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35课时改革专题名师教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69713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35课时改革专题名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35课时改革专题名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35课时改革专题名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35课时改革专题名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35课时改革专题名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35课时改革专题名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35课时改革专题名师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课题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主 备审核历史备课组使用者课型使用日期第 35课时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史: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近代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现代史: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改革开放世界古代史:伯利克里改革、查理. 马特改革世界近代史:俄国废除农奴制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世界现代史: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教学过程使用补充1名校名 推荐一、改革的分类1、按性质分:奴隶制的改革:伯利克里改革明 确 初 中 历 史地主阶级的改革:中国(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世界(查理 . 马特改革、大化改新)资产阶级的改革:中国(

2、戊戌变法)世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的改革:中国(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改革开放)世界(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2、按时间分:19 世纪中后期的改革:洋务运动( 19 世纪 50-60 年代)、 戊戌变法( 1898 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 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 年)20 世纪世界完成经济政策转变的三次重大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1921 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1933 年)、中国的改革开放( 1978 年)共同点:都是在确保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不断调整政策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大 致 学 到 的 中外

3、 改 革 及 中 考将要考的考点日本的大化改新(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日本的明治维新(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标志)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转折点)二、比较与联系1、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答: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2、比较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要改新)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答:相同点:A、影响:都属于自上而下的改革,都导致了社会性质的巨变,是日本历史上重要转折点。 B、对外学习:都是向世界上比自己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学习。 C、内容上:都加

4、强了中央集权,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进行改革。不同点: A、学习对对象和内容不同:大化改新学习的是中国隋唐先进封建制度,明治维新学习的是欧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B 具体的影响不同:大化改新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比较与联系1、新经济政策和 罗 斯 福 新 政 “ 新 ” 在 哪2名校名 推荐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A、改革是推动国家繁荣昌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B、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善于吸收和消化别国的优秀文化,才能促进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答:相同点: A、性质

5、上: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背景上:都是在民族危机日深,封建统治难以维系的情况下发生的。 C、内容上: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目的 上:都希望通过变法,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同点:明治维新大获成功,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避免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成为日本历史的转折点。而“百日维新”则完全失败,不但没有实现富国强兵、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最后甚至没能阻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原因分析: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根本原因) ; 只依靠无实权的皇帝进行改革,脱离了人民群众 ; 再加上顽固派力量的强大。日本的明治维新得到倒

6、幕派的有力支持。4. 比较俄国 1861 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答:相同点: A、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背景: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俄国是农奴制统治的危机,日本是幕府统治的危机再加上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C、影响: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经展,是本国历史的转折点,都有利于资本的发展,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D、局恨性:改革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不同点:日本改革前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 并通过改革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命运。 5.20 世纪 70 80 年代 中国和前苏联的改革的不同后果及其启示?答:不同的后果A、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7、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B、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A、改革中是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B、改革中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C、改革中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D、改革中是否西能正确对待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苏联改革失败给我们的启示:A、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B、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和

8、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C、改革要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D、改革要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正确对策。里?2、比较日本历史 上 的 两 次 重要 改 新 ) 革 ?( 大 化 改 新 和明治维3、日本明治维新 与 中 国 戊 戌变法的比较?4. 比 较 俄 国1861 年改革与日 本 明 治 维新?3名校名 推荐6. 简要说明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时间、内容、结果、 )答: A、土地改革运动时间: 1950 年到 1952 年底。内容: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意义) :彻底废除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

9、消灭; 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B、农业合作化运动时间: 1953 年到 1956 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结果: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 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内容:组织农民参加人民公社,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 1978 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坚持了土

10、地公有制,把经营使用权承包给农民。结果(或意义) :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的公有制。)6. 简 要 说 明 新中 国 农 业 政 策展示 :的 四 次 调 整 。(时间、内容、1.学生上黑板默写基础知识结果、)2. 做练习巩固基础知识1 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 下列属于同一性质改革的是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戊戌变法俄国

11、十月革命赫鲁晓夫改革1956 年匈牙利的改革中国 1978 年的改革开放 1991 年苏联解体ABCD 4名校名 推荐3下列革命和改革引起社会性 化的是()法国大革命俄国 1861 年改革中国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A.B. C. D. 1 材料并回答:材料一:我 划用无 国家直接下命令的 法在一个小家国家里按共 主 原 来 整国家的 品和分配, 生活 明我 了列宁材料二: 1933 年 3 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 和政策, 如: 急救助署关注在 扎的人 ; 署 整法,以帮助恢复 品的价格;通 全国工 复 法 恢复注入 金。摘自 片大国崛起(1) 了改正材料一中的 ,列宁 施了什么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上 黑 板 展 示 默(2)根据材料二,文中的“他”是 ?“他制 了一系列有效的法 和政策”的目的和中心写知 点措施分 是什么?(3) 两个 史事件的共同成效是什么?做 巩固基础5名校名 推荐课后追记改革历来都是考试的重头戏,本节课全方位多角度的总结了改革的重大事件,国际国内,帮助学生区分和重点把握很必要,我主要让学生来自己梳理总结讲述,效果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