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ppt完整版ch2 国际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1132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服务贸易ppt完整版ch2 国际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国际服务贸易ppt完整版ch2 国际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国际服务贸易ppt完整版ch2 国际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国际服务贸易ppt完整版ch2 国际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国际服务贸易ppt完整版ch2 国际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服务贸易ppt完整版ch2 国际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服务贸易ppt完整版ch2 国际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服务业相关理论,第一节 服务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服务业的相关理论,第一节 服务的相关理论,一、现实提出的问题 二、对社会产品的重新认定 三、服务的使用价值 四、服务的价值 五、服务的价值量,1、现实提出的问题,服务创造价值? 只有“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 (物质生产劳动30%;非物质生产劳动70%) 70%劳动者不创造价值(寄生虫) 30%劳动者(消费者)以有价值的东西交换无价值的东西 违反价值交换原则 (服务)有价值,未提供服务劳动的工农业创造了服务的价值,违反劳动价值论?,N,Y,Y,Y,Y,N,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服务产品 非实物劳动成果,服务

2、产品的价值与价值量,2、对社会产品的重新认识,非实物劳动成果属于社会产品 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功能 服务业发展的必然突破 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共同构成社会产品,服务产品,实物产品,精神型服务产品 教育、科研、技术、文艺,非精神型服务产品 医疗、交通、旅游、商业,非精神型实物产品 工农业产品,精神型实物产品 报刊、唱片,社会产品,3、服务的使用价值,服务具有非实物使用价值,即不采用实物形式而与劳动过程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只能在活动状态中被消费的满足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 服务使用价值的一般功能 (1)满足人的某种物质或精神的需要 (2)构成社会财富的重要内容 (3)市场中交换价值的承担者 服务使用价值的

3、特殊功能 (1)节约劳动时间 (2)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3)密切各部门、各地区经济联系,服务产品使用价值的形式: (1)服务消费品:分满足精神需要的服务消费品和满足物质需要的服务消费品; (2)服务型生产资料。是满足人的生产消费需要的服务产品。分为智力型服务性生产资料和非智力型服务性生产资料。 服务产品使用价值的特征: (1)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特征; (2)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具有消费替代性、消费互补性与消费引致性; (3)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具有非转移性; (4)服务产品使用价值再生产的被制约性。,4、服务的价值,服务价值是由服务劳动的凝结性、社会性和抽象等同性决定的,其质的规定性就是凝结在服务产

4、品的非实物使用价值上的,得到社会表现的抽象劳动。 (1)生产服务产品耗费的劳动凝结在非实物使用价值上形成价值实体;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使生产服务产品的劳动取得社会形式表现为价值; (3)服务产品与实物产品不能按异质的使用价值量,而只能按其中凝结的同质的抽象劳动量进行交换以价值为尺度决定其交换比例。,5、服务的价值量,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 根据服务商品生产的特点将服务分为: 重复型服务商品:主要指需要不断重复生产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 主要特点:可复制性、不可扩散性、独享性。 创新型服务商品:主要指创新商品。 主要特点:可扩散性、不可重复性、和共享性。,重复型服务产品由生产这种产品

5、所耗费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服务劳动过程的 主客观条件差别使生产同种服务产品 需要各不相同的个别劳动时间),创新型服务产品由最先生产出这种产品所耗费 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服务劳动过程 的非重复生产性、扩散性和共享性决 定的),服务产品,服务产品价值量的构成: (1)不变成本C服务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燃料、物料或辅助材料的价值,以及服务工具和设施的折旧费 (2)可变资本V服务劳动者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3)剩余产品价值M服务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 此外,还需要考虑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之分。 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实现: 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个体 社会总体,第二节 服务业的相关理论,一、配第-

6、克拉克定理与服务业发展 二、服务业自身发展的特征事实 三、理论解释,一、配第-克拉克定理与服务业发展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1、主要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接着向第三次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重新分布,第一次产业所占比重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依次增加。 1691年,威廉。配第根据当时英国的实际情况明确指出,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 1951年,英国经济学家C。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在搜集和整理了20多个国家和各部门劳动力投入和总产出的时间数据,在配第的研

7、究成果之上,计量和比较了不同收入水平下,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从而印证了配第1691年的观点,故称之为配第克拉克定理。,2、定理的三个前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不断发展,仅考察劳动力这个指标在各产业中的分布状况的变化; 克拉克对产业结构的研究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基本框架。 3、形成机制: 收入弹性机制; 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4、定理的价值 是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关系的经验性总结,不仅可以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得到证实,还可以从目前各个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现状中得到印证。 5、定理的缺陷 (1)选择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不够

8、多,数据比较简单,缺乏经典性和普遍性 (2)仅仅使用了单一的劳动力指标,不能完全揭示纷繁复杂的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二)配第克拉克定理的拓展 库兹列茨、钱纳里等人的补充研究p60 西蒙库兹涅茨(SKuznets 1966、1971)把三次产业分别称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主要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了分析研究。 霍利斯钱纳里等则更多地采用投入产出方法、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和经济计量模型,将分析样本进一步扩展到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用途较为广泛的结构转变分析方法。 法国经济学家富拉斯蒂埃和E。索维的观点,(三)其他人的一些研究

