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导学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0807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导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背影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2体会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3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学习重点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学习难点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学习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 2.理清文章结构。一、导入新课“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歌颂无私的母爱,父爱似乎总被人忽视。其实,父爱无言,它默

2、默生成,慢慢积淀,静静流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与他一同注视背影,体会真情。(板书)2、 有关资料1、 有关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2、 创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3、。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本文是纪实散文,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三、预习设计根据课文填空 1、夫环而攻之, ,然而不胜者,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4、一怒而诸侯惧

4、, 。5、居天下之广居, , 。6、得志, ;不得志, 。7、 ,贫贱不能移, 。答案:1必有得天时者矣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亲戚畔之天下顺之 4安居而天下熄。5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6与民由之 独行其道7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文学常识填空 朱自清,字_,我国著名、学者、民主战士。(2分)答案:佩弦;散文家;诗人识记生字词1. 给下列生字注上拼音。交卸( ) 狼藉( ) 踌躇( )( ) 妥( )帖 迂( )腐 栅( )栏 蹒跚( )( ) 颓( )唐 拭( )擦 琐屑( )( ) 举箸( ) 惦( )记 奔丧( )答案:xi j chu ch tu y zh pn

5、 shn tu sh su xi zh din 2. 给多音字注音丧奔丧( ) 丧( )气差差( )别 差( )使 参( )差 太差( )答案:sng sng ch chi c ch 解释下列词语。1、祸不单行 2、触目伤怀3、不能自已 4、情郁于中5、琐屑 6、狼藉 答案:1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祸,灾难。2、看到不好的情景心里感到悲伤。怀,心。3、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已,停止。4、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 5、细小而繁多的事。6、乱七八糟的样子。四、自主探究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2.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主

6、要写谁? 反映的主题是什么?背影 我的父亲 父爱3. 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段):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26段):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爱子的真挚感情。第三部分(7段):别后思念,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怀念之情。 五、课堂检测1.给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狼j()tu唐()chu ch()() pn shn()() din( )记 琐屑()晶莹() 妥( )帖答案:藉 颓 踌躇 蹒跚 惦 xi yng tu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 )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感

7、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 )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答案:触目伤怀、祸不单行、情郁于中、迂9.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主题无关。(意近即可)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情郁于衷 勾留 琐屑 颓唐 B、触目伤怀 踌蹰 掂记 螨跚C、满院狼藉 橘子 捡定 历害 D、不能自已 赋闲 栅栏 惨淡4、解释下列画线字:不能自已_ 停止、控制 颇踌躇_ 很拭干眼泪_ 擦 触目伤怀_ 心变卖典质_ 抵押 琐屑_ 琐碎举箸提笔_ 筷子 得行些小费_ 需要情郁于中_ 聚积 迂_言行守旧,不合时宜、6、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 2.理清文章结构。1、 复习检查提写

8、生字词。二、合作探究1.文章有几次写到背影?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二、刻画背影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下来了。 分析“探”“攀”“缩”的表达效果。“探”表明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亲

9、爬月台的吃力“缩”写出两脚无处攀爬的艰难3、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唯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

10、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4)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3、 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表现了他对父亲怎样的感情?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难过的泪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激的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惜别的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辛酸的泪三、深入探究1.父亲在失业、丧母、家破、年事渐高的人生窘境中,在他生命的黯淡岁月里,却给予“我”一如既往的爱与关怀,因此,那些平常的举动便具有了不寻常的意义。不理解顿悟感念2.课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的离别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要写与此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 这两

11、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写父亲背负着如此沉重的物质与精神负担,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3.作者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写,好在哪里? 从内容上说,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写是最佳的,这样写既符合父子相别的实情,又最能表现骨肉离别时肝肠寸断的感情,使文章弥漫着悲酸惆怅的情调。从结构上说,“背影”贯穿了全文,是文章描写的焦点。作者正是通过一次次描写“背影”,一步步表现父亲疼爱儿子、儿子体贴父亲的主题。(以“背影”开篇,以“背影”收束,首尾呼应,中间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父子间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四、课堂总结本文作为经典篇目,为一代又一代人所传诵,文章

12、的精彩之处是多方面的,请你从某一方面说说本文写作的精彩或者给你的写作启示。1.从平凡的生活中撷取意蕴丰富的素材。2.结构精妙。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 布局详略相宜,虚实相济。3.语言朴实而简洁。4.抒情深沉而自然。启示:好文章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语言,只要你平常善于观察,善于体会,就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来。写人,并不一定要写人物的全貌,完全可以抓住人物身上一部分,比如人物的手、眼睛等等最能体现人物特色的部分来细致刻画。5、 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