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发展及特点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71114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6.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形势发展及特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国际形势发展及特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国际形势发展及特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国际形势发展及特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国际形势发展及特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形势发展及特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形势发展及特点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是温饱,第二步是小康,第三步是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两步已经实现,正在走第三步,第三步目标,顺利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很多条件,比如从宏观看,概括的讲,既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同时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创造稳定的国内环境,我们需要解决好就业、住房、医疗卫生、养老等会重大民生问题,前边已经讲过了,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需要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代主题也会发生转换。,(一)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战结束了,是不就意味着世界要和平,对于战后国际形势,对于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毛泽东坚持的两点论。,1两点论: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一方面认为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人民渴望和平,但是

3、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力量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还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着的。 另一方面,认为战后新独立很多民主国家,世界的民主力量也在增长,如果超过世界反动力量,新的世界大战也有可能防止。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的能克服战争危险。,(一)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毛泽东说: “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一)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在三个世界划分的基础上,毛泽东又

4、指出:美国和苏联作为世界上两个军事和经济力量最强的国家,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它们是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第三世界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它们都反对美国和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所以他们是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主要力量。 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中间共同反霸,所有能争取的力量团结起来,有可能维护世界和平。 毛泽东三个世界战略思想体现就是战争和和平问题上的两点论。 当然,毛泽东的两点论思想也有重点。备战是重点。,2重点论:备战,比如,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 , 我们参战,因为美国参战,而且美国很快就打过了三八线。所以,我们

5、国家的判断,很快就会兵至鸭绿江边, 有可能会帮蒋介石反攻大陆,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晚不如早参战,被动不如积极主动。 50、60年代,我们国家的工业布局,沿海工业、内地工业(优先、“山、散、洞” ),(一)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一直是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国际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我们国家的判断仍然是,世界大战估计短时间内打不起来了,争取一段时间的和平,仍然做出应对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准备。甚至提出“备战备荒,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所以,我们的理念一直是两点论中的重点论,备战是重点,认为和平时暂时的,世界大战早晚会打起来。这是毛泽东时代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二)邓小

6、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1、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 他先是提出,国际形势是好的,我们有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不打仗。同时,我们也要防备别人早打、大打。基本上还是毛泽东时代的思维。,1、过程,到8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邓小平思想也在与时俱进, 1985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概括出了两个最具全球战略的问题是和平问题、发展问题,不再是继续战争还是也可以争取和平的问题。这就是一种全新的判断。,1、过程,198

7、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当然,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不是邓小平纯粹的主观臆断,而是一个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论断。 依据是什么?,2、依据,具体来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依据有四点: 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追求和平,民心所向。,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卷入的国家有33个,人口15亿,伤亡人数达到40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61个国家,80%的世界人口,经济损失超过4万亿美元,直接死亡人数达到9000多万。战争夷平了许多城市,人类的文明和艺术遭到了空前的毁灭。 经历

8、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后,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其次,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使各个国家的经济利益越来越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有矛盾恶化争端就诉诸武力,越来越不得人心,一打战战,大家经济上都受损害,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使和平成为可能。,第三,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日益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些国家都反对霸权主义,都渴望建立新的公平合理的国际关系,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人多力量大,所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第四,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

9、”,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核武器,全世界现有核武器共计23000件,是裁减之后的数量,之前共超过60000件,足以毁灭地球N次谁都知道和战争打起来的后果 当然,进入21世界之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和平和发展问题已经解决,放眼世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也仍然存在。,3.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首先,有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比如进入90年代之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黎以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等,时起时伏。,其次,有宗教矛盾。,比如前几年,印度上映了一部名为危险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在印巴分治的动荡时期,一个锡克教小伙子和一个穆

10、斯林女孩之间的美丽爱情故事。因为犯了宗教忌讳,影片却在新德里、孟买等地引发了抗议和骚乱。 去年,因为美国人特里琼斯制作的一部电影,穆斯林的无知,具有强烈的反伊斯兰教内容,被认为亵渎了先知穆罕默德。在穆斯林世界引发了一场反美风暴。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及3名外交人员在利比亚的反美抗议活动中成为殉葬品。其他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事件。 除此之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在很多方

11、面对世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比如,在世界政治格局方面,在二战之前是世界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主要是由英法德意等几个大资本主义国家主宰世界。二战后,世界格局开始出现了新的演变。,(一)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关于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首先是在战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上尖锐对立、军事上全面对峙、经济上封锁与反封锁、意识形态上演变与反演变。 20世纪60年代后,苏联对外政策也由大国主义朝着霸权主义方向加速蜕变,于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两大阵营对峙的基础上开始全球争霸。,两大阵营对峙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的情况下,彼此不进行贸

12、易往来,世界经济被人为地按照社会制度的差异分割成两个几乎封闭的经济体系,无法实现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的互通有无,互利互惠。 美苏争霸对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美国的霸权政策使战后两大阵营不顾一切地扩军备战,争相进行核试验,还有许多地方进行局部战争,比如当时越南战争、朝鲜战争等,这些战争旷日持久,都和美苏两国争霸战略有关。 两大阵营对峙和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从60年代开始也有多种因素开始冲击两极格局(课件),首先,战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影响更广泛也更

13、深刻,这次科技发展对生产力发展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也更快。在这个高科技时代。,美苏争霸,两极格局的瓦解,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的崛起,忽视经济,注重经济,振兴经济,高科技时代,其次,在两大阵营的内部,美苏都对其成员国实行控制,往往形成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的关系,不甘心被控制,随着他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要摆脱美苏控制。,(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

14、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491963在任),总之,由于各种因素的冲击,多种力量的崛起,国际舞台必然出现大动荡、大分化和大改组的局面,世界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欧共体、苏联、中国、日本等“五极”。 尤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各种力量更是此消彼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一)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现在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基本态势:一超多强 美国、欧盟、俄

15、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多极化趋势“曲折”的原因: (1)世界各种力量仍在进行新的分化和组合,新的 世界格局 尚未定型; (2) 美国 依仗其唯一超级大国的实力,企图独霸世界,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严重干扰了和平与发展,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 都少不了美国的影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表现,(1)现在美国仍然在推行霸权主义,各地的霸权行径处处碰壁、屡屡受挫, 说明世界多极化力量 对美国的干预、制约和防范越来越强;,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1974年欧洲共同体执行

16、主席、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在 反恐 、 能源 、 环保 和 防止核扩散 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也不得不与各大国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2001年“ 9 .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主动寻求与中国 和 俄罗斯 的合作,在 国际反恐 问题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中、日、俄、美、韩、朝“六方会谈”,(三)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概念虽然抽象,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能够感受到经济全球化无处不在,比如大街上汽车,我们国家的汽车品牌走出去的虽然不多,但我们也有很多别的商品同时,亚、非欧、拉、美、等许多国家的超市。 同时我们国家是制造大国,有人估算,平均每个美国人都有一件中国产的服装,美国人用的许多电脑、彩电,直至圣诞树,都是中国制造。所以说,我们国家也已经越来越深入的参与到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管怎么给经济全球化定义,最核心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