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名师精选教案1新人教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70801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名师精选教案1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名师精选教案1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名师精选教案1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名师精选教案1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能力目标: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难点: 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2、认同 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

2、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课时分配: 2 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人类的起源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1观察与思考: 四种现代类人放录象起源的资料猿投影展示: 森林古 猿及其生活观看、分 析2看录象: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想象图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共同祖先森林古猿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人类的进化先让在这 方面有准备的同学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

3、“资料讨论,得出初步结论。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分析”展开讨论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几个方面观察“露西”、“东非人”所生活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的时期及进化状况。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分组游戏(依据练习题第 3 题)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三、人与自然 应当和谐发展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 小组讨论: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1名校名 推荐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2人猿同祖, 人猿应友好相处

4、,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引言:通过七上的学习我聆听、思考、做笔记人们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有的说:人是进化来的;有的说:人的由来物生存的唯一家园。在这大家人是猴子变来的;有的说:人是从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圆中作为“物种的人”是怎么 海里来的;有的说:人是自己生出发展来的?作为“个体的人又是怎 来的;有的说:西方人认为上帝造1人类的起源样来的 ?先请同学们各抒 己 人,东方人认为女娲造人等。2达尔文的进化论见。神创论、进化论3人类与现代类人猿进入新课:关于人类的起源概类人猿的定义、 现代类人猿的分布、的比较括起来有两种观点?种类、数量

5、、生活方式(略)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现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观点观察 图片、思考同祖先是森林古是:进化论。相似处: 可直立(主 要是臂行),猿请小组交流课前找 到的信息资无尾,手能握物,有喜怒哀乐的表4 森林古猿的生活料情等。投影展示四种现代类人猿,请根本区别:运动方式的不同,制造同学指 图说出与人类的相 似 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处、根本区别(教师适时补充同。更正)总结、记笔记根据比较得出人和现代类人猿根据图展开想象并描述(森林古猿有近的亲源关系, 研究初步表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明:人 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祖先:森林古猿实等为食物) 。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下地生活进化成人类?同学们课下可继续找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再探讨。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共同努力,知道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知道现代类人猿和人有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为什么同一祖先会朝着两支发展呢?下节课讨论。教学后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