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70089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最新编写-修订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一、研究杠杆的秘密一、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记录表。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 1) 组装杠杆尺,左边看做阻力点,中间的螺丝代表支点,右边看做用力和用力点组装杠杆尺,左边看做阻力点,中间的螺丝代表支点,右边看做用力和用力点 2) 左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右边的第一格挂六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左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右边的第一格挂六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平衡。(1 个个 1 个挂直到平衡)个挂直到平衡) 3) 左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右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

2、保持平衡。左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右边的第二格挂三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4) 左边的第二格挂两个钩码,右边的三格挂二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左边的第二格挂两个钩码,右边的三格挂二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

3、、定滑轮作用的研究二、定滑轮作用的研究 提出的问题: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提出的问题: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猜测:定滑轮不能省力。猜测: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器材: 钩码、细绳绳、滑轮及支架实验器材: 钩码、细绳绳、滑轮及支架 实验过程: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 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做几次 实验过程: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 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做几次 结论: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结论: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 三、动滑轮作用的研究三、动滑

4、轮作用的研究 提出的问题: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提出的问题: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猜测:猜测: 动滑轮能够省力。动滑轮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 钩码、细绳绳、滑轮及支架、测力计实验器材: 钩码、细绳绳、滑轮及支架、测力计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 a 组装好动滑轮;组装好动滑轮;b 用测力计分别直接提升用测力计分别直接提升 1 个钩码、个钩码、2 个钩码、个钩码、3 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c 分别在动滑轮上提升分别在动滑轮上提升 1 个钩码、个钩码、2 个钩码、个钩码、3 个 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做 个 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做 3 次) ;次) ;d 比较直接提升

5、和用动滑轮提升升重 物用力的不同, 比较直接提升和用动滑轮提升升重 物用力的不同, 实验的结果:动滑轮能够省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实验的结果:动滑轮能够省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四、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四、滑轮组作用的研究 提出的问题 :滑轮组有什么作用提出的问题 :滑轮组有什么作用 猜测:滑轮组能省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猜测:滑轮组能省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需要的材料:滑轮、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需要的材料:滑轮、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 步步 骤 (方法)骤 (方法) a 组装好滑轮组 ;组装好滑轮组 ; b 用测力计分别直接提升用测力计分别直接提升 1 个钩码、个钩码、 2

6、个钩码、个钩码、 3 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个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c 分别在滑轮组上提升分别在滑轮组上提升 1 个钩码、个钩码、2 个钩码、个钩码、3 个 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做 个 钩码,测出用了多大的力(每种做 3 次) ;次) ;d 比较直接提升和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用力的不同, 比较直接提升和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用力的不同, 结结 论: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论: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五、轮轴作用的研究五、轮轴作用的研究 提出的问题:轮轴有什么作用提出的问题:轮轴有什么作用 猜测: 轮轴能够省力。猜测: 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 钩码、细绳、轮轴实验装置、弹簧

7、测力计实验过程:实验器材: 钩码、细绳、轮轴实验装置、弹簧测力计实验过程:a 将一定数 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 将一定数 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b 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 小。 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 小。c 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d 然后改变轴上的钩 码数量再做实验。 然后改变轴上的钩 码数量再做实验。 实验的结果: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少,但是仍能保持平衡,说明在轮轴的 轮上用力能够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实验的结果: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少,但是仍能保持平衡,说明在轮轴的

8、 轮上用力能够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六、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六、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材料:材料:1 盒钩码、盒钩码、2 段粗线绳、段粗线绳、1 个铁架台、个铁架台、2 个不同的大轮、个不同的大轮、1 个小轮、个小轮、1 个轴个轴 步骤: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 是 步骤: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 是 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然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然 后改变轮在做实验。后改变轮在做实验。 结论:改变轮的大小,轮越大,轮轴越省力结论

9、:改变轮的大小,轮越大,轮轴越省力 七、设计一个研究斜面(能否省力)作用的实验七、设计一个研究斜面(能否省力)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不同重量的物体、弹簧秤、细绳、木板、小车实验材料:不同重量的物体、弹簧秤、细绳、木板、小车 改变的条件:重物的重量改变的条件:重物的重量 哪些条件不变:同一斜面、斜面的坡度哪些条件不变:同一斜面、斜面的坡度 步骤 (实验方法) : 用弹簧秤分别测出步骤 (实验方法) : 用弹簧秤分别测出 1 个小车个小车 1 个钩码,个钩码, 1 个小车个小车 2 个钩码,个钩码, 1 个小车个小车 3 个钩码的重量;个钩码的重量; 分别用弹簧秤沿斜面提升重物,每种重量做 3 次

10、分别用弹簧秤沿斜面提升重物,每种重量做 3 次 比较直接提升重物的力,和沿斜面提升重物的力比较直接提升重物的力,和沿斜面提升重物的力 结论:斜面都能省力结论:斜面都能省力 八、八、检验斜面省力与坡度的关系的研究计划。检验斜面省力与坡度的关系的研究计划。 提出的问题 :不同坡度的斜面作用有什么不同提出的问题 :不同坡度的斜面作用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假设 :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我们的假设 :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1、坡度小、坡度小 2、坡度较陡、坡度较陡 3、坡度陡、坡度陡 哪些条件不变:同一斜面,同

11、一个重物,拉重物的方式哪些条件不变:同一斜面,同一个重物,拉重物的方式 材料:木板、重物、细绳、弹簧秤、支撑物等材料材料:木板、重物、细绳、弹簧秤、支撑物等材料 步骤:用弹簧秤直接提升重物,测出用力的大小;步骤:用弹簧秤直接提升重物,测出用力的大小; 把一块木板分别搭成、坡度小、坡度较陡、坡度陡的斜面 把一块木板分别搭成、坡度小、坡度较陡、坡度陡的斜面 分别用弹簧秤沿这些斜面将重物拉上去,测量了用了多大的力;(每种 斜面做 3 次) 分别用弹簧秤沿这些斜面将重物拉上去,测量了用了多大的力;(每种 斜面做 3 次) 记录每种斜面用力的大小记录每种斜面用力的大小 结论: 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

12、力,坡度越大省力小结论: 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省力小 九、设计一个研究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九、设计一个研究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 材料:小纸板数张、垫圈、两本字典材料:小纸板数张、垫圈、两本字典 相同条件:纸梁的长度、厚度,支撑物之间的距离相同条件:纸梁的长度、厚度,支撑物之间的距离 不同条件:纸梁的宽度,分别为不同条件:纸梁的宽度,分别为 1 倍宽、倍宽、2 倍宽、倍宽、4 倍宽倍宽 过程与方法:先把一倍宽纸条放在两本字典上,往纸条中间一个一个放垫圈,记录最多 能放多少垫圈;接着放两倍宽的纸条,放垫圈。最后放四倍宽纸条,放垫圈。 过程与方法:先把一倍宽纸条放在两本字典上,往纸条中间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