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比和比例整理复习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70558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7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比和比例整理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比和比例整理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比和比例整理复习(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回顾与交流,1、回忆一下,在比和比例的知识中,我们研究了哪 些内容?,在比和比例的知识中,我们研究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比和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等。,(1)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比、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3)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 的式子叫做比例。,90 : 60 1.5,比值,前项,后项,内项,比号,9 : 6 3 : 2,外项,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 等于两个外项的积。,2、比和分数

2、、除法有什么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比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中分数值;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值,被除数,除数,除号,商,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还可以用字母表示:,b,_,a,ab,a:b,(b0),3、(1)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比例的基本性质呢?,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整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2) 化简比的方法有哪些?, 小数比化简,一般是把前项、后项的小数点向

3、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零),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分数比化简,一般先把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它成为整数比,再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小数比化简,整数比化简,分数比化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3) 化简比与求比值容易混淆,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 小数或分数。,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 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是一个比,它的前项 和后项都是整数。,解比例 求比值 化简比,x:8=3:4,8:0.4,=80:4 =20:1(

4、),8:0.4,= 80.4 = 20,比,数,-,-,解:4x=38 4x=24 x=6,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思路:,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求出每份是多少。 求出各部分的量。 答题并检验。,根据比先求出总份数。 求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运用分数乘法列式计算,求出各部分的量。 答题并检验。,用整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4、师: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若比值一定,则成正比例;若积一定,则成反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也可以用字母表示:,x,_,y,=k,(一定),=k,xy,(一定),(1)写出李阿姨平时和节

5、日期间剪纸张数及相应工作时间的比。,二、例4:,(2)上面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李阿姨平时剪纸张数与工作时间的比是:,72:612:1,节日期间剪纸张数与工作时间的比是:,96:812:1,这两个比成比例,因为这两个比是相等的,所以这两个比成比例。,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3)如果李阿姨要剪120张剪纸,需要的是小时?,(一)用比例解:,设需要X小时,因为工效相等,所以,72:6120:X,12012,X10,(二)用算术方法解:,先求出工作效率,再求工作时间:,72X1206,120(726),10(小时),答:需要10小时。,小结:,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解比例只用到一个关系式:工作量工作时

6、间工作效率,思路简捷;而列算式解答,除了用到上面这个关系式,还要用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思路转折多一些。请大家以后在解题时,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解答。,三、比例尺.,(1)什么叫做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比例尺1:3000000表示( )。,比例尺20:1表示( )。,比例尺0 30 60km表示( )。,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3000000厘米。,表示图上距离20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厘米。,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30千米。,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3)求比例尺.,

7、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7厘米,350米,=,7厘米,35000厘米,=,1:5000,答: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1:5000.,在比例尺是 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4)求实际距离。,解:,设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x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5:x,=1:8000000,1x=,58000000,x=,40000000,40000000厘米=400千米,答:A、B两地实际距离是400千米。,四、巩固练习,课本P90 练习十七 第 1 题、,(1)把1g药放入100g水中,药和药水的比是( )。,(2) :6的

8、比值是( )。如果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3)如果a3b5,那么a:b( ):( ), 如果a:40.2:7,那么a( )。,2,3,_,:,1:101,1,_,9,乘 3,3,5,4,35,(2)比例尺是一种丈量工具 。 ( ),1、判断。,(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3)实际距离不一定比图上距离大。 ( ),(4)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面积比是4:9 ( ),(5) 500千克:2 吨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25 :1。 ( ),2、快速填空,(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2)同一段路程,甲车

9、行完要4小时,乙车行完要6小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3)含盐率10%的盐水中,盐和水的比是 ( )。,直角,3:2,1:9,4、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0.2另一个内项是( ),5、因为4a=5b 所以 a :b=( ):( ),6、1: 4= = ( ) 12= : ( ),4,( ),5,5,4,16,3,2,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系?(说明判断的理由),(1)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不成比例。全班人数一定,也就是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的和一定, 所以不成比例。,(2)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4)正方体一个面

10、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正比例关系。分数的大小一定,也就是分子和分母的比值一定, 所以成正比例。,成正比例关系。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一个面面积的6倍,也就是 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一个面的面积比值一定,所以成正比例。,成反比例关系。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也就是它的底和高的乘积一定, 所以成反比例。,综合练习,填空:,1)一个比例有两个( )项,两个( )项。 2)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 )也可以用( ) 进行判断。 3)写出比值是2.5的比,并组成比例( ) 4)在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的分别是4和5,那么组成 两个外项的两个数的积一定是( ),内,外,

11、5:2=10:4,20,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比例的基本性质,5)甲数是乙数的1,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比值是( )。 6)( )成= =( )20=0.8=( )=( ):60 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5,甲数占乙数的,乙数占甲乙两数总数的。 8)3x=4y,(x、y都不为0),x和 y的比是( ):( ) 9)两个数的比值是4,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3倍,比值是( )。,2,1,( ),20,3:2,1.5,25,16,80,48,3,5,8,5,4,3,不变,8,1)两和正方形的边长的比是3:5,它们面积的比是( ),周长的比是( )。 A:1:3 B: 3:5 C:1:25 D:9:25

12、2)把100克白糖放如100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 ) a: 1:12 b: 1:11 c : 1:10 d: 1:9 3)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2倍,比值( ) a: 扩大4倍 b: 缩小4倍 c:不变 d: 扩大2倍 4)甲数的等于乙数的,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A : 25:18 b: 18:25 c: 1:2 d: 2:1 5)一个圆柱和圆锥等高等体积,他们的底面积的比是( ) 。,5,3,6,5,D,B,C,a,A,a,a: 1:3 b: 3:1 c: 1: 9 d: 9:1,3、判断:,1)正方形的面积的比等于边长的比( ) 2)如果a:b的比是3:4,3a =4b。( ) 3)45分:1时的比值是0.6。( ) 4)化简后是最简整数比是2。( ),4,1,4,10,2,1,4、根据要求写出一个比例式,1)两个外项分别是3和x,两和内项分别是9和12。 2)等号左边的比是x:5,右边比的比值是5。 3)使各项都是整数,且两个比的比值为0.8。,5、用21、3 、0.125四个数组成比值不同的比例,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