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学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0716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练习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3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2)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

2、分知州的权力。(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2措施(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1)积极影响: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

3、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消极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1一、选择题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秦始皇B.李渊C.赵匡胤D.隋文帝2.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A.外戚夺权B.权臣代政C.武将兵变D.君主禅位3.北宋建立后

4、,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中原地区和南方的是( )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辽太祖A.B.C.D.4.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主要实行的措施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武夫悍将,有其甲兵”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D.“制其钱谷,发展科举”5.北宋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这一举措有利于( )A.遏制藩镇割据B.强化中央集权C.提高办事效率D.发展社会经济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 )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监督地方知州掌控地方赋税A.B.C.D.7.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

5、恩令”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北宋设立转运使A.B.C.D.8.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B.适应科举制的发展C.宋朝军队人数过多D.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二、材料分析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

6、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根据材料,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针对赵普所说的“权”“钱”“兵”问题,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科举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和特点。(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发展带来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

7、题1.C2.C3.A4.C5.B6.B7.D8.A二、材料分析题9.(1)赵普认为根本原因是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2)“夺其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制其钱谷”: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大部分收归中央。“收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3)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10.(1)原因: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特点: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2)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