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0806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20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20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20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20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对比阅读2二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16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

2、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选自宋史徐中行传)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所造诣/人莫测也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主人日再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 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 会福唐刘彝赴阙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当余之从师也 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B. 久而乃和 光

3、谓斯人神清气和C. 乃扫葺小室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 所造诣人莫测也 夫大国,难测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愈年。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 ,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二十一、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分析句子的成分),除了“骈句”和特殊的表达作用,一般可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主谓宾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和作者表达的意图。根据表达的意思,C项断句有误,应该是“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

4、/十余丧”。(把内外亲属及州里贫穷没有子孙的十余个人安葬了。)2.【答案】两次 通“披”,穿 听说 适逢、刚好、恰好、正好【解析】本题考查是对文言文实词的解释。“再”两次; “被”是通假字,“被”通“披”,穿。“闻”可以从课内“闻之,欣然规往”这句话中的“闻”的解释来迁移,听说。“会”的解释可以从“会宾客大宴”这句话中“会”的解释来迁移,适逢,正好。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辨析。A项,从都是跟随,跟从的意思;B项,暖和/平和;C项,都是返回的意思;D项,都是揣测,估计的意思。所以选B。4.【答案】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

5、暖,夜晚(苦读)不睡觉,就这样过了一年多。【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写出重点实词及其意义及这些实词涉及的文言现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三项重点内容。注意“以”是“因为”的意思,“口体之奉”是“吃的穿的”的意思,“若”是“比得上”的意思。注意“扇”“炉”的翻译是名词作动词。5.【答案】艰辛(勤奋) 孝顺(乐善好施、教学严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把握。甲段文字表现了宋濂求学的艰辛,乙文“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表现了徐中行求学的艰辛。从乙文“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不越其序而后已”可以看出徐中行孝顺,乐善好施等。 二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6、。(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 子罕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 (3)谈笑有鸿儒 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5)子欲居九夷 欲: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陋,如

7、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二十二、1.【答案】(1)出名(2)这 (3)博学的人(4)公事文书(或“官府公文”)(5)想,想要【解析】安徽中考文言文对词语解释题的考查一般设置五个小题,考查的词语多为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通假字等特殊词。“名”一词多义,它有闻名、出名、姓名等多种意思,翻译时要注意。“斯”在这里作代词用。“鸿儒”中“鸿”是大的意思,“儒”指有学问的人。“案牍”的解释,“欲”虽然来自课外文言文的词语,但在平时学习时,早已掌

8、握其含义,较为简单。2.【答案】(1)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语句讲求“信、达、雅”,对于初中生,只要忠实于原文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地直译出来,并且语句通顺明白即可。对于句中重点字,一定要重点翻译,很多地方看翻译题目往往依据这些关键字的翻译赋分。就本小题而言,第(1)句翻译时要注意正确理解“上”(意思:长上),“入”(意思:映入)等词语的意思。第(2)句选自课外,“或”在课内文言文中学过,它是“有人”的意思。如果拿不定其含义,还可以查阅新华字典,上面也有明确的解释。“曰”是

9、说的意思,“陋”简陋之意,“如之何”倒装句,翻译时,可按“如何之”来润色答案。3.【答案】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题干要求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相对来说,难度减小。【甲】文,作者认为自己的陋室不陋,是因为陋室的主人品德高尚的原因,即“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便知。【乙】文,“何陋之有”,也是因为其居住人的品质高洁,即因“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呢?4.【答案】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解析】此题考查概括能力。从两段文字来看,在作者的笔下,“君子”的形象是美好的。从“君子”的交往、日常生活,及“子欲居九夷”,可看出“君子”的情操;另外,从“君子”虽居陋室

10、,却不觉得简陋,可以概括出“君子”其它方面的情操。二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

11、,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沿溯阻绝 溯:_ (2)属引凄异 引:_(3)不及返顾 顾: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

12、分)译文:(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2分)译文: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5分)二十三、1.【答案】 (1)逆流而上 (2)延长 (3)看,回头看 (4)就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第(1)题“沿溯阻绝”中“溯”是逆流而上的意思。第(2)题“属引凄异”中“引”是“延长”的意思,也与现代汉语不同。第(3)题“不及返顾”中“顾”是古今异义词,古代是“看,回头看”的意思,现在多用于“照顾”的意思。第(4)题“岩即幔亭

13、峰后崖也”中“即”是“就是”的意思。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常见文言句读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根据语意来判断。一般情况下,还是有技法可循的: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3.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4.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这句话的翻译是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然后根据“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三句意思进行断句。3.【答案】(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14、(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句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虽”即使,“御”,驾驭;“以”,认为。(2)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同时抓住重点词语“汩然”形容山泉往下流的样子。4.【答案】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 春冬水清而透明 秋水小而清冷 第二问:危壁出泉 疏竹掩映【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首先,本题有两问,分开答,避免混乱。其次,第一问中“四时之水”就是概括四季水的特点,“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夏水之大,“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可得知夏水的特点,“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可得知秋水的特点。第二问:“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可以看出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