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69666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9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提纲,一、综合业务系统 - 历史与现实,五、eBanking - 业务特色,六、eBanking - 技术特色,四、eBanking - 总体结构,一、综合业务系统 - 历史与现实,二、数据中心模式的选择,三、主机系统的选择,七、新系统、新感觉,八、大集中的难与易,金融电子化 历史回顾,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2000年,1974年:首次引进了61/60电子计算机系统 1975年:开始在福建、上海、西安等地进行 全国大中城市银行核算网试验工程,1980年:我国金融业引进11套M150中型计算机系统, 开展了联行对帐、对公业务、储蓄业务和 外汇买卖业务的工程

2、试点工作。 这是中国金融电子化系统工程开发应用的起点。 八十年代中期,由人行牵头成立了金融系统电子化领 导小组,制订了金融电子化建设规划和远期发展目标。 总的设想是“六五”做准备,“七五”打基础, “八五”上规模,“九五”基本实现电子化。,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包括: 网络系统的建设、主机系统的建设、金融机具的电子化 各大总行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出,WTO的冲击 金融一体化、混业经营、防范金融风险 电子化银行、金融服务手段的进一步提升 对综合业务系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业务系统的历史回顾 - 第一代,时间,1985年投产,主机,PC机,网络,无,特点,单点运行、软件功能简单 基本上是手工传票

3、的录入 和管理系统,业务系统的历史回顾- 第二代,时间,1990年左右投产,主机,小型机/大型机,网络,主机终端模式、城综网,特点,1)业务上实现了通存通兑、内部资金清算 2)储蓄、对公依然分离,多套资金清算系统分 别独立,银行的业务由众多不同功能的业务 系统分别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接口采用了从 手工到电子多种方式 3)卡业务和自助银行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功能有限 4)从数据存储和处理上看,还是采用了分布式 存储和处理 5)面向传票,分柜制,业务系统的历史回顾- 第三代,时间,1996年投产,主机,小型机、大型机,网络,专用网(SNA),开放网(TCP),特点,1)大会计的设计思想 2)提出

4、了综合柜员制的劳动组织方式 3)数据存储和处理更加集中 4)从简单的面向传票的设计发展为面向交易 的设计 5)网络建设全面铺开,服务品种极大丰富 6)建设了CIF系统 7)C/S体系结构 8)模块化的开发方法 第三代业务处理系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优秀的 会计系统,来自自身的局限性: 按业务条线分割的系统和管理格局,缺乏整合性和共享性; 来自国有大银行的压力 来自激烈的商业银行的竞争 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 来自WTO的挑战,现实状况-面临的危机,扬长避短,发挥、挖掘特色和专长 依靠信息处理系统提升效率,解放生产力 创新是关键 产品创新 服务创新 管理创新 体制创新 适应

5、变化的能力可扩展性、可分割性,现实状况-出路在哪里?,数据集中,整合性,简便迅捷的清算模式 面向业务,以会计核算为核心,全行一本帐,表内表外联动,实现本外币一体化、对公对私一体化的业务处理模式,支持综合柜员制 面向客户,实现客户关系管理。对静态与动态的客户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面向管理,采用交易驱动,同时产生各项业务数据和会计信息,通过数据仓库的建立和挖掘,形成信息管理系统(MIS) 面向决策,建立智能化、学习型的决策支持系统(DSS),强化银行运行效率和盈利能力,提升抗风险能力和应变能力。,现实状况-一个好的系统,面向服务,以做好对外服务为目标设计系统 面向控制,高度集成的公共控制系统,

6、强大而严密的用户授权管理和客户授信额度管理功能,支持对操作风险的监督控制和稽核管理。 采用模块化、参数化设计,简化业务流程,方便客户和柜员操作。 具有可扩展性、可分割性。为今后其他业务系统的开发打下基础,并能支持将来业务的分拆和出售。,现实状况-一个好的系统,现实状况-第四代,时间,2000年投产,主机,小型机、大型机,网络,专用网(SNA),开放网(TCP),特点,1)从面向交易到面向服务的设计 2)大会计、综合柜员制的继承和发扬 3)全辖一本帐 4)营业网点零维护、零升级、零干预 5)真正的24小时银行 6)多维分析信息,支持MIS及决策支持系统 7)双核心-会计核心和服务核心 8)C/S

7、/S体系结构 9)平台化、构件化的开发方法 10)由CIF到CRM,以CRM为核心构造系统 11)数据集中,银行服务 和管理的专家,提纲,一、综合业务系统 - 历史与现实,五、eBanking - 业务特色,六、eBanking - 技术特色,四、eBanking - 总体结构,二、数据中心模式的选择,三、主机系统的选择,七、新系统、新感觉,八、大集中的难与易,二、数据中心模式的选择,数据中心模式原则,系统处理能力能够胜任实际业务量的需求,对通讯线路的通道能力和稳定性的依赖性。,系统是否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系统实施的经济性。,便于灾难中心的建设,系统的灵活性。,原则一 处理能力的扩展性,主

