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八章关税壁垒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1268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关税壁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关税壁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关税壁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关税壁垒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关税壁垒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第八章关税壁垒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第八章关税壁垒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关税壁垒,第一节 贸易保护政策:关税壁垒,关税的基本概念、种类、特征及其减让 小国关税效应、大国关税效应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 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一)关税的概念、种类、特征及其减让,关税(tariff) 一国通过海关对进出口商品所课征的一种税收。由于征收关税提高了进出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客观上限制了进出口商品的数量,故又称关税壁垒。 尤其体现在进口产品上。保护本国的国内市场。,关税的种类,1.征收关税的目的可划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2.按产品流向划分: 进口关税:对进口商品课征的关税; 出口关税:对出口商品课征的关税;一般很少见,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出口征收关税。 过境关税:对途

2、经本国关境,运往他国的外国商品课征的关税。,按照关税的征收方式分类,从价税:按照进出口商品价值的一定比例征收; 从量税:按照进出口商品的实物计量单位征收; 混合税:同时采用从价、从量两种方法征收 选择税:对一种商品同时制定从价、从量两种税率,选择其中税额较高的一种征收; 惩罚性关税(针对个别国家) 如反倾销税,举例说明,关税效应,价格效应(Price Effect)。征收进口关税后使国内消费者和生产者面对的价格上升。 消费效应(Consumption Effect)。征收关税后由于价格上升,使得国内消费减少,消费量减少。 生产效应或保护效应(Production or Protective E

3、fect)。征收关税后由于价格上升,使得国内生产增加,生产量增加。 进口效应或贸易效应(Import or Trade Effect)。国内消费减少和国内生产增加的结果,使得进口减少。,关税效应,财政收入效应(Fiscal Revenue Effect)。由于对每一单位进口产品征收一定数额的关税,使关税收入增加。 再分配效应(Redistribution Effect)。征收关税后由于价格上升,使消费者每购买一个单位的商品多支出货币,从而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时,多支出一定数量的货币。其中一部分转移给生产者,这部分称为关税的补贴等值(Subsidy-Equivalent of the Tariff

4、),另一部分则形成政府的关税收入。 由此可见,关税的征收与国内消费税有相同的效果,只不过在关税情况下,把国内消费税情况下政府税收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了生产者,从而发生了收入由消费者向生产者的再分配。,(二)小国关税效应、大国关税效应,小国关税效应 经济学意义上的“小国”指的是该国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甚小,以至于其产量和贸易量的任何变化都不足以影响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它只能是世界价格的接受者。,消费者剩余: 指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生产者剩余: 指企业销售一定数量的商品愿意接受的价格与实际得到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小国关税的局部均衡效应的图示,进

5、口关税经济效应分析,经济效应分析主要体现在: 消费量、产量、贸易量 和财政收入四个方面 关税消费效应:由关税带来的国内消费的减少,即:D1D2 ( d ); 关税生产效应:由关税导致的国内生产的增加,即:S2S1 ( b ); 关税贸易效应:由关税导致的进口的减少,即:M1M2 (b + d); 关税收入效应:由关税所导致的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即:c。 国际收支效应:由关税所导致的进口下降带来的外汇节约,即 Pw*(D1D2+ S2S1 ),小国关税的福利分析,1.消费者剩余的变化:减少了a+b+c+d 2.生产者剩余的变化:增加a 3.政府税收的变化:增加c 4. 关税的收入转移效应:消费者

6、剩余的一部分转移给了生产者,增加了生产者剩余a;一部分转移给了政府,成为政府关税 c 5.社会净损失:b+d,这一部分谁也没有得到。社会净损失也被称为关税保护的社会成本。,小国关税的福利分析,其中b称为关税保护的生产成本(Production Cost of Protection),它是由关税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而产生的。 因为在资源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关税保护使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的生产增加,必然是使国内其他部门的资源向该部门转移的结果,这种资源的再配置被认为是缺乏效率的,因为进口替代部门相对来讲是缺乏效率的。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资源没有充分就业,就不会发生这类保护的生产成本,相反会引起关税保护的就

7、业效应(Employment Effects of the Tariff)。这也部分地导致经济萧条时,各国会采用贸易保护主义 。 另一部分d称为关税保护的消费成本(Consumption Cost of Protection),它是由关税导致国内消费品相对价格扭曲而产生的。,小国关税的福利分析,关税保护的成本比我们上面分析的还要大。它还应该包括管理成本(Administration Costs)和资源移置成本(Resource Displacement Costs)。 为了征收关税,一国必须设立一种特定的管理结构(如海关,边境巡逻等),从而必须承担相应的成本,这项成本必须从关税收入中扣除掉,因

8、而政府的关税收入实际比矩形c所表示的收入要少。 关税的征收也引起国内进口替代生产的增加,而在资源充分就业的条件下,这需要将其它部门的资源向受保护的部门转移,由于资源专用性的存在,这种资源的移置,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这就是资源移置成本。,小国与大国关税效应的差别,在小国的情况下,征收关税会发生净损失,因而小国的最优关税率为为0。 如果征收进口关税的是一个大国,则进口关税除产生上述影响以外,还会造成贸易条件效应(Terms of Trade Effect)。 大国征收关税时,由于减少了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造成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对整个国家而言,导致大国贸易条件改善。 大国有可能征收一个正

