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70090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63 大小:41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最新编写-修订版)(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科学教学计划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 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 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 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 ; 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 程难度值增加, 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 认为本学科不重要, 轻视, 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二、教材内容分析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

2、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1)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 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 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 扩大视野, 提高认识。 2) “物质的变化” 单 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3)“宇宙” 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

3、太阳系、星座、 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 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 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4)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 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 ; 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 等, 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 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 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 一

4、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 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 进一步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2 1、 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 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在本册, 学生除了通过观察、 实验方式外, 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 究。 2、 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 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 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习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习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

5、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 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 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

6、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补差意见 五、补差意见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 抽时间与他们谈心,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2、对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实验率 100%。 3、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 ; 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 进行抽题检查 ; 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 记作业。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4、给困难生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平时一些简单的题目, 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

7、信。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 使他们学会学习。 六:教学进度安排 六:教学进度安排 3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计划课时 备注 1 1、放大镜 2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练习 4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 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5 8、微小世界和我们; 单元练习 6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7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铁生锈了;练习 8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物

8、质变化与我们 9 单元练习;期总中练习; 4 10 1、地球的卫星一月球;2、月相 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 11 4、日食和月食;5、太阳系 12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13 8、探索宇宙;单元练习 14 1、 一天的垃圾 ; 2、 垃圾的处理 ; 3 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 15 4、分类和回收利用;5、一天的 生活用水;练习 16 6、污水和污水处理;7、考察家 乡的自然水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17 单元练习、 18 单元检测 19 学期总复习 20 学期实验考核 5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放大镜 【教学目标】

9、 科学概念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 细节。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 过程与方法: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认识到 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 放大镜 (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 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 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

10、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 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

11、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 6 宝商鉴定珠宝、 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 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 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 2 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 目、 镜、 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 新发现用文字

12、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 交流新发现后, 师归纳 : 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 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 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 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

13、断球形的透明 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 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 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 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 透 “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7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4、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 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 学

15、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 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 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 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 8 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 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 观察发现,辅之

16、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 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 6 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 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 : 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 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 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 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 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 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对于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