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之写景状物类散文专题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1079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之写景状物类散文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之写景状物类散文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之写景状物类散文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之写景状物类散文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之写景状物类散文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之写景状物类散文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之写景状物类散文专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之写景状物类散文专题知识点一:写景状物类散文【知识梳理】一、什么叫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写景状物,是依托,抒情阐理是目的;“情”“理”往往体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景物(对象)特征寄托的“情”“理”二、写景状物散文的行文思路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拟人化延伸议论-抒情言志,升华主旨三、写景状物散文的阅读方法1、要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通过标题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可以判断。)2、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对比

2、、象征、以小见大、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摘关键词、关键句、或者找到答案区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4、把握文章结构:沿着由实虚的顺序去分析,找到由实虚的过渡段即可。5、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看开头结尾句、抒情议论句。)6、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弄清实写部分景、物的特点,理解虚写部分景、物隐含的深意。主旨往往体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四、写景状物散文写作特点1、表现手法的运用。常用对比、象征、以小见大、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2、表达有深层含义。多用修辞手法,或者具有

3、深层含义、双关意义。(采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哲理句要结合主旨回答,体会关键词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含蓄表达作者的情感。品析描写句,要注意关键词。什么描写手法(或者动词、形容词)+作用+情感)。3、语言优美含蓄,富有深意。(1)用词之美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成渝等。(2)修辞之美常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五、常见题型及应对策略(1) 内容概括类 (应试策略: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把握要点)具体方法:化整为零,概括段意。 找每一段落的“关键句”或“中心词”;中心句(起始句、总结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指代词。(二)语言

4、赏析类 (应试策略:分清修辞,抓住特征,点明效果)具体方法:1、有修辞手法的,写清修辞,没有修辞的,再看词语运用、句式特点;2、抓住描写了景物的特征;3、阐明表达效果。 提醒:修辞、对象、特征、情感、效果。(三)概括特征类 (应试策略:分析语境,找准词语,概括要点)具体方法: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四)表现手法类 (应试策略:搞清对象,抓住特点,准确判断)具体方法:(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以物写人是象征,褒贬不一是抑扬,另写它物有衬托;抒情表意巧借景,

5、托物言志是常情。都是为了突出此景物的某一特征,使形象鲜明。(3)答清所用表现手法表达的情、理、趣。(五)探究主旨类 (应试策略:分析标题,抓住议论,理解象征意义)具体方法:抓标题(标题往往暗示作者的情感思想)抓抒情议论句(开头、中间尤其结尾段)提段落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词。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提醒:写景类散文-把握景物中作者的感情及对景物的思想态度。咏物类散文-感悟作者在物中所赋予的象征意义,抒发的感情【例题精讲】陕 北 柳朱景敏走进陕北,随处可见一种伞状的柳树。柳树树身短粗,顶端一根根笔直的椽子像伞架般张着,一头的翠绿盖在这些椽子上。陕北柳是极普通的树。陕北的河道渠沟山坡崖畔处处有她的身影。她不

6、似江南垂柳般婀娜,不像塞外白杨般挺拔,不及黄山松之长青,不如曲阜柏之长寿。然而,她是一棵母亲树。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出力流汗耗费心血,直到老朽成一桩枯木,也要再挣扎出一丝绿带着妈妈的血肉和体温,她出嫁了。她从母亲的身上被直接砍割下来,削得只剩一根直杆时,嫁给了河边的泥土。她赤条条地安家,光溜溜地奋斗,从滴血的伤口上生根,从裸露的肌肤上萌芽,在第一个冬天来临之前,努力长成了树形。摇摇摆摆度过冬春,她开始第一次梳妆。她将几枝倔强的小辫冲天扎起,辫梢的绿就如花般散开。那冲天的小辫,完全是一位女性为了一生的繁衍而孕育出的生命的胚胎。长到五岁时,冲天的小辫儿变成了硕壮的椽子,浓密的绿已经在为怕晒的懒狗

