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编号【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70162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2编号【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62编号【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2编号【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编号【点穴解穴秘诀(实用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点 穴 解 穴 疗 伤 秘 诀点 穴 解 穴 疗 伤 秘 诀 2 点穴法功理要点点穴法功理要点 一、点穴总论一、点穴总论 拳家言:夫点穴术具闭交通之通,断运输之功。人之一身,外而五官四肢,内而五 脏六腑,皆以筋络为线索,血脉为灌溉。经络断,则缺乏活动之能;血脉停,则间其知觉 之效。人体有穴 365 处,(秦朝以前),其中有大穴:108, 257(包括致命穴和主晕穴) , 诸穴大同小异,主晕穴虽不足以制命,亦可使暴客暂时失去抵抗力;主伤穴可以使歹徒断 肢、 脱臼、 出血, 即致残也 ; 主死穴, 即致命也, 此法万遇不得施也。 先师遗训益教旨 : “劝 君习武尚德葆侠,练体健身,切莫无故伤人也”

2、 。 1、为什么用点穴术击人体某些穴位会致人于死晕或伤残呢?1、为什么用点穴术击人体某些穴位会致人于死晕或伤残呢? 在经络的意义上,古人说得很明白,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 是人体各个部位之间互相连结的途径。它遍布于全身。如难经说 : “经脉者,行血气, 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 ”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 就是依靠经络 luo 的沟通和联系,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外邪侵犯人体,通过筋络二由 表入里,传入内脏。如素问缪 miu 刺论说:“邪气之客于形也,必先舍去皮毛。留 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舍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

3、 肠胃,阴阳俱盛,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 五脏即五脏。中医学中脏腑的理论将人体分成脏与腑两大类:心、肺、脾、肝、肾, 称为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化生和贮藏精气是五脏的功能;腐 熟水谷、传化糟粕 po 是六腑的功能。 素问五脏别论载:“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泄 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脏腑功能的产生,主要 赖于脏腑之气。脏腑之气即是真气通过经络输送至脏腑而发生作用时,称为脏腑之气。假 如一个人的真气不足,则脏腑之气也就随之虚弱,而脏腑的功能必然相应地减退。而武林 中的点穴术恰利用了这一原理。 在人体经络通路上,散布

4、着若干脏腑经络气血出入汇合的“处所” ,或称人体内脏经 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这些“处所” , “部位”就是人门所说的“穴位” ,或“气血” , 其学名为“ 腧 shu 穴” 。 腧是输送的意思,就是可以于一定脏器具有连系的意思;穴是说 治疗穴位都有孔隙的样子。武术中的点穴术则是将人体力量(施予物理刺激的劲力)或体 内内气(通过气功发放的外气)通过点穴者手指部(另外也有用手掌、肘拐、膝(xi)盖 或脚尖,但属少数)快速猛烈的点击对手的穴位,刺激感由此进入经络后,呈双向性的线 状或带状传导,影响(阻止或紊乱)人体经络中气血运行转注的动力“经气“,由此 而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经气”由此

5、而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经气(沿着经络途 径运行的气)不通或阻滞-气血运行受阻或逆乱(根据中医学气行血也行,气滞血也滞 的原理)人体真气 (又名元气、 正气、 精气、 真元之气) 不足脏腑之气虚弱 ruo(根 据中医学脏腑理论)人身动作机能失调(产生痛疼、酸软、麻木,昏晕乃至死亡等一 系列症状)丧失反击能力。所以,点穴术实具有”隔气穴之运转,使不流通” 。 2、 点穴术中人体穴位为什么有麻穴、哑穴、死穴及晕穴之分呢?2、 点穴术中人体穴位为什么有麻穴、哑穴、死穴及晕穴之分呢? 根据中医学理论, 人体各个穴位均分属于各条经络, 而经络又属于一定的脏腑, 所以, 某个穴位受伤后势必影响到某条经络