9、 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理论 “非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理论 。,二、服务业自身发展的特征事实 20世纪中期以来,服务业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产生的影响前所未有。就服务业本身的发展而言,也存在着一些“特征事实” (stylized facts):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 服务业就业增长过快 ; 服务价格与服务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 “成本病”(cost disease)问题; 生产服务业发展 ; 总体经济增长并未因服务业扩张而下降或停滞即出现所谓的“服务业悖论”(service paradox

10、)等。,数据来源:中、日、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比较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数据来源:中、日、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比较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三、理论解释,“需求论”解释(demand-side explanations) 恩格尔定律与服务消费 收入弹性 价格弹性,“供给论”解释(supply-side explanations) 非均衡增长理论(封闭经济)Baumol disease 生产服务理论 “供需结合论”解释(略),1、非均衡增长理论 又被称为“成本病”理论、“停滞论”(stagnationist argu

11、ment),主要基于最终品(服务作为最终品,即作为消费服务)的视角,讨论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在劳动生产率增长方面的非均衡程度及其影响。 该理论的基础模型是Baumol(1967)的两部门非均衡增长宏观经济学模型。 基本观点: 第一,与其他产业,特别是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 第二,服务业就业增长相对较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因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 第三,服务的需求弹性对服务业增长有重要影响。较低的价格弹性会导致“成本病” 问题,但经验分析发现,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并不明显大于1 。,注:劳动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劳动生产率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的不同。

12、,模型的基本结构与结论,(1)模型的基本结构与结论,要素:劳动,产出:,产出:,停滞部门 Stagnant Sector,进步部门 Progressive Sector,要素:劳动,停滞部门: 进步部门: 进步部门的生产率增长率:r0 两个部门的工资相同:,基本结论: 第一,如果进步部门单位产出成本不变,则停滞部门的单位产出成本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并趋于无穷大。 进步部门: 停滞部门: 两个部门的相对成本:,第二,如果对停滞部门产出的需求富有价格弹性,则停滞部门相对产出将趋于零,即该部门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消失。这是因为,若设两个部门产出的需求价格弹性均为1,则对这两个部门产出的名义消费支出相对

13、比重不变,而实际消费相对比重趋于0。 名义消费支出比重: 实际消费相对比重:,第三,如果对停滞部门产出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则劳动力将不断地转移到该部门,而进步部门的劳动力比重将趋于零。这是因为,若消费者对两个部门产出的实际需求相对比重不变,且令劳动总供给不变:,第四,如果要实现均衡增长,总体经济增长率将趋于零。即,若要保持两个部门的实际产出比重(E*)不变,则由于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进入停滞部门,经济增长将最终趋于停滞。 经济总量:,在生产率增长非均衡的经济中,由于名义工资的同水平增加,则停滞部门即服务部门的成本(主要是工资成本)将不可避免地不断累积、无限上升。,如果该停滞部门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

14、值)较低,则对其产品即服务的消费的成本将越来越大,即出现Baumol所说的“成本病”现象。,服务部门的“成本病”不仅会给政府带来严重的财政困难(因为人们无法完全负担得起服务费用,政府不得不提供财政资助),而且会对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即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和服务提供的家庭化与非市场化。,如果该停滞部门具有较大的价格弹性,则人们将因消费成本越来越高而不得不减少对它们的消费,致使其市场逐渐萎缩甚至消失。,(2)对“非均衡增长模型” 的拓展 1.Baumol (1985) 自己的修正,在原有两部门模型的基础上,引进第三个部门,即同时具有“进步成分”和“停滞成分”的“渐进停滞部门”(asympt

15、otically stagnant sector)。 三类部门的生产率非均衡表现为,进步部门生产率增长较快,停滞部门生产率缓慢甚至停止增长,渐进停滞部门生产率先较快增长但随后会停滞下来。如果要保持三类部门的实际产出均衡增长,则劳动力将会不断地转移到停滞部门和渐进停滞部门的停滞部分,这两个部门在产出总成本中的比重也将不断上升。 因此,Baumol认为,停滞的服务部门的“成本病”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可能要比早期模型讨论的严重。,2.Fuchs (1968): 服务经济学 该书提出了“服务经济”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的、开创性的、具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 富克斯指出,“美国现在(指当时)正在经济发展方面开创一

16、个新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这个国家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服务经济国家,即第一个一半以上就业人口不从事食物、衣着、房屋、汽车或其他实物生产的国家。”,Fuchs (1968):美国服务业就业较快增长的三个可能原因,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即当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实际人均服务消费将以大于收入增长率的速率增长。 因此,服务不仅消耗了国民收入的越来越大的份额,而且吸纳了国民就业的越来越大的份额。,随着经济增长与分工深化,原先在公司或家庭内部提供服务转变为从市场上购买服务。服务的提供量可能与以前没有什么两样,但不同的是,这些服务变得市场化了,而且,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还导致了服务的较高质量和(或)较低的平均成本,进而导致对这些服务的需求和生产的增加。,服务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说明了国民经济中服务业就业的日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