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

上传人:ny****4 文档编号:14571281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必考基础题(word版有答案){精品文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enjian2019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六单元必考基础题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16;Na-23;Ca-40;一、选择题: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de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de是()2、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O、碳纳米管de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de是()A这四种物质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de结构不同C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做润滑剂D这四种物质具有相似de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科学家用石墨烯膜制成“筛子”,可以筛掉盐类物质。当海水流过该膜时,钠离子和氯离子被水分子包裹而不能通过,独立de水分子却能通过(如图)下列关于石墨烯膜“筛掉”氯化钠de说法不正确de是()A

2、保持水de化学性质de是水分子B该过程可应用于海水淡化C“筛掉”氯化钠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D“筛掉”氯化钠后de海水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4、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de是() 5、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de生活方式,“低碳”指de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de排放下列关于二氧化碳de说法不正确de是()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e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进入久未开启de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实验,因为二氧化碳有毒D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因此“干冰”不是“冰”6、如图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de碳资源de转化与

3、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de理念不符de是()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B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化学制品C加速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7、若下列实验涉及de化学反应均能完全进行,则有关CO2、COde实验设计错误de是()8、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点de有关说法错误de是()A转化观:二氧化碳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微粒观:常见de金属(如铁、铜、铝、汞等)都是由原子构成C组成观:氧化物组成上都含有氧元素D守恒观: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得到100mL酒精溶液9、如图所示实验中、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de棉球,、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de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

4、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de现象是()A变红,不变红B比先变红,、不红C变红,不变红D变红,不变红10、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de性质实验(图中固定玻璃管de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de是()A丙装置de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碳B该装置de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C甲和乙两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D丁装置de作用只是检验乙处发生de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答案:12345678910DADACCCDBC二、填空题:1、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1实验介绍这一知识。(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de化学方程式是C+2CuO 2Cu+CO2。(2)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

5、罩,其作用是使火焰更集中并提高温度 。(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目de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4)图I与教材中de装置还是略作了改进,实验结束时,可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de目de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de试管,使试管炸裂外,还可以防止铜被重新氧化 。(5)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方案进行实验。【实验研究】分别称取2g木炭与CuO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实验记录如下表: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CuO比例不同de实验对比表比例1:61:71:81:91:101:111:121:13加热时间1511431572212001534实验现象

6、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偶尔红热气泡较少实验结果表层铜珠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de黑色木炭粉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反应较完全生产亮红色网状铜块部分生产Cu2O主要产物是Cu2O由实验数据分析,除温度外,影响实验de因素是反应物的比例 ;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de最佳比例范围是1:101:11 。【装置改进】稳定de高温是本实验成功de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de效率。图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de下部。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是 (填“是“或“否”);理由是反应物受热均匀,可获得持续的高温 。【交流讨论】由于

7、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另外de目de是减少试管内剩余空气的量,降低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理论上讲并不能把石灰水变浑浊作为木炭跟CuO开始反应de充分证据。其理由是碳和氧气反应也会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解:(1)碳和氧化铜在高温de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2;(2)加上灯罩可以使火焰更集中,提升温度,利于反应de进行;(3)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其目de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4)铜和氧气在加热de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所以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热de试管,使试管炸裂外,还可以防止铜被重新氧化;(5)

8、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氧化铜和碳粉de比例不同,得到产物也不同,由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实验de另一因素是:反应物de比例;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出该反应混合物de最佳比例范围即反应最充分de:1:101:11;【装置改进】将卧式改为直立式,同时用火焰把试管包住,火焰与试管底部de接触面积变大,可以充分利用燃烧产生de热量,使反应物受热均匀,可获得持续de高温,这种设计效果会更好;【交流讨论】由于试管内有空气,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均匀受热外,目de是:减少试管内剩余空气de量,降低氧气对实验de影响;由于装置内有空气,在加热时遇到木炭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把石灰水浑浊作为木炭跟CuO反应

9、de充分证据,试管中还可能发生反应:碳和氧气反应也会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C+2CuO 2Cu+CO2;(2)使火焰更集中并提高温度;(3)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4)防止铜被重新氧化;(5)实验研究:反应物de比例,1:101:11;【装置改进】是,反应物受热均匀,可获得持续de高温;【交流讨论】减少试管内剩余空气de量,降低氧气对实验de影响;碳和氧气反应也会生成二氧化碳。2、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de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铁架台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de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当制取较多量

10、CO2时,制取装置de仪器组合是 (选填序号)(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资料:1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de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2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de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制取氨气还缺少de仪器名称是酒精灯 ,装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若用图2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n 端(选填“m”或“n”),检验氨气集满de方法是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m处,红色变蓝色,证明氨气已满 。答案:解:(1)铁架台是常用de夹持仪器,故答案为:铁架台;(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de,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当制取

11、较多量CO2时,制取装置de仪器组合是:;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3)制取氨气还缺少de仪器名称是酒精灯,装药品前要:检查装置de气密性;若用图2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短管,因为氨气de密度比空气小;检验氨气集满de方法是:把湿润de红色石蕊试纸放在m处,红色变蓝色,证明氨气已满;故答案为:、酒精灯;检查装置de气密性;、n;把湿润de红色石蕊试纸放在m处,红色变蓝色,证明氨气已满;3、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探究了二氧化碳de性质。请回答问题。【学习情景】打开汽水瓶盖时,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如图1),发生反应de化学方程

12、式是CO2+Ca(OH)2=CaCO3+H2O ,实验后,老师要求同学们将试管中de浑浊物再次变得澄清,你认为可采用de方法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提出问题一】汽水中为什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呢?【作出猜想】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de质地较软de塑料瓶中加入1/3体积de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de现象是塑料瓶变瘪 ,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de洁论。【提出问题二】二氧化溶于水de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作出猜想】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实验方案】取三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de干燥纸花,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实

13、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步骤一:将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现象:紫色纸花变红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步骤二:将第二朵纸花直接放在盛滿二化碳de集气瓶中。现象:紫色纸花没有变红步骤三:将第三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de集气瓶中现象: 紫色纸花变红步骤四:将步骤三集气瓶中de纸花取出,用吹风机烘干现象: 红色纸花又变成紫色结论: 在加热的条件下碳酸分解【实验总结】汽水为混合物,至少含有以下三种物质:H2O、CO2、H2CO3 。(用化学式表示)答案:解:【学习情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de氯化钙,因此将试管中de浑浊物再次变得澄清可加入适量de稀盐酸;故填:CO2+Ca(OH)2=CaCO3+H2O;加入适量de稀盐酸;【进行实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de质地较软de塑料瓶中加入1/3体积de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会观察到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