6、,某个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病症。 如用点穴术点伤少海穴后。因少海穴属手少阴心经,势必导致心气不足,影响心脏功 能,就会出现心烦、惊悸、少寐、多梦等心神不宁 ning 的症状,严重的还可以出现昏睡、 昏迷、痴呆、谵 zhan 妄、狂躁等精神失常的症状。另外心气不足时可使穴行淤滞 zhi, 出现面色青紫发绀 gan(微带红的黑色) 、四肢不温,甚至出现眩晕、神疲、气短、汗多 等症状。 3 如用点穴术点伤天鼎穴后。因天鼎穴属手阴肺经,势必导致肺气不足,影响肺功能, 引起呼吸功能减弱,而且 qie 也会影响真气的生成,从而导致全身气虚,出现体倦无力、 气短、自汗等症状。如果肺气在水液调节方

7、面失于宣散,就会形成腠 cou(肌肤上的纹理) 理闭塞无汗等症状;失于肃降,就会出现水肿、小便不利或尿少等症状。 如用点穴术点伤乳根穴或腹结穴后。因乳根穴属足阳明胃经,腹结穴属足太阴脾经, 因脾升的是清气(水谷精气)胃降的是浊 zhuo 气。清气不升,可导致浊气不降,浊气不 降也会影响清气的上升。 因此, 就会出现食欲不振、 脘腹饱胀、 恶心、 嗳 ai 气、 消化不良, 腹泻、舌苔厚腻等症状。正由于点穴术所击之穴位不同,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症和后果也就 不同。这就是武术点血中麻穴、哑穴、死穴及晕血区别划分的原理所在。 3、 遇时遇穴如损伤,一切不治命要休3、 遇时遇穴如损伤,一切不治命要休 武术

8、中的点穴术,十分强调按时点穴,按照我国古代经络学说,人体一身的筋骨,都 有一定的部位,所属的经络,也是丝毫不紊,而气血的流行更有一定的途径和时间,即什 么时候气血流至哪一经络,都有一定的顺序。人体血液的循环及内气的运行,均发源于心 脏,从子时起,按照日夜十二时辰周流于十二经内(任督二脉则不分时辰) ,首尾相贯, 循行不已,阴经阳经互相连接,一脏一腑互相络属。 如此,循环,周流不息,以调节、营养、联系周身。而人体的穴位在一天中随着气血 的循环(即时间的变化)或打开(开)或关闭(阖 he:关闭 )。比如辰时(为北京时间七 点至九点)人体气血走阳明胃经,胃经上的穴位如乳中穴、人迎穴就按着规律而打开,

9、被 称为 “实穴”(所谓实穴, 即指气血刚到达之穴) 而此时其它十一经的穴位则 , 被称为 “空 穴” (所谓空穴,即指气血未达。或气血已过之穴) 。若此时用点穴术点击乳中穴或人迎穴, 此两穴就由本来“开”转为“阖” ,气血因受压刺激而停顿阻滞,不能流行,从而引起全 身各部位麻木,不能动弹。因此,在子时点击乳中穴或人迎穴比在其它时间点击此两穴技 击效果就会明显得多。这就是点穴术中“按时点血”的原理。这在点穴歌决中也有类 似说法:“人身之穴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时遇穴如损伤,一切不治命要休” 。 4、 点穴术的救治原则4、 点穴术的救治原则 在点击某穴后可用手法将所闭之穴开启使受阻经络畅通,

10、 阻滞气血循行。 中医学认为, 人体平时营(指营养物质) 、卫(指有卫外的作用) 、气(就是人的真气) 、血(指由水谷 之精微变化而成的物质)保持着平衡,周流全身,循环不息,营养和护卫着人体,维持着 正常的生理机能。如果营、卫、气、血发生了偏盛偏衰,或者循行发生障碍,就可以发生 疾病。如内径说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意即卫气虚弱的时候,人体容易被邪侵袭。 又说:“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这里指营、卫、气、血循行发生障碍时,产生痛的道理。 针对这些疾病原因,中医按摩手法就应用各种手法,如:补虚、泻实、祛邪、扶正,以使 营、卫、气、穴的偏胜得到纠正,循行得到畅通。 所以在点穴术按摩(也称解

