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园发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570026 上传时间:2017-10-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试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试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试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试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园发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江西师范大学毕 业 论 文题目:试论家园合作促进中国幼儿园发展学院:专业:学前教育班级:姓名:戴幼平指导老师:目 录摘要. 2前言 .2一、家园合作及其发展趋势 .3(一) 历史发展的需要 .31.从我国幼教的现状来看 .32.从教育理念的发展来看 .3(二) 幼儿园的需要 .41.从教师的权利来看 .42.从幼儿园教学管理来看 .4(三) 家长的需要 .41.从教育观念来看 .42.从教育行为方法看 .43.从教育内容来看 .5二、进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5三、国外家园合作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6(一)注重政策法规导向 .6(二)合作方式灵活多样1.实行开放办学 .62.建立家园联系簿

2、.73.召开家长 教师会议 .74.视家长为教育资源 .75.开展家长教育 .86.成立家长中心 .87.成立家长 教师协会 .88.进行家访 .89.设立布告栏 .9(三)幼儿园起主导作用 .9(四)家长全方位参与幼儿园教育 .9四、进行家园合作的方法 .11五、家园合作的意义 .111、家园合作受到世界各国教育机构以及我国政府的重视 .112、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123、家园合作促进学期教育质量的提高 .124、进一步开展和更新家园合作是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 .12参考文献 .13摘 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

3、的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 ”所以,家园合作已成为扩展教育的时空,是发挥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一个必要条件,越来越受到幼儿园和家长朋友的关注。为了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帮助家长转变教养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放飞孩子梦想的教育晴空,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幼儿健全发展,那么,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词:家园合作 中国 幼儿园 发展前言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人们也逐渐认识到,

4、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家庭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有效形式。所谓家园合作,就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 家园教育一体化”。其表现是在课程领域里实现多种经验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上追求家长与教师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要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需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

5、方法,了解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重视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家园合作及其发展趋势家 园 合 作 : 即 家 长 与 幼 儿 园 共 同 完 成 孩 子 的 教 育 , 在 孩 子 的 教 育 过 程 中并 不 是 家 庭 亦 或 是 幼 儿 园 单 方 面 的 进 行 教 育 工 作 。 新 颁 布 的 幼 儿 园 教 育 指 导 纲 要 ( 试 行 ) 1中 指 出 : 家 庭 是 幼 儿

6、 园 重要 的 合 作 伙 伴 。 应 本 着 尊 重 、 平 等 、 合 作 的 原 则 , 争 取 家 长 的 理 解 、 支 持 和主 动 参 与 , 并 积 极 支 持 、 帮 助 家 长 提 高 教 育 能 力 。 ”而 幼 儿 园 家 长 工 作 的 出发 点 就 在 于 充 分 利 用 家 长 资 源 , 实 现 家 园 互 动 合 作 共 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社会中,学前教育与谋生活动,生产活动基本属于同一过程。以农牧业,手工业为主的社会中,学前教育只限于在家庭中实施;以蒸汽机和电动力的社会性工业生产中,学前教育从家庭走向社会,

7、托幼机构成为实施教育的主要力量。进入以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为动力的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生产力要求更高素质的人,相应地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表现为起点提前,时间延长,范围扩大等。这时的学前教育也由托幼机构唱“独角戏”状态逐渐向托幼机构与家庭相融合,合作教育。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一)历史发展的需要1.从我国幼教的现状来看统计数据表明,1995 年我国在园幼儿比率为 28.7%. 3-6 岁的幼儿尚有71.3%未入园.显然,我国还不能为高达 7

8、0%以上的幼儿教育的机会.1992 年,中国政府正式颁布的规定,到20 世纪末,”3-6 岁幼儿入园(班)率达到 35%,提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是使 90%的儿童(十四岁以上)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就是说,到 20 世纪末,即便实现了的目标,也还将有 65%的 3 岁以上幼儿即大多数 3 岁以下幼儿不可能在正规的前机构中接受接受教育.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政府提出的目标来看,如果仅仅依靠托幼机构的力量,是难以为每个幼儿提供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这就要求家庭与幼儿园的大力合作,发挥家庭与托幼机构的教育合力,满足前教育的发展要求。2.从教育理念的发展来看从教育理念

9、的发展来看,终生教育思想的提出,被看作是具有与”哥白尼日心说”同样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使人们认识到教育空间应从幼儿园扩展延伸到家庭之中,特别是早期学习习惯的养成,对终生教育的奠基作用.终生教育的基本观点是:教育不仅只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而宣告结束,它应该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对于学前儿童,教育不仅只在幼儿园这一特定空间看,其空间更是应扩展到家庭和社会之中.这一理念的提出,更是强调着家庭与幼儿园密切合作的重要作用.(二)幼儿园的需要1.从教师的权利来看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权利与需求越来越重视,一系列关于保护幼儿权利的法律规范也不断出现,如,.再加上独生子女的出现,家庭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一个幼儿身上,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幼儿保护.但是,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落后的农村地区,家长不尊重教师,幼儿园.因为幼儿一点点受伤而辱骂甚至殴打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幼儿园与家庭合作,不仅仅是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