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1117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检测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检测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检测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检测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检测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检测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检测题(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姓名:_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A徇私(xn)谤讥陟罚臧否(zh)偃旗息鼓B舂谷(chn) 峰栾 望其旗靡(m) 真知灼见C昳丽(sh) 驱弛 叱咤风云(zh) 韬光养晦D崩殂(z) 夙夜 咨诹善道(q) 纵横捭阖【解析】B项中“舂”应读“chn”,“栾”应为“峦”;C项中“昳”应读“y”,“弛”应为“驰”;D项中“殂”应读“c”,“诹”应读“zu”。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可惜我知道的太迟了。B重要的书必须常常

2、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C刘厂长三顾茅庐,终于把身怀绝技的老工人请回了厂。D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自己,既不要妄自菲薄地看不起自己,也不要妄自尊大。【解析】D项中“妄自菲薄”的意思是过分地看轻自己。用在此处造成词义重复。3(2019北部湾)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能否更加有效地推动校园扫黑除恶工作,是实现平安校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B我们应提倡全民阅读,因为阅读是每一个公民应该享受并受到保护的最基本的。C运载火箭海上成功发射,探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D地铁3号线6月6日试运营,标志着南宁市正式迈入站城一体化的3.0时代。【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前后不一致,

3、把“否”去掉;B项缺少宾语,应在“最基本的”的后面加上“权力”;C项用词不当(或前后不搭配),应把“探询”改为“探索”。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A B CD【解析

4、】该语段中的这几句话是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的,句阐述了“核心素养”是什么,应排在最前面;句介绍“核心素养”的意义,应在句后,据此可排除B、C两项;句中“这种期望和要求”是对应句的,由句中的“细化教育目标”可知,应紧接句,据此可排除D项;句是总结句,故选A。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_。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_。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宛如我的心情,一半轻松,一半明快。A菊花的清香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B清香的菊花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C菊花的清香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D清香的菊花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解析】从“桂花香消散”可以推出“菊花香飘

5、起”而不是“菊花飘起”,因此可排除B、D两项;“黄叶就旋落在窗台上”突出的是风吹黄叶缓缓落下的情景,强调动态的美感,与上文更加衔接,故选A。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甲】蝶恋花春景宋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乙】蝶恋花离情宋李清照来源:学科网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6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

6、项是(C) A甲词表现出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乙词表达出词人对亲人刻骨铭心的思念。B甲词上片描写暮春景色与伤春情绪,下片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C乙词中词人由游春、赏春,到刻画自己具体的闺中生活,表现出一种愉悦的心境。D甲词写的是暮春景象,乙词写的是初春景象。【解析】从“泪融残粉花钿重”和“独抱浓愁无好梦”可以看出,乙词表现的是一种寂寞的心境。7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甲词主要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议论;乙词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情景交融。B甲词中的“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又写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C甲词中“绕”字令人产生优美的联想,村

7、上人家,绿水环绕;乙词中“柳眼眉腮”一语双关,既补充起句的景语,又刻画了思妇的人物形象。D乙词中的一个“谁与共”,反衬出此刻词人内心的相思之苦。【解析】“反衬出此刻词人内心的相思之苦”应改为“正衬出此刻词人内心的相思之苦”。(二)(2019扬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纯嘿,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

8、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卒于家。【注释】至行:高尚的德行。嘿:同“默”,闭口不说话。征辟(b):征召、推举做官。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A独与母/居 B此/非恶人C奈何/以一旦之忿 D乃以一月/奉资香来源:Z*xx*k.Com【解析】乃/以一月奉资香。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为(担任) (2)忿(恼怒)(3)集(栖息,停留)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2)

9、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_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_11仇香有哪些“至行”?请简要概括。(3分)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亲民;不慕名利;讲究仪容仪表。(三)古诗文积累。(8分)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1)_小大之狱_,虽不能察,必以情。(2)吾视其辙乱,_望其旗靡_,故逐之。(3)上书谏寡人者_,受中赏。(4)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此所谓战胜于朝廷_。(5)_陟罚臧否_,不宜异同。(6)苟全性命于乱世,_不求闻达于诸侯_。(7)中庭生旅谷,_井上生旅葵_。来源:学科网(8)_瀚海阑干百丈冰_,愁云惨淡万里凝。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0、一)(2019南充)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17分)燃烧的木棉花杨春山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

11、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

12、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莱,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没有了

13、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

14、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的清香。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3文章第段写金沙江对描写木棉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金沙江是木棉花生长的环境,描写它也是从侧面描写了木棉花;金沙江汹涌奔流的壮美、悠然徐行的柔美的特点也能烘托出木棉花所具有的特点。14作者笔下的木棉花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花朵硕大肥厚,鲜红艳丽;花树挺拔不凡(俊逸挺拔);瞬间绽放,勇敢热烈;晒干后可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拥有给予、奉献、朴实、隐忍的气度。15第段画线句子“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木棉花与金沙江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沙江沿线的木棉花树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让金沙江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16请简要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结构上总结上文;内容上写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及木棉花对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陪伴。(二)(2019海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13分)坡鹿琼岛精灵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海南岛,位于我国领土最南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