11、穴手法)时,首先辨别出哪个穴位被点,哪条经络受阻, 哪个脏腑受损。然后,随着经络的顺逆方向,应用各种补泻手法,推经络,走穴道,进行 按摩,使经络畅通功能恢复,而调整人体内部脏腑的功能。 如用点穴术点伤左阳明胃经的乳根穴或手太阳小肠经的听宫穴后, 如在其背部用按摩 法按脾愈和胃愈,掐足三里穴,可使胃经小肠经络畅通,胃肠肌能得到调整。 按点穴术中“闭穴过火”之说,被闭塞之穴道经按摩手法解开之后,人体虽然脱离了 生命危险, 但由于穴位经络闭塞时间长久的缘故, 气血离开它本来应该到达的部位 (经络) 太远,势必影响其每天固定的时辰运行。这样,难免对人体各个部位有所损害。所以,在 用一系列按摩手法解开被

12、闭之穴道后,还必须取用一些药物,使调和人体气血,按时到达 某部,不致有损伤之患。 4 十二经穴气血流注解 十二经穴气血流注解 一、手太阴肺经一、手太阴肺经 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 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 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左右二十二孔穴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山腋下,下循 内。行少阴、 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亷,出其端。交手阴阳也。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二、手阳明大肠经二、手阳明大肠经 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 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 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 五里近 臂腮肩 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 接

13、 鼻旁五分号迎香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 5 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 外廉,上循孺外前廉上肩,出髑 du 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 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颚,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挾口,交人左之右、 右之左上挾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手足阳明也。此经气血俱多,卯时气 血注此,受手太阳之交。 三、足阳明胃经三、足阳明胃经 四十五穴足阳明 头维下关颊车停 承泣四白巨髎经 地仓大迎对人迎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 6 脉起于鼻交人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挾口、环唇,下交承浆, 循颐

14、后下亷,出大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 挾脐入气冲中;其支者,4 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冲而会,以下髀 bi 关,抵伏兔,下 入膝膑中,下循中趾外廉。上足跗 fu(脚背) ,人中指外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 下人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人大别,出其端,以交于太阴也。多血多气,辰时气血 注此。 四、足太阴脾经四、足太阴脾经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隐白,终于大包。 脉起大指之端,循指内则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端内,循胫骨后,交出 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人腹,属脾,络胃,上膈,挾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 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少血多气。巳时气

15、血注此。 五、手少阴心经五、手少阴心经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极泉,终于少冲。 7 脉系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挾咽,系木系;其直者, 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nao)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循臂 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多气少血,午时气血注此。 六、手太阳小肠经六、手太阳小肠经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 8 脉起小指之端,循手外则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亷,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 臑(nao)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zi

16、眼角) ,却入耳中;其支者,别循颊上(出 页) ,抵鼻,至目内眦(zi 眼角)也。多血少气,未时气血注此。 七、足太阳膀胱经七、足太阳膀胱经 流注线:此经起于晴明,终于至阴。 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 dian 至耳角;其直行者,从巅如络脑,还 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挾脊,抵腰中,入循膂(lv) ,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 下挾脊贯臀,从胭 yan 中 ; 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侠脊内,过脾枢,循髀(bi) 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shuan)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多血少气, 申时气血注此。 八、足少阴肾经八、足少阴肾经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涌泉,终于俞府。 9 脉起小指之下,斜驱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根中,上腨(shuan)内, 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 咙,挾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多气少血,酉时气血注此。 九、手厥阴心包经九、手厥阴心包经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天池,终于中冲。 10 脉起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