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1、《邓稼先》教案 教学反思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1078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下1、《邓稼先》教案 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部编版七下1、《邓稼先》教案 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部编版七下1、《邓稼先》教案 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部编版七下1、《邓稼先》教案 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部编版七下1、《邓稼先》教案 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下1、《邓稼先》教案 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下1、《邓稼先》教案 教学反思(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1 邓稼先 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 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 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导语设计设计1:(背景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

2、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设计2:(激发兴趣)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师提问:谁来说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设计3:(激情导入)激情朗诵: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师问:谁

3、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第1课时学习目标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点)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文章速读,整体感知1. 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学会速度课文,提取关键语句。 (2)用简明的语言概况每个小标题下具体内容。 第一标题: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第二标题: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第三标题: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第四标题: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第五标题: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第六标题: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2.同桌交流,留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义。邓稼先(ji) 元勋(xn) 至死不懈(xi) 鞠躬尽瘁(cu)选聘(pn)无垠(yn)殷红(yn) 彷徨(hung) 鲜为人知(xin)锋芒毕露(l)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

5、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3.分组讨论:全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跟文章中心内容的关系并不紧密,能否去掉?(1)第一部分是全文的背景,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来写,既让读者更清楚了解邓稼先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所做的巨大

6、贡献;也是作者“大手笔”的体现。(2)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更是邓稼先光辉一生的写照,也是作者与邓稼先友谊的写照。课堂小结邓稼先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敬业爱国、人格“纯正”的科学家。布置作业1、正音、抄词、解词2、结合课文后“研讨与练习”进一步熟读课文。学法指导概括文段的内容可以用下列形式;(1)用文段的中心句;(2)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连缀成句子;(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全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学提示采用摘读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找出重点句子。教学提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有个性的表达。

7、学法指导记住成语的意义并且学会运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成语进行造句,学生可以口头造句。学法指导材料的剪材主要作用:能够让文章前后协调连贯,详略得当,而且能突出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并且材料与材料之间互相补充,统一成一整体。教学提示采用讨论法,每个学生先在组里发表自己的看法,再通过讨论整合小组中每个人的意见,形成小组意见,当然也可保留个人意见,然后每组代表发言,小组之间就不同的看法,展开辩论,最后形成班级意见板书设计邓稼先 杨振宁 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 创设背景 两弹元勋总述生平事迹 (总) 鞠躬尽瘁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忠厚朴实 死而后已 民族感情?友情?严谨求实 (分) 我不能走 默默奉献 永恒的

8、骄傲无比赞颂(总)第2课时学习目标 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重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跳读课文,提取信息1、这篇文章的形式非常奇特。全文采用了小标题的样式。小标题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提问:跳读课文,你能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吗?(全文六个部分紧密相连。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在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引出邓稼先;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他的人品,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第四部分再从侧面写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和严谨的精神,是对第二部分的扩展

9、;第五部分以恶劣环境来突出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借书信、电报中的话总体评价邓稼先。六个部分各有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目标导学二:把握特点,品味语言2、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段,反复朗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第一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最后两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九、十自然段,第四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第六

10、部分,这些部分都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3、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辨:哪些语段是记叙,哪些语段是议论、抒情?析:记叙语段和议论、抒情语段内容上有什么联系?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有什么好处?悟: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借鉴意义?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在记叙基础上抒情、议论,情感更真挚感人,观点更让人信服;如果没有记叙作基础,那么抒情、议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4、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登场发言。参考示例:我发

11、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句话在本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的中心,开启下文。我发现“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

12、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我发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段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两句话分两段陈述,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读完这两句,不由得使人在内心深处升起一股敬仰之情。我发现“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这一段写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段话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对邓稼先进行高度

13、的评价。邓稼先把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至死不渝,无怨无悔,他执著追求、竭力奋斗的辉煌的一生将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永不磨灭。这样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是我们永恒的骄傲。老师总结: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的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手法运用5、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用了大量文字写中国的近代史,这种写法比较奇。提问:谁能说说作者为好友立传,为什么先概述近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呢

14、?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而且开篇即用邓稼先的“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进行对比,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用真实的笔触,突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人格,开启了下文。6、文章介绍邓稼先却用美国的奥本海默来对比,这种写法也比较奇。思考: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齐名,还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旨在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目标导学四:总结存储,巩固提高1、讨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你学习?2、课外练笔:叙述你所知道的邓稼先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发表你的看法,表达你的感情。 学法指导跳读课文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