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PPT课件(共78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0386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X 页数:78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PPT课件(共78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PPT课件(共78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PPT课件(共78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PPT课件(共78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PPT课件(共78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PPT课件(共78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PPT课件(共78张PPT)(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渔家傲秋思,十二、 词四首,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江苏吴县人。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军事家,1040年,曾带兵组织西北战线,抗击西夏。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对苏辛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词仅存五首。,作者简介,解题,渔家傲秋思:“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词的标题,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表明这首词写的是秋日寂寞凄凉的思绪。,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

2、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作于知延州时。,写作背景,千嶂里(zhng) 浊酒(zhu) 燕然(yn) 羌管(qing) 不寐(mi) 擎苍(qng) 貂裘(dio qi) 麾下(hu) 炙(zh) 的卢(d) 霹雳弦惊(xin) 篱下(l),读准字音,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诵读诗文,1.听读 2.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4.齐读,1.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2

3、.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A、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 的。,描写塞下秋景。,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初步感知,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上下阕分别写什么?,上阕侧重 -,下阕则侧重-,写 景,抒 情,品读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异”字统领全词。,衡阳雁去无留意,这是用拟

4、人手法写人的 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 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 情,将士又何以忍受?,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强我弱。,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浊酒”表明边塞生活的艰 苦,“家万里”表现了思乡 之切。,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 白霜,更使人惆怅难眠。,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不寐”的是将军也是征夫,流下的是思念家乡的泪,更是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1.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哀伤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为什么

5、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合作交流,3.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简单的两个数量词,巧妙地连在一起,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遥远的家乡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4.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示例: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5.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6、,全 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 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 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 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思念家乡”、“功业难 成”、“凄凉悲苦”、“愤懑不平”,答对两点即可),小结诗文,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渔家傲,上阕写景,雁去 边声 孤城 长烟 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下阕抒情,异,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抒发思乡报国之情,泪,借景抒情,板书,随堂练习,1.点明地域和季

7、节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2.写边塞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羌管悠悠霜满地。,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者介绍,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8、“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解题,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密州”,点明地点;“出猎”,点明事件,表明这首词描写的是一次出猎的情景。,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连续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无效果,苏轼乃自请外任。先在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又从杭州来到密州任知州。他虽在地方任官,却一直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朝廷任职,以便大济于世。熙宁八年(1075年)冬,密州久旱,密州知州苏轼到常山祭祀祈雨。回来的路上,与同官梅户曹在铁沟会猎,随后写了这首出猎词,抒发自己的志向。,

9、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诵读课文,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朗读指导,听我描述,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

10、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赏析词句,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 “狂”“老狂”自况。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

11、,一个“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狩猎的壮阔场面,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勃发的英雄气概。,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

12、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品读领悟,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狂,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 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 身姿;进而又

13、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 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 作了铺垫。,3.词的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遣冯唐”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情怀。“射天狼”表达了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 “牵”“擎”等十分生动形象。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小结诗词,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1.同样面对仕途的

14、打击,相较于苏东坡而言:,太忧郁;,太伤感;,太悲壮;,太缠绵。,柳宗元,白居易,屈 原,柳 永,2.面对厄运,我们更乐于选择苏东坡的,潇洒飘逸 、超拔洒脱、乐观开朗、豪情满怀,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 周国平,拓展延伸,板书,课堂检测,“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1.请你在上阕中找出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句子。,2.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哪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4.找出表现作者必致强敌于死地的抱负的句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鬓微霜,又何妨!”,3.找出表现作者希望再展宏图为国立功的句子。,3

1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历城 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 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 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现存词六百 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解题,“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词的题目。陈同甫,是辛弃疾的挚友。题目的意思是:我为陈同甫写下这首壮烈的词寄送给他。,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布衣陈亮“为人才气

16、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两人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部落空。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hu,zh,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诵读课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自读课文,结合文中注释,理解词义,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赏析词句,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