7、和反刍的老牛遮阳。毛驴靠在她身上蹭痒她不恼,山羊抵在她身上磨角她不烦,她早已成熟得像陕北的母亲们那样,过早地开始履行生育的天职,开始承受生活的苦累。她努力将树枝向上竖起,为的是让阳光更近地温暖每一张叶;她拼命把树根向下扎去,为的是让水分更近地滋润每一丝须。她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很快就用阳光雨露喂养出第一茬茁壮的孩子。送子出征或送女出嫁是激动人心的。第一批椽子成熟了,她颤抖得摇落了一树黄叶。那个季节,主人已收获了当年的所有谷禾豆薯,正等着用这些粗壮的椽子,给他第三个儿子的新窑洞制作雕花的窗棂和添置待客的炕桌。她为自己孩子成材而自豪,为能给主人带来幸福而骄傲。她时时都在想着报答主人的养育

8、之恩,她面对利斧颤抖,是分娩前的阵痛和离别时的酸楚,但她的心里是甜的。从献出第一茬椽子开始,陕北柳再也没停歇过。每隔三五年,她就几根、十几根、几十根地将椽子呈奉给主人。于是,主人家房里屋外门前院后便处处是柳制的家什门窗箱柜、米仓面囤、扁担水桶,甚至于黄牛的犁杖、绵羊的圈栏、猪娃的食槽年轻的主人变成耄耋老人时,陕北柳再也无法计算出在自己的身体上,究竟砍割了多少椽子。她忘光了多少个夏,炸雷在头顶霹响,洪水在脚下吼叫;她记不起多少个冬,狂风从身上抽过,大雪向肩头压来。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因为在她的早已老朽的身体上,正擎托着几十个嫩绿

9、而茁壮的孩子陕北柳终于老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她的树身甚至枯朽得不能成为引火的木柴,只能慢慢腐朽成一块泥土,最终融入陕北的黄土地。黄土地上的陕北柳,她就像我们黄土地下的母亲们一样,养育了那块黄土地的一切,却唯独没有养育她自己一、陕北柳这篇文章行文思路:写作对象:陕北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陕北柳生命成长历程,用江南垂柳、塞外白杨、黄山松、曲阜柏与其对比,烘托出陕北柳的普通平常;更突出陕北柳一生都在生儿育女,顽强不屈,不断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特点。将陕北柳喻为“母亲”,表达对母亲普通平凡,辛勤劳碌,繁衍后代,顽强不屈,任劳任怨,不计自己得失,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与讴歌。 二、阅读方法指导

10、:(一)通过标题,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关键句可以判断文章写作对象为:陕北柳。(二)从“她不似江南垂柳般婀娜,不像塞外白杨般挺拔,不及黄山松之长青,不如曲阜柏之长寿。”可以看出是对比的手法,从全文把握,“黄土地上的陕北柳,她就像我们黄土地下的母亲们一样,养育了那块黄土地的一切,却唯独没有养育她自己”可以看出是象征、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三)从“陕北柳是极普通的树。陕北的河道渠沟山坡崖畔处处有她的身影。”、“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出力流汗耗费心血,直到老朽成一桩枯木,也要再挣扎出一丝绿”、“她赤条条地安家,光溜溜地奋斗,从滴血的伤口上生根,从裸露的肌肤上萌芽,在第一个冬天来临之前,努力长成了

11、树形。”、“毛驴靠在她身上蹭痒她不恼,山羊抵在她身上磨角她不烦,她早已成熟得像陕北的母亲们那样,过早地开始履行生育的天职,开始承受生活的苦累。她努力将树枝向上竖起,为的是让阳光更近地温暖每一张叶;她拼命把树根向下扎去,为的是让水分更近地滋润每一丝须。她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很快就用阳光雨露喂养出第一茬茁壮的孩子。”、“她时时都在想着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她面对利斧颤抖,是分娩前的阵痛和离别时的酸楚,但她的心里是甜的。”、“从献出第一茬椽子开始,陕北柳再也没停歇过。每隔三五年,她就几根、十几根、几十根地将椽子呈奉给主人。”、“她记不起多少个冬,狂风从身上抽过,大雪向肩头压来。炸雷烧焦了她的

