【疏疏朗朗】稀疏而清晰。【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1)请用

4、一句简洁的话概括全文内容。【交流点拨】写“我”十一二岁时来到平桥村后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理清写作脉络。【交流点拨】线索:看社戏。脉络:看戏前(13):写平桥乐土,盼望看戏;看戏中(430):月下行船,船头看戏;看戏后(3140):偷豆余波,对社戏的怀念。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交流点拨】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看戏途中;在船头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详写的;略写的。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朗读13段,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这部分在全

5、文中起什么作用?【交流点拨】可以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乡间生活的无穷乐趣。这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2.默读课文,思考:第二部分是写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交流点拨】一层(49):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013):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层(1421):在赵庄看社戏;四层(2230):看社戏后归航偷豆。3.“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

6、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交流点拨】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4.学生齐读一遍第一层,加深理解。5.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小伙伴们自然要急急忙忙赶往赵庄看戏。作者抓住哪些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看戏途中的心情?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层,其他同学思考。【交流点拨】第10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表现小伙伴们熟练敏捷的驾船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心情;第11段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融情入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出“我”心情的愉快,又

7、表现出“我”的急切,非常传神。6.齐读与自由朗读相结合,指导学生朗读第二层,并要求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水乡月夜行船的美景。7.第三层详写在赵庄看戏。按说小伙伴们这样兴师动众,就是想看戏的,但当小伙伴们看到戏后却是怎样一种心态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层,读后可以讨论一下。8.社戏好看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交流点拨】戏不好看,小伙伴们很失望。从“我有些疲倦了”“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骂着老旦”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9.如何理解“偷”罗汉豆这一行为?【交流点拨】“偷”中凝结着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中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偷”中反映着小朋友们周到细

8、致、天真纯朴的天性。10.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交流点拨】主要人物:双喜;其他人物:桂生、阿发、六一公公。11.找出描写双喜的句子读一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个人物的印象。【交流点拨】看戏前:“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写包票”“拔前篙”,这些表现了双喜的聪明、热情、机灵、能干。看戏时:双喜告诉“我”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说明他已经来看过戏了,这一次是特意陪“我”的。这表现了双喜对“我”的友爱、热情。那铁头老生没有表演翻筋斗,双喜马上来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这表现了双喜善解人意,对“我”非常体贴。看戏后:双喜认为多

9、偷阿发家的罗汉豆,阿发的娘知道了会哭骂的;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老头子会骂的。这表明了双喜考虑得周全。12.说说你对桂生、阿发、六一公公这几个人物的印象,并说说理由。【交流点拨】桂生因没有给“我”买到豆浆,要给“我”舀一瓢水来喝;为补偿对“我”的歉意,他想出了偷罗汉豆的主意,可见他的热忱。阿发建议小伙伴们摘自家的豆。他多么纯真无邪,憨厚无私。六一公公只对小伙伴们摘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这是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他又亲自给“我”送罗汉豆,又表明他的纯朴、好客。步骤四品味语言探究主旨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心情?)【交流点

10、拨】“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我”欢喜轻快的心情。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为什么说山“踊跃”?)【交流点拨】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远山来陪衬,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之快,也突出了“我”急切、兴奋、喜悦的心情。3.小说的结尾应如何理解?【交流点拨】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其实那夜的戏并不怎么好看,那夜吃的豆也是普通的罗汉豆,作者写“我”怀念那夜的戏和豆,实际上是怀念平桥村朴实、勤劳、聪慧的小伙伴们和有趣的生活。“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

11、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一场似看非看的社戏写完了,它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2.拓展延伸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文化习俗。【交流点拨】谁家有喜事了:爷爷去表演皮影戏,叔叔阿姨吹唢呐,奶奶剪花纸贴在窗子上,小伙子们舞狮子、走高跷等等以示庆贺。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学生向自主学习又靠近了一步。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静下心来读书。我并没有刻意带着他们走进文本,也没有带他们仔细分析句子,发现某种情感,而是真正地放手,引导学生在自我的阅读状态中遵循阅读规律,寻找有价值的发现。课前的阅读心理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渴望这样的尝试。因而,学生在课堂中简直就像社戏中那群没有大人羁绊、享受着看戏乐趣的孩子,享受着在自己的天地中自在表现的快乐;教师就像站在桥头的母亲默默地关注、望眼欲穿地等待,不是权威式地驾驭,而是尊重和真诚地指引;课堂也像这些童真的记忆,更加充满温情的关怀。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放开的是思维,收拢的是阅读的兴趣。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