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69736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医学)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优质医学)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优质医学)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优质医学)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优质医学)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医学)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医学)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药物的合理使用,1,合理用药的概念: 药物合理应用即患者所用药物适合其临床需要,所用剂量及疗程符合患者,所耗经费对患者和社会均属最低。 合理用药的要求是: 1、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 2、对症开药,供药适时,价格合理。 3、配药准确,药品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均正确无误。,2,合理用药的判断标准: (1)按适应症选用药品。 (2)所有药品对患者而言,应具备四要素:安全、有效、适当、经济。 (3)个体化确定临床用药剂量及用法、疗程。 (4)应无所用药物的禁忌,力求对患者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能性为最低。 (5)药物调配适当,并能提供适合患者阅读的相关药品资料。 (6)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

2、,3,合理用药标准要求 不合理用药原因,4,合理用药现状:现在药品滥用形势异常严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世界50%以上药品是以不恰当的处方、调配或零售而使用。17的患者是因不合理用药而住院,60%的医疗事件与错误用药有关,我国不合理用现象非常严重,药源性死亡占住院死亡总数的15%-17%,1、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 其中 40%死于抗菌药物滥用;2、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恰当使用耳毒性药物造成耳聋,其中95%以上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仅不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一项就使我国每年浪费卫生资源7亿元以上。,5,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滥用、误用、用药过量、用药不足。不合理用药还表

3、现在药物用法不合理:随意增减药物剂量、突然停药、随意换药、给药途径错误。,其中, 抗生素滥用形势尤其严峻,据统计,我国1.5-2.5千万听力残疾人中有60-80%致聋原因与使用氨基糖苷类有直接关系,我国每年医疗使用抗菌素8.5万吨,人均消费138克左右,是美国的10倍,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在45%左右,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 。,6,常用药物,1、 抗菌药物 2、 解热、镇痛药 3、 抗高血压药 4、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药物 5、 消化系统用药,7,一、抗菌药,8,1、青霉素类,9,2、头孢菌素类及作用特点,10,11,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使用注意事项,一、过敏反应 1

4、、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头孢类抗菌药物按药品说明书要求进行。 2、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过敏性休克),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有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12,其他注意事项:,1、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属时间依赖性且半衰期较 短的药物,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触时间有关。此类药物口服制剂每日34次空腹给药。 2、长期用药引起二重感染,特别是三代头孢和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 3、注意一代头孢的肾毒性,特别是和

5、氨基糖苷类合用时,肾毒性会加大。 4、用药要足量使用,用药4872h评估疗效。 5、某些青霉素类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磺胺类药物合用,可减少青霉素的排泄,增加血药浓度。,13,3、氨基糖苷类,14,4、大环内酯类,15,5、喹诺酮类,16,6、其他类,17,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1、繁殖期杀菌药:-内酰胺类、磷霉素 2、静止期杀菌药:氨基苷类,多粘菌素 3、速效抑菌药: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碱性环境活性增强) 4、慢效抑菌药:磺胺类 协同作用: (联合)2:1+2 2+3 累加作用:(联合)=2:2+3 3+4 1+4 无关作用:(联合)2:2+4 拮抗作用:(联合):1:1+3,18,二

6、、解热、镇痛药,药理作用 1、 解热镇痛 :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能使发热者的体温降低到正常,而对体温正常者一般无影响.其镇痛作用对轻,中度体表疼痛,尤其是炎症性疼痛有明显疗效.临床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偏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和痛经等. 2、抗风湿:大剂量使用有明显的抗炎,抗风湿作用,能使急性风湿热患者在用药后2448h内临床症状缓解,血沉下降,因此常作诊断性用药和治疗;也能明显减轻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和疼痛.,19,解热、镇痛,一、不良反应1、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胃痛,消化性溃疡和消 化道出血,饭后服用本药可减轻胃肠道反应.2、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可出

7、现为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 肿等皮肤黏膜过敏反应.罕见过敏性休克和哮喘”,同类药物之间存在有交叉过敏 3、 凝血障碍: 本药在一般剂量下长期使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使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可抑制肝脏合成凝血酶原.4、水杨酸反应: 为本药过量时出现的中毒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视力障碍,出汗,精神恍惚,恶心,呕吐等,甚至出现惊厥和昏迷.应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加快本药从尿中排出. 5、 其他: 血液系统、皮肤,20,解热、镇痛,二、药物间相互作用 1、 避免两种非甾体类药物合用 2、与抗凝血药、溶栓药、其他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溃疡出血的药物合用时,有

8、加重凝血障碍或引起出血、增加出血 3、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增加胃溃疡和出血的危险性 4、与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合用,增强降糖作用,21,解热、镇痛,5、与地高辛合用,升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6、 与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甲氨蝶呤、锂盐合用,减少排泄,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增加 7、与利尿剂合用,降低利尿和降压作用;与氨苯蝶呤合用可致肾功能损害。 8、可引起水钠潴留,影响降压药的作用,22,解热、镇痛,用药注意事项: 1、 同一种药物由于用药的目的不同,用药的剂量和选择的剂型可能不同,如阿司匹林用于抗凝,应选用75100mg肠溶片,退热、镇痛0.3g0.6g。 2、 解热选用的剂型可以是速释,宜选普通片、泡

9、腾片、混悬剂、栓剂,避免选用肠溶和缓释剂型。 3、一般有明确诊断的轻中度的钝痛,可小剂量按需服用、但两次给药间隔至少要4小时,选用缓释剂型,服药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对诊断不明的疼痛,不能使用,以防延误和掩盖疾病。,23,解热、镇痛,4、 用于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和疼痛治疗,一般所需剂量较大(23倍),如选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只宜短时间间歇使用,长期使用还是建议选择对环氧酶2选择性高的抑制剂类药物和控释制剂药 5、 同类药物,在解热、镇痛、抗炎三方面的作用强度不一样,适应的人群不一样,特别要注意对儿童使用的年龄限制,在临床使用中应有侧重地选择 如:小儿退热,一般选用布洛芬,而不选用阿

