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新中国走上世界舞台》名师教案3北师大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69742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新中国走上世界舞台》名师教案3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新中国走上世界舞台》名师教案3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新中国走上世界舞台》名师教案3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新中国走上世界舞台》名师教案3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新中国走上世界舞台》名师教案3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新中国走上世界舞台》名师教案3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新中国走上世界舞台》名师教案3北师大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9 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1、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讲述的是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沿袭了五十年代的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又为九十年代的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是在新中国国力增强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推动了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提高了国际地位,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也为我国接下来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现代史乃至今天,

2、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益和中美建交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逐步强大的中国开始走向国际政治舞台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课题介绍:课题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第 9 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1、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为什么说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而不是“加入”?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意义?问2、查阅资料,了解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没有交往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双方为什么都有了建交的意愿?题3、“小球转动大球”是指什么?由此你学到了哪些外交智慧?4、

3、改善中美关系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在这一问题上,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设变?5、中美建交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计6、 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思索走向世界能给中国带来什么?7、举例说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和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辉煌成就,你认为产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名校名 推荐教学构想:本节课讲诉了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开始走上世界舞台。此外,中国领导人又运用非凡的外交智慧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僵局,扭转了一直以来被美国外交封锁的局面,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起大使级外交关系,出现“我

4、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外交盛况。了解这些基本史实并不是难事,因为教材中对这些重要事件做了简单扼要的介绍。然而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除了了解历史事实,还要探究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关注现实。因此深入探讨这些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产生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问题, 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去深入了解和主动探究。考虑到课时的安排,这节课是要在一课时内完成的,而且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及探究过程中查阅大量的资料都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如果把探究活动放在课堂上进行,不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对于教学任务来说也是比较紧张的。因此,我决定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以问题的形式

5、放在课前进行。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组基本是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但是考虑学生的能力因素,教师做适当调整,做到基本均衡。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1、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为什么说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而不是“加入”?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意义?2、查阅资料,了解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没有交往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双方为什么都有了建交的意愿?3、“小球转动大球”是指什么?由此你学到了哪些外交智慧?4、改善中美关系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在这一问题上,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5、中美建交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6、举例说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和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辉煌成就,你认为产生

6、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思索走向世界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在课上请学生分七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题目,教师根据同学们讨论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两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 最后教师总结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探究课题 “如何更好地发展今天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请提出你的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本课重点和难点,选择学生讨论问题中的两三个重点解决,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能很快明了理解的问题可以做简单处理。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

7、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使其个性、特长自由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2名校名 推荐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能说出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和意义。能复述说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初步分析中美建交的重要影响。能概括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探讨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依据问题课前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探究,形成认识。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乒乓外交”及“小球”如何转动“大球”,学会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了解

8、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和进程,进一步思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通过探讨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 认识逐步强大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开始走向国际政治舞台, 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教学重点:中美建交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最棘手的问题台湾问题讨论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所需设备:电脑多媒体辅助设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课前设置7 个问题,让学生自学生自主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9、发3名校名 推荐主学习。析解决问题。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多媒体链接三个历史镜头: 乔学生说说:让学生了解新中国走向世界舞的笑、尼克松访华 、田中三个历史镜头背后的历史事件。台的三个重大事件,并激发学角荣访华,进入本课。生进一步探究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的兴致。授课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通学生分七组,每组学生选择课前预通过学习的讨论,认识到新中过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习的七个问题中的一个进行讨论和国取得外交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掌握情况。交流。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外交成就为我国后来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0、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交流成果,带动全班同学的思考,使每个同学都开动脑2、教师选择学生讨论中的一个负责第一组派一代表展示本组讨论筋,积极参与。问题进入本课。成果: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为什么说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而不是“加入”?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意义?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知识和思维在交流碰撞中由浅4名校名 推荐第二到第五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入深,由表及里。3、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本课相关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没有交往的原问题。因是什么?现在双方为什么都有了建交的意愿?通过学习历史汲取历史智慧。通过视频说说“小球转动大球”是指什么?由此你学到了哪些外交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

11、力和唯物播放视频乒乓外交慧?主义史观。扮演小记者报道尼克松访华的新闻,结合视频周恩来和尼克松的发播放视频尼克松访华言,思考这一事件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寻找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学生从资料中找到中美双方最关注过史料的阅读指导简化了本课的问题台湾问题,即解决中美难点。关系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多媒体补充中美联合公报学生比较两份公报,指出:和中美建交公报的内容,在对待台湾问题上,美国的态度发引导学生思考。生了怎样的改变?说出中日建交时间和其它陆续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学生通过比较找到差异并思考第六组学生说说不同时期的中国外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指导学生回顾近代史上中交

12、状况。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力。日关系举例说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对比新中国成立后外交的辉煌成就,4、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联系你认为产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5名校名 推荐新知识。么 ?课堂小结:第七组学生负责依据问题小结培养学生归纳概述能力。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思索走向世界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拓展延伸:如何更好的发展今天的中美、中日拓展学生思维,进入生活,激提出更高的探究课题,鼓励学关系,请提出你的建议。发学生关注国家命运的热情。生以史为鉴,联系现实。评价 :学生谈体会和收获。通过学生的自评、同学之间的教师请学生自评、互评,然后互评、教师的评价加深认识,教师评价。总结经验,提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