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70090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200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编写-修订版)(2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学 科科 : ; 任课班级任课班级 : ; 任课教师任课教师 : ; 2019 年年 月月 日日 1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 畏精神。 【课时计划】 2 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

2、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 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 句子、 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 12 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 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 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 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3、。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 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 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摧枯拉朽(k)溃退(ku)荻港(d)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 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

4、凌厉,不可阻挡。 3背景介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 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 在美国的策划下, 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 一面部署江防, 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 年 4 月 20 日,国民党反动政府 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 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 国进军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 日 2 时,新华社播 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报道了中路军万船 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4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

5、最新发生 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学法指导一: 【找新闻导语的方法】 1注意导语的特征。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题包括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什么事以及事件的意义等。 2注意导语的

6、位置。比较短小的新闻(只一段话)时一般是第一句话;比较长的 新闻(多段话)时一般是第一段话。 学法指导二: 【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 略写或不写。 (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的六要素:“五个 W”“1 个 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 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导语为正文第一句话。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揭示 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了

7、全文。 2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交流点拨】何时:1949 年 4 月 20 日午夜开始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何地:在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阅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交流点拨】此句中的“已”和“大约”用词准确。 “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 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有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

8、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交流点拨】此句中的“经营”“溃退”用词准确, “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 能说明解放军的英勇。 “溃退”指因被打垮而后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 度。 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 己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渡江战斗的情景? 【交流点拨】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 和战斗的情景, 作者没有详细描写, 只是几笔勾勒, 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 地点及事件的结局。因为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 面前简直

9、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2小组合作交流: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 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情色彩。找一找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交流点拨】其实,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新闻时,总是在 文中凝聚自己的感情。本文中的“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用语简洁, 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 “不到”“即已”两个词前一个表明 时间短,后一个表明速度快,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势如破竹。 这两组词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作 者的情感爱憎分明,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10、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它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江, 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一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 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 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用了区区 199 字(含标点),便 做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里根总统表示哀悼 本报华盛顿 1 月 28 日专电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 11 点 38 分, “挑战者”号航天

11、飞机在升空约 1 分 12 秒后突然爆炸,机上 7 名宇航员 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 56 次载人宇宙飞 行活动中,发生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 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 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 3 名宇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 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 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 着长蛇般的、 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 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1写出新闻的要素。 (1)时间:美国东部时间 1 月 28 日 1

12、1 点 38 分。 (2)地点:美国。 (3)事件:“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2介绍阿波罗飞船事故属该则新闻结构中的导语部分,其作用是介绍此事件在 于说明这次是美国进行 56 次载人宇宙飞行中发生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 【附:板书设计】 新闻有关知识什么是新闻广义和狭义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语、背景、结语 新闻的要求“五个 W”和“一个 H” 新闻的特点传播性和真实性、时效性 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第二课时学习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即可

13、了解国内外 时事,获取各种生活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再次共同研读一篇来自国外的新闻佳作,来欣赏一下外国消息的与 众不同之处。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钞票(cho)弗洛伊德(y) 粉碎(su) 安慰(wi) 2记住重点词 语的词义。 吞食:吞吃,不咀嚼而咽下。 安慰:文中指精神上的不满足得到补偿。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导语特点是有别于传统消息的导语,采用了 抒情式的表达方式。 2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他

14、们吗?动手查一查。 【交流点拨】卡拉瓦乔 : 意大利 16 世纪末至 17 世纪初的一位著名画家,是意大 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代表作品有圣马太殉难 圣马太蒙召 基督下葬 等。贝尔尼尼:生于 1598 年 12 月 7 日,逝世于 1680 年 11 月 28 日,是意大利 雕塑家、 建筑家、 画家。 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 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主要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主要代表作品有“阿波罗和达芙娜“大卫”“巴贝里尼 宫” 弗洛伊德(1856 年 5 月 6 日1939 年9 月 23 日)奥地利知名医师、 精神分析学家, 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

15、,他提出“潜意 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著有梦的解析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 家之一。 塞尚(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 “现代艺术之父”。 主要作品 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 、 四季静物系列等。 阿波罗:古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神祗之一,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被视为 “司掌文艺之神”,主管光明、青春、音乐等,是人类的保护神、光明之神等。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 356 年 7 月 20 日前 1323 年 6 月 10 日)是古代马其顿 国王,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 帅之一,足智多谋,从未

16、打过一次败仗。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本篇新闻的语言富有特色,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试揣摩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 含义。 1取代它们的是印着欧洲建筑式样的 7 种印币。对民族自尊心的唯一安慰将是 欧元的硬币。 【交流点拨】唯一,是唯独,独一无二的意思。用在句中表明绝无仅有只有欧 元的硬币才能对他们的民族自尊心稍作一点安慰,再无其他了。 2采用欧元的 12 个国家,可以在这小小硬币的一面自由选择一种图案。 【交流点拨】“小小硬币的一面”表明采用欧元的 12 个国家,对硬币所印图案的 选择很有限,仅仅只是一枚小小的硬币,并且只是其中的一面,强调了选择权 利之小,反衬了他们心理失衡之大。 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导语中“再见啦,卡拉瓦乔。再见啦,贝尔尼尼。我们不愿看到你们离去。” 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表达了作者对欧洲银行新发行的欧元钞票上没有了著名艺术家的 位置的深深遗憾与惋惜。对意大利里拉上的卡拉瓦乔,贝尔尼尼这两位天才画 家的图像的消失感到不舍与无奈。 2再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