10、司匹林、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缓解关节疼痛,可选用双氯芬酸、消炎痛;老年人退热宜小剂量,注意补充水分。,24,解热、镇痛,6、 用药前要问清伴随疾病和伴随用药,特别是老年人用药, 对下列情况禁用: ( 1)、 对非甾体类药物过敏或高过敏体质 ( 2)、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 ( 3)、有失血倾向者、凝血障碍者 ( 4)、哮喘患者 ( 5)、孕妇和哺乳妇女 7、服药期间不宜饮酒 8、为了减少对胃的刺激,可餐后服用,食物可减慢药品的 吸收,但不影响总吸收量 9、复方感冒药中常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等,注意重复用药。,25,阿斯匹林与卡托普利相互作用,1、为预防心血管病而服小剂量(75150毫克次/日) 阿

11、司匹林时,对卡托普利的降压效应影响很小,仍可与卡托普利合用,但最好分开服,间隔时间两小时以上。而当服用阿司匹林(常规剂量0.3克,每日23次)时,可削弱卡托普利的降压效果 2、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奈普生、吲哚美辛等也有可能削弱或完全消除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 3、其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受体阻断药、利尿药与吲哚美辛有类似相互影响。钙拮抗剂与吲哚美辛无类似相互影响。 4、服卡托普利降压治疗的患者,发热或感冒、头痛时用阿司匹林及其他解热镇痛药 ,要注意血压的变化,26,非甾体类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相互作用,1、两药合用可增强对糖皮质激素的致溃疡作用。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分解和抑制蛋白质的合

12、成,并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降低胃与十二指肠粘膜组织对胃酸的抵抗力,阻碍组织修复,使溃疡愈合迟缓,因此,对有活动性溃疡病患者忌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肠胃道的副作用较多,易产生溃疡,还能引起胃出血和穿孔,故两药合用,对胃的刺激作用相加。 2、如两药必须合用,应加服氢氧化铝凝胶以保护胃粘膜,糖皮质激素早饭后顿服。,27,三、抗高血压药,1、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氨苯蝶呤、复方阿米洛利、吲达帕胺 2、-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3、钙拮抗剂(CCB):非洛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地尔硫卓、维拉帕米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

13、依那普利等 5、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 6、-受体阻滞剂:哌唑嗪、特拉唑嗪、酚妥拉明 7、其他:复方降压制剂,28,利尿剂,1、 噻嗪类利尿剂价格便宜、疗效肯定,是很有价值的降压药物。 2、 特别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肥胖及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3、 在联合用药中,其它降压药单药治疗无效时,加用利尿剂,疗效显著。与利尿剂联用有效的药物有:受体阻滞剂、ACEI、ARB、钙拮抗剂。,29,不良反应: 1、低钾血症、尿酸升高、阳痿、肌肉痉挛。 2、大剂量长期使用时: 常致电解质、糖、脂质代谢改变。 3、 吲达帕胺没有糖代谢和脂质代谢改

14、变的不良反应,对伴有高脂血症患者,可用吲达帕胺替代噻嗪类利尿剂。 注意事项: 1、 伴有高尿酸血症、痛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3mg/dL者 慎用。 2、 剂量宜小,不宜大,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 用 3、 定期检测血钾,及时补充,鼓励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及水 果,如芹菜、香蕉、桔汁等。 4、 孕妇禁用,30,受体阻滞剂,1、 阻滞剂仍然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有效、安全的药物。但鉴于普萘洛尔、阿替洛尔在临床试验中所暴露的问题,不推荐将其作为降血压治疗的首选用药。 2、 对代谢综合征和患糖尿病者,且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或快速心率失常的高血压患者,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不推荐阻滞剂作为初始治疗的用药选择。

15、,31,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合并以下情况的患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 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患者(高血压发病早期伴心率增快者、社会心理应激者、焦虑等精神压力增加者、围手术期高血压、高循环动力状态如甲亢、高原生活者等); 2、 妊娠高血压(怀孕患者); 3、 禁忌使用或不能耐受ACEI或ARB的年轻高血压患者; 4、 快速性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冠心病(稳定/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32,不良反应:常见于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 1、疲劳、肢体寒冷。 2、糖代谢、脂质代谢紊乱。 3、 少见的副作用: (1)、对哮喘患者可能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痉挛, (2)、减弱心肌收缩力、

16、诱发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3)、长期使用,可表现很明显的自杀倾向,部分男 性患者还会出现阳萎及性功能减退等。 (4)、 肌肉痉挛及血浆肌酸激酶水平增高、皮疹。,33,注意事项: 1、 用药前心率低于55次/分、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时,不用受体阻滞剂。 2、 停用受体阻滞剂可发生停药的反跳现象。故在缺血性心脏病及高血压治疗中应逐渐停用。 3、 应用受体阻滞剂后心率下降为药物的治疗作用,但若心率低于50次/分,应减量或停药。 4、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禁用。 5、 心功能不全、糖尿病、严重的血脂紊乱患者慎用。,34,钙离子拮抗剂(CCB),临床应用指征 1、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 2、 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周围血管疾病、妊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糖耐量异常、肾脏损害的患者。 3、 对糖代谢和脂质代谢无不良影响。,35,钙离子拮抗剂 不良反应: 1、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副作用主要有反射性心动过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