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PTA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70563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3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PTA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亲,该文档总共1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PT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PTA(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汉语教学,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二、学科名称的讨论1、对外汉语教学;2、汉语教学;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CSL);4、应用语言学; 5、外语教学法;6、外语教育学;7、第二语言教学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

2、”的提出,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内部因素: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学习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与实践。 外部因素: 基础学科 语言环境,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1、国内外学

3、者提出的各种语言教育体系模式2、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理论基础。七个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哲学。 第二层次:学科理论属于本学科范围内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基础理论:对外汉语语言学、汉语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学科研究方法学。其中,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居于学科理论研究的核心地位。 应用研究:总体设计研究、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研究 第三层次:教育实践。,第三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

4、语教学。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找出难点、重点,进行分析和纠错。 、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集中、强化的教学,课程集中、课时密集、内容多、速度快,班级规模小。,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点 1、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 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 3、对外汉语教育是应用的学科,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一、“小儿科”论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 三、“应用语言学学科”论 四、学科定位语言教育学科,历年考研真题,一、填空题。 1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_

5、等共同一决定的。(2011,首师) 2.“汉语做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英文翻译是_。(2011,首师) 二、判断题。 1、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2011,首师) 三、简答题。 1、简述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2011,中央民族) 三、名词解释。 1、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2011,中央民族),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开始于1950年,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一、“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时期1、初创阶段 1950年成立的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拉开对外汉语教育的帷幕。

6、 1958年出版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汉语教科书 2、巩固阶段(1962-1966) 1962年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的高校,是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 3、恢复阶段(1972-1977),二、“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时期(P44) 确立学科时期开始于1978年 1、构建学科理论框架阶段(80年代) 2、深化学科理论研究阶段(90年代),第二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一、国家和民族事业 二、学科地位 1979年出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季刊-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年创办世界汉语教学 同年创办了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普及型刊物学汉语。 三、学科教育体系和

7、课程体系 汉语言专业本科教育的主要课程分三大类:语言技能课、语言知识课和中国文化知识课。 四、学科理论体系 五、教师队伍建设,第三节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一、新世纪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1、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二、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与世界汉语教学的关系 2、世界汉语教学的现状与特点,历年考研真题,一、填空题。 1HSK是一种_考试。(2011,首师) 2HSK的全称是什么_。(2011,中央民族),本章非常重要,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语言学和文化学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教育学和心

8、理学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难点:语言学在于语言学的各个学派,和其主要观点,主要代表人物,和其所取得的成就。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联系最为紧密的学派就是功能主义语言学。概念有话语分析、会话分析、言语行为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 一、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四个要素及其相关系统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3、语言有生成性。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交际不仅是语言交际,还有非语言交际。但语言

9、交际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交际工具。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可以分为技术思维、形象思维和概念思维。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二、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 (一)语言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注意此部分讲义的内容 1、历史比较语言学(P72) 最初是英国学者琼斯于1786年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 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为: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德国语言学家格里姆和葆朴。 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施来赫尔提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系谱系树形图。 德国学者洪堡特被成为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2、结构主义

10、语言学(P73) 索绪尔被公认为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3、转换生成语法(P74) 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诞生。 4、功能主义语言学(P75) 60年代末、70年代功能主义语言学兴起,标志语言研究重点由语言形式转向语言功能。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韩礼德、法国的马丁内等,中心在欧洲。 (二) 语言学研究主要对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影响,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一、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并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即运用语言进

11、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2、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P78) 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指语言发挥的作用,用语言做事,或者说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 韩礼德认为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七种功能:工具功能、控制功能、交往功能、表达个体的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信息功能。 韩礼德把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三种:观念功能、交际功能、话语功能。,3、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P79) 话语:是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

12、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话语分析”也称“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美国学者哈里斯于最早提出这一术语。,4、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指出人们说出话语也是一种行为。认为人们所说出的话语能同时进行三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对“会话含义”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会话中说话者言外之意的研究。,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语法方面:汉语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名词不变格,动词不用按人称、性、数、格、时、态来变位。只需要改变词序,

13、无需添加任何附加成分,形式结构简明。 语音方面:汉语只有400多个音节,加上4声的区别,一共也只有1300多个音节,而且汉语声、韵、调的音节组成,声调变化都有较严格的规律。,词汇方面:词汇结构以词根复合法为主,由大多数能独立成词的单音节语素结合而成,词义与语素义有关。汉语构词法灵活。词、短语、句子构造规则基本一致。,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语法方面:汉语重“意”而不重“形”,以意合为主,隐形语法关系丰富,表意灵活。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词类具有多功能性;双音节化的倾向影响到语法形式;句法结构中松散的主谓结构和大量的述补结构,还有像“把”字句、“被”字句等特殊句式。 语音方

14、面:最大难点在于声调。汉语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还有几组送气与不送气的辅音区别。 词汇方面: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还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大量的固定四字成语,古语词。 汉字:汉字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难认、难记、难写。,第三节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一、教育的作用与教育的目的 广义的教育: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的活动。,1、教育的作用 对社会来说,在于传授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知识、技能和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使社会得以延续和

15、发展;对个人来说,在于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健全人的个性,使人类自身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得以满足。对人的发展起作用的因素除了教育以外,还有遗传和环境。 2、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科学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所需要的人才。,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1、教学和教学论 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与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对教学活动规律的研究称为教学论 2、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教学活动的认识过程是学生主体作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辨证统一,这一认识活动的特

16、点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3、教学过程的模式 传授式、活动式、发现式、发展式。 4、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的培养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直观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法也是教学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1、教学内容与课程论 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材等形式体现,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 影响最大的课程论: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多种教学法结合。 主要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