12、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因为在她的早已老朽的身体上,正擎托着几十个嫩绿而茁壮的孩子”、“她的树身甚至枯朽得不能成为引火的木柴,只能慢慢腐朽成一块泥土,最终融入陕北的黄土地。”这些语句可以看出陕北柳普通平凡,一生都在生儿育女,顽强不屈,不断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特点。(四)整篇文章都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然而,她是一棵母亲树。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出力流汗耗费心血,直到老朽成一桩枯木,也要再挣扎出一丝绿”、“黄土地上的陕北柳,她就像我们黄土地下的母亲们一样,养育了那块黄土地的一切,却唯独没有养育她自己”关键的语句,可看出文章虚实结合,实写

13、陕北柳,虚写母亲。(五)通过文章结尾“陕北柳终于老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她的树身甚至枯朽得不能成为引火的木柴,只能慢慢腐朽成一块泥土,最终融入陕北的黄土地。黄土地上的陕北柳,她就像我们黄土地下的母亲们一样,养育了那块黄土地的一切,却唯独没有养育她自己”可以看出作者对陕北柳一生都在生儿育女,顽强不屈,不断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特点的赞美与讴歌。将陕北柳喻为“母亲”,表达对母亲普通平凡,辛勤劳碌,繁衍后代,顽强不屈,任劳任怨,不计自己得失,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与讴歌。【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水乡记忆李清明我的家乡是一个十足的水乡。人口骤然增长的年代,祖辈们在浩淼的洞庭

14、湖边上,利用秋冬季节湖水干涸的时候,锄挖肩挑,人背牛拉,用泥土筑堤,围起了一个个人畜居住的人工围子。至今家乡的乡镇还一直沿用过去的“围”字命名,譬如洞庭围乡、临河围乡、湖滨围镇等等。围堤筑起来之后,春夏季节,洞庭湖洪水汹涌而至,洪水涨多高,围堤便要修多高。记得我离开家乡的1982年,水乡的堤坝已临河床筑到三十多米高了。站在高高的河堤上俯看垸内,人们仿佛在一个巨大的木盆底下生存。人如蚁牛如蝇,一切渺小而忙碌。月光下的水乡波光粼粼,风动影斜,一切静谧而幽远。临水而建的家乡过去总是十年九涝,不得安生。汛期一至,浑黄的湖水便会将牛羊成群、柳枝吐蕊、草木茵茵的湖床抬高许多,人工围起来的垸子像极了一个个在

15、洪水中颤栗的盆罐。一旦垸溃,整个家乡便会一片黄汤,树枝瓜藤,木柜门板,还有用茅草和树木结成的整个屋顶都会随风浪吹送至残剩的垸堤边,极为苍凉。或许是为了传承,抑或也是为了告诉后人:你来自哪里,将要去何方。于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乡亲们,每有婴儿出生,总是会将小孩的胞衣置于一个陶罐之中,深埋在房屋边一棵高大的树木底下。小孩满月之后,大多数孩子的父亲便会把小孩的生辰八字工工整整地雕刻于装衣物的木柜壁上。如此这般,于水乡的人们来说,故乡就是他(她)们埋胞衣罐子的地方,而自己的历史便是那个刻着自己生辰八字的木柜。即使被洪水冲走,经泥水泡过、太阳晒过,洗一洗,擦一擦,仍可以认出木板上的文字。洞庭湖水凶涨的时候,垸堤内房前屋后的河汊、水塘的积水也会跟着上涨。夜幕降临,浑黄色月光下的水乡到处凄惶一片,房屋和树木的倒影在水中时隐时现,惊飞的长嘴鱼鹰的叫声在水波的回应下悠长而凄厉这时,出来游玩的小孩,大都会受到惊吓,睡到半夜往往会发低烧、说胡话,甚至梦游。老人们便会说,孩子的魂魄在外游荡,遇见了水鬼在追赶,要赶紧“收吓”,将孩子在外面游荡的魂魄喊回来(也叫“喊魂”)。这时孩子的母亲大都会按照祖辈遗传下来的方法:找到小孩受到惊吓的地方,点上几根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