9、的最优关税(Optimum Tariff)以最大化大国的福利。,大国关税的成本与收益,PT,PW,P*T,大国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税后消费者剩余下降:a + b + c + d,其中a转变为生产者剩余,c+e为关税收入,b + d为保护损失。大国可以左右价格,将关税负担转移给国外出口商,这使得出口国为保护市场而压低价格为P w于是,国内消费者支付了Pt,出口商得到P w而非Pw,分担了关税负担。结果有三种情况:e b + d则征收关税有净收益;e = b + d则无损失;e b + d则有净损失。,大国与小国征收关税收的福利比较,大国情形 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 生产者福利增加消费者福利损失+政

10、府财政收入= a(a+b+c+d)+(c+e)= e(b+d)。当e(b+d)时,本国福利增加;当e(b+d)时,本国福利则会减少。所以,在大国情形下,关税的净福利效应不确定。 小国情形 由图81可知,关税各种福利效应的净值 = 生产者福利增加 消费者福利损失+政府财政收入= a(a+b+c+d)+c =(b+d)0。所以,对于小国而言,关税会降低社会福利水平,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为(b+d)。,图 8-10: 关税社会福利净影响,PT,PW,P*T,关税的成本与收益,三、关税的效,图73,关税效应(一般均衡分析)的图示(小国): X为出口部门,Y为进口替代部门。自由贸易时国内相对价格为Pw,征税

11、后国内相对价格为Pt,而世界相对价格仍为Pw。 结果是,生产点由Q移至Qt。 X产出减少,Y产出增加;消费点由C移至Ct,征税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关税效应(一般均衡分析)的图示(小国): X为出口部门,Y为进口替代部门。自由贸易时国内相对价格为Pw,征税后国内相对价格为Pt,而世界相对价格仍为Pw。 结果是,生产点由Q移至Qt。 X产出减少,Y产出增加;消费点由C移至Ct,征税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关税的有效保护率,名义保护率:由进口的最终产品的关税所决定的一种保护率,本国生产所替代的进口数量。(消费者) 有效保护率:生产过程中给予净增值的影响。由进口的最终产品的关税和进口的中间产品的关

12、税所共同决定。 (生产者) 具体地说,就是整个关税制度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增值比例。主要是对加工工业的保护。,关税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 EPR=(V-V)/V 其中V为附加价值,即最终产品价格减去原料(或中间产品)的价格,是带有税收的附加价值。 V为新加入的价值,即在不征收关税时的单位产品的附加价值,很大程度上是活劳动的贡献。,例题:,如果自由贸易下汽车的世界价格是20000美元,国内汽车生产商进口10000美元的材料,那么自由贸易下国内生产的附加值是多少? a、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对进口原材料不征收关税,那么国内汽车厂商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 b、对

13、进口汽车和原材料都征收25的关税时,国内汽车厂商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 c、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对进口原材料征收50的关税,那么国内汽车厂商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 d、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对进口原材料征收100的关税,那么国内汽车厂商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ERP=(Tf- a Tc) /(1-a),其中Tf最终产品进口名义关税税率 Tc原材料、零部件的进口税率 a原材、零部件等在最终产品中的比重 (1) ERP=0.25/0.5=50% (2) ERP=0.25-0.5*0.25/(1-0.5)=25% (3) ERP=0.25-0.5*0.5/(1-0.5)=0 (4) ERP=0.

14、25-0.5*1/(1-0.5)=-50% V=P(1+Tf)-P a (1+Tc) =P(1-a+Tf-a Tc) V= P-P a=P(1-a),关税保护的效果:有效保护率(2),如果我们在关税结构上作出这样的安排,即随着加工程度的加深,进口关税率相应提高,这种阶梯形的关税结构(Cascading Tariff Structure)将有利于提高一国关税的保护效果。这种有效保护理论可以很好地用于解释关税结构中的关税升级现象。,政策含义,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与其名义税率并不一致。这一结果意味着要保护某一特定行业,不一定要依靠提高该行业的名义税率来实现,降低其使用的中间产品或原材料的进口关税,也同样

15、可使其获得更高的保护。 根据这一点,如果一国的政策目标是保护最终产品部门,则在关税结构安排上,应当对中间产品部门和原材料少征收或免征进口关税。,关税保护与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国际贸易会提高一个国家丰富要素的收入,降低稀缺要素的收入。 关税保护降低了贸易量,对要素收入的影响与国际贸易的影响的方向相反。因此,有新版本的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关税保护会提高一个国家稀缺要素的收入,降低丰富要素的收入。,本章小结,自由贸易使世界福利最大化,但大多数国家为使一些特殊集团受益,总要 设置一些贸易壁垒。 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壁垒形式就是关税。这是对进口 或出口的商品征税。从价税表示为贸易

16、商品价值的一个百分比,而从量税 表示为每单位商品固定的税收额。这两种关税有时结合为一种混合关税。 最普通的关税是从价进口税。最近这50年以来这些关税一般都降低了,工业国家的制成品进口关税平均仅为3%。,本章小结,关税局部均衡分析利用了一国可进口商品的要求与供给曲线,并假定国内可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了整个关税额大小的量。 它衡量了由于关税带来的国内消费减少,国内生产量的增加,进口的减少,征收的收入及收入从国内消费者(商品更高价格的支付者)转移到国内生产者(商品更高价格的接受者)的再分配效应。 由于保护成本和净损失,关税会导致无效率。,本章小结,衡量真正给予国内生产者保护程度的合理方式是采用有效保护率(g)。这与名义关税率(t)有很大的不同, t为正值时,g甚至可能为负值。 这二者只有在进口要素名义关税率等于最终商品名义关税率的情况或没有进口要素的情况下才相等。 工业国的有效保护率一般要比相应的名义关税率高得多,而且生产过程越深化,有效保护率就越比名义关税率高。 然而,由于局部均衡性质,这些计算结果要谨慎使用。,本章小结,当小国征收进口关税后,可进口商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