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梳理训练:第16篇桃花源记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1133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梳理训练:第16篇桃花源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梳理训练:第16篇桃花源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梳理训练:第16篇桃花源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梳理训练:第16篇桃花源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梳理训练:第16篇桃花源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梳理训练:第16篇桃花源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梳理训练:第16篇桃花源记(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1轮 统编文言文逐篇梳理及训练编者按:此部分梳理教材中37篇文言文;左【原文呈现】,右【参考译文(课下注释内容黑体突出)】,下面配有【文章解构】【文学常识】 【写作特色】【全文中心】【现实意义】等内容;重点字词按类整理,句子翻译对特殊句式进行标注,重点字词黑体突出;文意理解题目按类放,并标注全国考情。八年级(下)第16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1. 通假字便要还家“_”同“_”,意思是:_2.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_今义:食物味道好(2)阡陌交通古义:_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_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绝境”古义:_今义

2、:没有出路的境地(4)无论魏晋古义:_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3. 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渔人甚异之原意为:惊异,诧异,在句中的意思为:_(2)名词用作状语复前【F】行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_(3)名词用作动词处处志之原意为:标记,在句中的意思为:_4. 一词多义 便舍【】船 _ 屋舍【】俨然 _(1)舍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_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_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_ 遂与外人间隔 _(2)遂 遂【】迷,不复得路 _ 寻【】向所志 _(3)寻 寻病终 _5. 其他重点实词(1)缘溪行缘:_(2)落英缤纷 落英:_ 缤纷:_(3)欲穷

3、其林 穷:_(4)仿佛若有光 仿佛:_(5)才通人 才:_(6)屋舍俨然 俨然:_(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_(8)阡陌交通 阡陌:_来源:学_科_网Z_X_X_K(9)鸡犬相闻 相闻:_(10)悉如外人 悉:_(11)具答之 具:_(12)咸来问讯 咸:_(13)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_(14)皆叹惋 叹惋:_(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_(16)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_(17)便扶向路 扶:_ 向:_(18)及郡下 及:_(19)诣太守 诣:_(20)欣然规往 规:_(21)未果,寻病终 未果:_(22)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_6. 文言虚词 武陵人捕鱼为业 _(1)为 来源:Zxx

4、k.Com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 _ 忘路之远近 _ 渔人甚异之 _(2)之 具答之 _ 处处志之 _ 闻之,欣然规往 _ 欲穷其林 _(3)其 得其船 _ 乃大惊 _(4)乃 乃不知有汉 _7. 句子翻译(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来源:Zxxk.Com(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省略句)(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倒装句、省略句)(8)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省略句)(9)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省略句)8.

5、 文意理解理解概括类(1)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作简要分析。(2017苏州)(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统编课后习题)(3)阅读文章第 2、3两段,从两个方面概括桃花源的主要特点。(4)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统编课后习题)(5)本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6)当渔人要离开时,桃花源人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从这里能看出作者的什么用意?写作技巧类(7)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

6、有什么用意?(8)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而中间写得详细?(9)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作品,有着浓郁的主观理想色彩,可读来却给人一种“逼真”的效果。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拓展探究类(10)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11)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作者相关 一、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15题。(12分)【甲】桃花源记全文。【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有改动)【注释】融:和悦。畜:同“蓄”,保存。徽:系琴弦的绳子。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缘溪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