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X年中考化学复习 题型突破03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70504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201X年中考化学复习 题型突破03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云南省201X年中考化学复习 题型突破03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云南省201X年中考化学复习 题型突破03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云南省201X年中考化学复习 题型突破03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云南省201X年中考化学复习 题型突破03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201X年中考化学复习 题型突破03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X年中考化学复习 题型突破03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YPE 3,题型突破(三)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随着中考逐步侧重能力考查,实验的功能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教材中涉及的八个基础实验,不仅承载了知识的内容,更承载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实验中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情感价值观。 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把握实验中的明线:以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化学的基本概念等;同时不能忽视暗线:即能力线(观察、操作、分析、归纳、演绎、设计、探究、表达等)和方法线(假设、对比、控制变量、验证)。在熟悉教材中常见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实验,挖掘、拓展实验的全面功能。,类型一教材中重要的演示实验,类型一教材中重要的演示实验,类型一教材中重

2、要的演示实验,类型一教材中重要的演示实验,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例1 2018云南节选 (5)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相关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图T3-1,甲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乙实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丙实验加水后,立即旋紧瓶盖,振荡,看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向内凹陷 丁实验,酒精灯上放的金属网罩是为了提高温度,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解析 (5)甲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正确;乙实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热水能使其温度达

3、到着火点,错误;丙实验加水后,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中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看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向内凹陷,正确;丁实验,酒精灯上放的金属网罩可以聚集热量,目的是为了提高温度,碳还原氧化铜需要高温的条件,正确。,答案 ,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例2 2015云南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图T3-2,(3)C实验在设计上存在的一个明显失误是 。,集气瓶炸裂,烧杯2中溶液变成红色,没有尾气处理装置,(1)A实验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2)B实验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例3 2015昆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是初中化

4、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图T3-3,(3)C实验的目的: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H,C,与氧气(或空气)接触,(1)A中集气瓶内预先加少量水的原因是 。,(2)B中能观察到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中出现水珠,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填元素符号),然后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填元素符号)。,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针对训练,图T3-4,1.下面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基本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1)图T3-4中

5、A实验可以得出有关氧气含量的结论是,如果测得的结果偏低,可能的原因之一是 。,(2)图B实验中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配制一定质量10%的稀硫酸。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得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图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4)实验D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或没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大于,散热,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2.某市化学实验考查的题目有:二氧化碳的制取;配制50 g 5%的NaCl溶液;实验室制取氧气等

6、六个考题,由学生抽签确定一个考题进行考查。 (1)甲同学抽签后来到实验室,发现本组实验桌上主要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图T3-5,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甲同学抽到的考题应该是(填序号)。 A.实验室制取氧气 B.二氧化碳的制取,制取该气体的反应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取一瓶该气体,应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2)乙同学在完成“配制50 g 5%的NaCl溶液”实验过程中,通过计算,他需要量取的水的体积约 为mL。溶解NaCl时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B,ABCE,47.5,搅拌,加速溶解,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3.根据如图T3-6所示实验回答问题。,图T3-6,(1)甲为实验室中用高锰酸

7、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请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 ,加热一会儿,可观察到试管内产生的现象为 (答一条即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细粉末在试管内飞溅,伴有紫烟(或紫色颗粒飞溅等,合理即可),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2)乙为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试管中的铝片实验前必须要进行打磨,其主要目的是;试管中的金属片X为 。,(3)丙为比较不同金属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实验。实验中除金属种类不同外,其余因素均要保持相同,该对比实验运用的方法是法。,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铝薄膜,铜(或Cu),控制变量,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4.请根据图T3-7回答实验问题。,图T3-7,(1)小红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利

8、用红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标志着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是。小红同学实验的过程中锥形瓶始终放在托盘上,这样做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是。,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2)图乙所示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倒入约的水充分振荡后,瓶子没有彻底变瘪,原因是。,(3)图丙所示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的实验,实验中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振荡,硬水中出现的现象是。,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解析 (1)红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若锥形瓶始终放在托盘上,会损坏托盘。(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实验中还有一部分二氧化碳没有溶解在水中,所以瓶子不会彻底变瘪。(3)鉴别硬水和软水需要控

9、制变量,即取用等量的水样,加入等量的肥皂水。,答案 (1)锥形瓶中产生大量白烟损坏托盘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的水能溶解1体积的CO2或还有未溶解的二氧化碳 (3)等量(或等质量或等体积)浮渣多、泡沫少,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5.根据如图T3-8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图T3-8,(1)指出甲实验的不足之处: 。,瓶内未加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2)已知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均可作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剂。乙实验的目的是 ;请写出乙实验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丙实验是粗盐提纯实验中的两步,做完步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步骤中,当观察

10、到 时, 停止加热。,比较相同浓度的氯化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滤纸破损(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合理即可),有较多固体析出,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6.2017重庆B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图T3-9,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1)图T3-9A中,可观察到(填火焰的名称)处的火柴炭化最明显。 (2)图B中(填“左”或“右”)边试管发烫。 (3)从图C中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图D中打开可乐瓶塞,可观察到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有关。,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解析 (1)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可观察到炭

11、化最明显的是在外焰处。(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左边的试管会发烫,而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所以右边的试管会变冷。(3)从图C中可以看到烧杯中装的是热水,烧杯上面放了一个铜片,铜片上是白磷和红磷,因为白磷着火点低于红磷,所以白磷会燃烧,故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4)通过加压的方式把二氧化碳溶解在可乐里,当打开可乐瓶塞的时候会发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7.根据如图T3-10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图T3-10,(1)实验室用甲装置制取氧气,当实验结束拆开甲装置时,发现导管中有许多固体粉末,原因是,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未在试管

12、口处放一团棉花,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2)乙是粗盐提纯实验中的一步,乙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粗盐提纯实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 是 。,(3)由丙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氯化钠晶体比较少,甲烷中含有氢元素,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8.“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图T3-11所示的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图T3-11,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实验中使

13、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填物理性质)性。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由于铁与水和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加 浸洗的方法。 (3)实验C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和NaOH溶液(瓶)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和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发生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D的烧杯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色;当烧杯中液体换成浓盐酸,且烧杯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解析

14、 (4)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会不断地运动,运动到烧杯中,与烧杯中的水分子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当烧杯中为浓盐酸,烧杯中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烧杯一开始是红色,烧杯中的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不断地运动,运动到烧杯中,形成的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至消失,酚酞变为无色。,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9.图T3-12所示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图T3-12,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1)A实验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检验方法是。 (2)B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4)D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15、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解析 (1)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所以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其检验方法是点燃,观察火焰颜色,是否有爆鸣声。(2)对比左右两个实验,唯一的变量就是试管中的气体不同,所以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3)实验中倒入二氧化碳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既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4)本实验中涉及的变量有温度、加入粉末的质量、加入盐酸的浓度及体积。,答案 (1)氢气点燃,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 (3)密度比空气大,既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 (4)温度、加入粉末的质量、加入盐酸的浓度及体积,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10.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科学方法。请结合图T3-13所示实验,回答问题。,图T3-13,(1)实验中观察到右侧试管比左侧试管产生的气泡快,说明B的活动性强于A,该结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不合理,A、B金属种类、状态都不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类型二基础学生实验,(2)实验是探究二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