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4《唐诗二首》【教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1058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4《唐诗二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4《唐诗二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4《唐诗二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4《唐诗二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4《唐诗二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4《唐诗二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4《唐诗二首》【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4 唐诗二首第一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理解诗歌内容。 2. 品味诗中精彩的描写,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3. 有感情诵读,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难点:品味诗中精彩的描写,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茅屋图片,伴随解说词:公元759年末,有位诗人携全家辗转到了成都,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在西郊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这几间茅草屋,虽然简陋,却牵系一个诗人的家庭冷暖。这个诗人是谁?(杜甫)(一)明确目标 1积

2、累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理解诗歌内容。 2. 品味诗中精彩的描写,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3. 有感情诵读,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 学生回忆杜甫的基本情况,教师及时补充: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2读准字音挂罥(jun) 塘(tng) 坳(o)

3、 俄顷(qng) 布衾(qn) 丧(sng)乱 踏(t) 里(l) 裂(li) 庇(b) 突兀(w) (三) 了解背景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乃作此歌。 二、诵读诗文,整体感知(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字音、节奏等。2.学生范读,师生点评。重点强调“俄顷”、“丧乱”、“突兀”等字的正确读音。3.指导节奏及韵律。七言句:四/三或二

4、/二/三 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九言句: 二/二/二/三 如: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也可根据意思断句,四/二/三或者二/四/三 如: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学生先互相练读、评读,挑选优秀展示朗读。(二)结合小注疏通文意,理解诗歌内容。1.自由诵读课文,边读边结合小注疏通文意,勾画疑难点。 2.小组交流释疑解惑。3.全班交流疑难点。4.教师质疑重点文言字词。俄顷:一会儿。向:接近。安:疑问代词,怎么。向昏黑:渐渐黑下来。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5.用现代汉语疏通文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节内容(可以整合使用文中语句,字数格式尽量一致,能押韵更好

5、)。【交流点拨】 四字短语概括:秋风破屋,顽童抱茅,夜雨难眠(长夜沾湿),期盼大厦。五字短语概括:秋风破茅屋,群童抱茅去,丧乱长夜苦(长夜难眠苦),广厦庇寒士(受冻死亦足)。八字短语概括:狂风屋破,茅草乱飞; 群童抱茅,倚杖自叹;屋漏衾裂,彻夜难眠;愿现广厦,大庇寒士。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古人云:诗言志,词言情。读了这首诗歌,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请选择最能表达诗人情感诗句,小组合作反复品读,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诗人情感、心境。(理解步骤:一个词概括诗人情感、心境哪些词语表达情感最形象应该怎样诵读尝试诵读师生点评。)【交流点拨】 情感一:凄惨、痛惜、焦灼、苦痛对于茅草的命运,诗人的心情是

6、关切的,心随飘转的茅草而动。抓住最有表现力的词语“怒号”“卷”“三重茅”重读。哪些动词照应了风的“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为何痛惜?草屋的来之不易(安史之乱中流亡颠沛,流落四川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才完成,草屋的破败直接关系到全家的生活)。情感二:无奈、愤懑如何读出这种无奈的情绪?放缓语气,“自叹息”加重并延长。诗人在叹息什么?一叹息天公无情毁屋;二叹息儿童幼稚,不明作者苦衷;三叹息黎民生活困苦(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初显忧民思想。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他把顽皮的孩子比喻为盗贼,是否又过于严

7、重了?“老”字并不是指年龄老,而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抱草的孩子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心忧天下的杜甫不可能不知道,因此,“盗贼”一词是杜甫的激愤之词,但他不是生孩子们的气,而是生社会的气,怨愤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困。情感三:哀伤、悲戚,忧思不绝如何读出这种悲戚之感?重读“冷似铁”、“无干处”、“未断绝”、“少睡眠”,重读并延长“长夜何由彻”。为何冷似铁,而非冷似冰?“铁”一是很凉、很硬(天寒冷),二是很破旧、很脏,只有一被,无法拆(穷)。换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无被子破旧之意。为何长夜难眠,仅仅是屋破漏雨所致么?不是,是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造成的。背景点拨:安史之乱前唐

8、朝有5000多万人,安史之乱后人口从5000多万锐减到1000多万。在安史之乱前,唐朝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安史之乱后,土地荒芜,粮食短缺,物价飞涨,仅以米为例,物价涨了三四倍还多,可谓民不聊生。情感四:忧国忧民,心潮澎湃,美好愿望。如何读出这种情感?语气:激昂、悲壮;重读“俱欢颜”、“安如山”,重读加延长“受冻”、“死”“亦足”。2.请在心中勾勒杜甫的形象,可以将杜甫放在诗句的背景中,也可以是对杜甫身体、容貌、神态等等的联想。可以用“在 面前,杜甫是一个 的人”的方式表述。示例:在卷草破屋的狂风面前,杜甫是一个无可奈何心情愁苦的人。【交流点拨】 在公然抱茅的顽童面前,他是一个万般无助

9、内心痛苦的人;在床头无干的漏屋面前,他是一个寒湿交迫心中悲苦的人;在受冻死的困境面前,他是一个忧国忧民、胸怀博大的人。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怀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饱经磨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推己及人,由家到国。甚至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国家社稷,甘愿牺牲自己,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正如当代诗人郭沫若题词:“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十六个字把杜甫其人其诗基本上概括了。1.你能说出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句吗?【交流点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

10、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2.你还积累了哪些忧国忧民的诗句?【交流点拨】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5)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7)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8)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9)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

11、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小结:读着读着,我们从字里行间却读出了一个悲伤孤独的老人,一个一腔愤懑、沉郁顿挫的老人,一个忧国忧民的老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歌唱,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奏响了自己的生命之歌。而这生命之歌的主旋律便是家国情怀。古往今来,家国情怀凝聚了无数知识分子的真挚情感,成为他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从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不是爱国情怀的具体表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以爱国诗人为榜样,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

12、“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学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五、布置作业1.完成学案中的习题。2. 背诵并默写诗歌。板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秋风破茅屋 焦灼苦痛群童抱茅去 愤懑无奈长夜难眠苦 哀伤悲戚受冻死亦足 忧国忧民教后反思:24 唐诗二首第二课时卖炭翁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 品味精彩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3. 深情诵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点:品味精彩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理解诗歌的主题。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

13、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这节课我们再走近一位诗人,他就是白居易,大家知道人们称他为什么吗?(诗魔)白居易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后人便以“诗魔”称之。今天,我们就一睹诗魔的风采,学习卖炭翁。(一)明确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 品味精彩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3. 深情诵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 学生回忆白居易的基本情况,教师及时补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

14、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首叙事诗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2读准字音。鬓(bn)辗(nin) 辙(zh) 敕(ch)(三) 了解背景 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夺去了,宦官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实为掠夺。这就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时代背景。二、诵读诗文,整体感知。(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字音、节奏等。2.学生范读,师生点评。3.指导朗读。读好诗歌,必须要心中有情,眼前有人物,有画面,才能读活。 4.学生先互相练读、评读,挑选优秀小组展示朗读。(二)结合小注疏通文意,理解诗歌内容。1.自由诵读课文,边读边结合小注疏通文意,勾画疑难点。 2.小组交流释疑解惑。3.全班交流疑难点。4.教师质疑重点文言字词。薪:木柴。 辗:通“碾”,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