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课件(共53张PPT)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70296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课件(共53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课件(共53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课件(共53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课件(共53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课件(共53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课件(共53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 课件(共53张PPT)(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九年级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写了什么,读书多问法,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古诗鉴赏之 表现手法,准确而条理清晰地对该题型进行作答。,了解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的常见题型。,熟知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学过的诗歌分析表达效果。,学习目标,目录,Contents,常用表现手法,常见题型,答题思路,实践探知,常用表现手法,一、各种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一、各种修辞手法,2.拟人,把物当作

2、人来描写叫拟人,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一、各种修辞手法,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一、各种修辞手法,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一、各种修辞手法,5.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其五)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一、各种修辞手法,6.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曹雪芹红楼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衬托是指为了突出

4、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二、衬托,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二、衬托,反衬,这里重点讲两种,一种是以动衬静,一种是以乐衬哀。 以动衬静是通过对声音的描写,烘托出寂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二、衬托,以乐衬哀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

5、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二、衬托,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三、对比,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将动态和静态景物结合起来,能够使诗歌描写的景物生动鲜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

6、西涧,四、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说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五、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说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君问归期未

7、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五、虚实结合,用典意思是用事,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这种手法在古诗词创作中非常普遍,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这种用法: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六、用典,用典意思是用事,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这种手法在古诗词创作中非常普遍,

8、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这种用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六、用典,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咏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七、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把景和情融合在一起,来抒写作者的感情。表现诗歌含蓄委婉之美。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八、借景抒情,对偶,反问

9、,互文,多感官多角度写景,抑扬,渲染,烘托,白描,借古讽今,九、其他手法,常见题型,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常考题型 1.这首诗歌(或联,或哪几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歌(或联,或哪几句)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3.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新晴 宋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练习】 1.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2019年中考题 柳梢青 清蒋春霖 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白楝花开,海

10、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注释】柳梢青:词牌名。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斜曛:夕阳斜照。阑:栏杆。 1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的画面。(4分) 1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4分),虞美人 蒋 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注释: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这首词写于南宋末年。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

11、愁”的?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答题思路,看题目,读懂诗歌六看法,看作者,看注释,看诗眼,看意象,看题材,答题思路 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 析效果:这种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描写了什么景物,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评分标准:本题总分一般是4分,表现手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3分。意思对即可。,新晴 宋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练习】 1.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答案示例】 明手法:拟人。 阐运用:三四句以“南风”为

12、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析效果:生动传神地抒发了作者新晴之后颇为清静、悠闲的心情。,新晴 宋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练习】 1.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答案示例】 拟人,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

13、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生动传神地抒发了作者新晴之后颇为清静、悠闲的心情。,2019年中考题 柳梢青 清蒋春霖 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注释】柳梢青:词牌名。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斜曛:夕阳斜照。阑:栏杆。 1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4分) 答案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愁比作春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春愁之浓重。 示例2:运用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将无形的春愁比作有形的春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春愁之浓重。 评分意

14、见:本题4分。表现手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3分。意思对即可。,虞美人 蒋 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注释: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这首词写于南宋末年。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示例一: 明手法:前两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阐运用: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

15、。 析效果: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词人思归之愁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之忧。 答案示例: 前两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渲染倚楼人的愁绪如万缕千丝。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词人思归之愁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之忧。,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 示例二: 明手法:拟人,化虚为实。 阐运用:将“愁”拟人化,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绪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 析效果:生动含蓄地突出词人愁之浓重,抒发了词人思归之愁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之忧。 答案示例: 拟人,化虚为实。将“愁”拟人化,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绪几度飞上云天寻觅归舟。生动含蓄地突出词人愁之浓重,抒发了词人思归之愁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之忧。,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 答案示例:运用反衬手法,以乐衬哀,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之景衬托词人凄凉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实践探知,(一)秋江 宋 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注释】道潜(10431106)北宋诗僧。本姓何,字参寥,赐号妙总大师。酒旗:古人酒店外挂的小旗,青白布制成,以招徕生意。 【练习】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