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70600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的命题特点本张试卷能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试卷命题能做到立足课本、关注过程、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五个大题:第一题,填空20分;第二题,选择8分;第三题,计算34分;第四题,操作8分;第五题,解决问题30分。二、学生考试总体情况分析我校四年级共有学生291人,及格人数265人,及格率为 91%,优秀人数230人,优秀率为79 %,平均为85.58分。 三、学生卷面分

2、析(一)、填空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本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注意数学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本卷共设12道填空题,得分率约80%,第1、2、3、4、10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的读写法,小数点的移动变化,取近似数等的掌握情况。学生大多能写出正确的答案,其中第4题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0.9,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多少,有的学生写成0.99,最小写成0.89。第10题用1、3、5和小数点组成最大是小数是什么,有学生写5.31或35.1,考虑问题不全面。第5题有的学生连乘法结合律都不会用字母写出来。第6、7、8、9题做得较好。第11题是一道开放题,有多种答案,学生基本能正确解答,说明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两边

3、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这个规律,只有个别学生写2或18厘米。最后一题是植树问题,有很多的学生不理解从起点到终点都种到底有几个间隔,所以答错为60米,对这类问题学生理解不够,需要加强引导。(二)、选择题。第1、2、4题学生解答得很好,得分达95%。而第3题只有80%,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到千位小于5舍掉可以填0、1、2、3、4这五种填法,他们可能没有考虑0这个数。(三)、计算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简便计算)的掌握情况,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得还算不错,仅有少部分的学生因失误算错。例如直接写得数最后一题算成0或1,第2题竖式计算并验算,一小部分学生疏忽没有验算被扣分。第3题四则运

4、算有的学生能根据算式的特点采用简便算法,但也有学生运用乘法分配率和结合律时写不完整,有的不能正确把过程写出来或者把数字抄错,没有养成细心的品质。(四)、操作。共有2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1题有少部分的学生还没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观察点没有认清或角度量错,如写成东偏北30度,也有学生不会用图上距离和线段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画出指定底边上高的能力,95%的学生能按要求画好,但个别学生没有按指定的底画高或没有画垂直,还有些学生没有标出直角符号被扣分。(五)、解决问题这一大题共设计了5小题,第1题错误较多,主要是对“买苹果比梨多用6.8元”不理解,求苹果的钱数做成1

5、4.7-6.8,说明学生对比多比少的问题还没有理解透,审题能力较差。第2、3两题解答得较好,只有个别计算错误。第4题因题目的数字出错,给一些学生的审题造成干扰,经请示上级领导,决定全部得分。第5题学生大都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正确地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主要错误是第(1)题中学生算出平均数以后没有注意到单位名称,正确的是应该是67万个,说明审题还不够细心,丢了不该丢的分数,没被扣分的仅占10左右。第(2)题做得较好,说明学生能正确比较两个年度之间的增长情况。四、本次考试对今后教学的启示1、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2、今后要重视基本概念和算理的教学。减少机械、单调地重复训练,多设

6、计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提高学生对于概念的正确认识,减少学生因思维定势造成的失分。3、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教给学生方法,如:读题、审题、验算等方法;另一方面,要做到长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因审题不清、看错题目、漏写结果、计算不细心等原因所产生的错误减少到最低程度。4、要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与学生多沟通,加强方法指导,从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分类辅导,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进步。五、对今后试题命题的建议1、命题依据新课标,立足课本、关注过程、内容全面,做到不偏、不难、不怪,基础知识占90左右,提高题占10左右。2、命题生活化、情境化、形象化,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3、数学试题的信息呈现方式应和学生的年龄水平、认知水平相适应,要清楚地说明每一道试题的解答要求,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如何完成试题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