8、机系统处理能力对业务量的增长的可扩展性,通讯系统处理能力对业务量的增长的可扩展性,扩展性定义,结论,分行模式 优 区域模式良 全国模式差,原则二 对通讯的依赖性,合理地控制数据流量,减小总体的数据量,线路故障对业务的影响面,依赖性定义,结论,分行模式 良 区域模式良 全国模式差,原则三 系统的可管理性,对统一业务的可管理性,对系统运行维护的可管理性,可管理性定义,结论,分行模式 差 区域模式良 全国模式优,原则四 经济性,建设中心的费用,建设前置系统的费用,经济性定义,结论,分行模式 差 区域模式优 全国模式良,运行维护系统的费用,原则五 便于灾难中心的建立,利用现有设备,利用现有线路,定义,

9、结论,分行模式 差 区域模式优 全国模式差,利用现有场地,原则六 系统的灵活性,兼顾业务的统一性和特色性,应用系统的灵活性,灵活性定义,结论,分行模式 差 区域模式优 全国模式差,中心范围可调节,数据中心模式比较,提纲,一、综合业务系统 - 历史与现实,五、eBanking - 业务特色,六、eBanking - 技术特色,四、eBanking - 总体结构,二、数据中心模式的选择,三、主机系统的选择,七、新系统、新感觉,八、大集中的难与易,三、主机系统的选择,主机选型原则,可靠性-保证系统的稳定连续运行的能力,经济性-需要重新投入的设备费用、软件费用、运行费用,安全性-主机系统防攻击的能力,

10、性能保障-主机系统处理能力的大小,可维护性-系统维护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熟手的多少,投资保护-现有设备、软件、人才的保护,可开发性-系统的开放性、开发工具的多少、应用软件的成熟度、熟手的多少,主机选型比较,提纲,一、综合业务系统 - 历史与现实,五、eBanking - 业务特色,六、eBanking - 技术特色,四、eBanking - 总体结构,二、数据中心模式的选择,三、主机系统的选择,七、新系统、新感觉,八、大集中的难与易,四、eBanking - 总体结构,业务系统设计重点的转变,多渠道接入门户,CRM核心,核心业务系统,eBanking 总体架构,系统的体系结构 - 数据集中

11、,数据中心,分行运作中心,支行服务前端,管理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核心业务逻辑层,中心局域网,内部 广域 网,网点前置1,网点前置n,Internet 门户前置系统,Internet接入网,外连单位前置系统,门户前置逻辑层,系统资源管理平台,系统安全管理平台,人行、金卡中心、SWIFT等,Internet世界,决策支持业务逻辑层,客户层,外部接入网,系统的体系结构 - 体系组成,数据中心 - 定位,全行的生产中心和备份中心,生产中心,管理: 全行系统的管理 中心,运行: 系统的存储中心、 处理中心,门户: 全行统一对外联络 中心,备份中心,管理功能的备份 对外门户的备份,数据和业务功能 备份,具

12、备接管和保证系 统持续工作的能力,分行运作中心 - 定位,分行特征数据的数据存储,前置业务处理及控制,当地的服务接入门户,总行数据中心故障的应急备份,支行 服务前端- 定位,网点服务界面,网点设备控制,数据中心的设计原则,设计原则,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业务功能纯洁化,形成系统的核心层,中心服务交易能适应 各种业务的抽象特点,中心服务交易能自由 组合,分、支行的设计原则,设计原则,客户可定义需求,面向服务,管理和组织数据,采用灵活、成熟的开发平台,采用瘦客户端,交易组织和渠道分离,方便、强大的渠道接入方式,系统数据种类及分布原则,数据种类,客户信息类数据,帐务类数据,系统知识类数据,数据分布原则,

13、便于全行一体化 服务的开展,便于规范管理,便于监控全行的 业务,系统管理类数据,业务控制类数据,交易日志类数据,便于区域特色服 务的开展,系统数据及功能分布架构,核心业务逻辑,存款,贷款,结算,资金,投资,.,数据存储,.,日志类,管理类,知识类,客户类,帐务类,客户 管理,机构 管理,柜员 管理,凭证 管理,安全 管理,人行 接口,金卡 接口,SWIFT,网络 银行,.,数据中心,业务处理渠道,柜面 业务,自助 业务,中介 业务,网上 业务,客服 中心,.,数据存储,日志类,业务控 制类,客户类,客户 管理,安全 管理,当地 人行,当地 金卡,WAP,网络 银行,.,分支行,eBanking

14、 - 总体业务模型,大前置Why ?,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分行特色业务的开展,业务的时间性要求,规范管理的需要,业务平台的规范化,技术平台的规范化,电子交易 的整合,统一的技术平台,统一的业务平台,统一的管理平台,统一的接入平台,大前置-电子交易的整合,大前置功能设计,运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前置处理,以分行为单位 个性化业务处理,代理业务的 前置处理,自助业务的 前置处理,分行系统的非核 心数据存储和处理,本地客户服务数 据存储和处理,门户,当地联络中心 当地人行、金卡等,Call Center接入,WAP手机接入,企业银行接入,家庭银行接入,其他接入,管理,分行系统管理,前置设备的配置 和管理,

15、其他管理,大前置优点,主机业务系统只与分行单一系统联结,不用 面对分行不同类型的客户端,便于管理,减 轻主机负担。 大前置系统提供对主机业务系统的统一的报 文结构,统一的加密算法,统一的通讯平台。 和地方实际密切相关的业务处理放在本地的 前置机上处理,如中间业务。 分行的客户服务数据放在本地,有利于本地 的客户服务,CallCenter效率会更高,同时 也大大降低与总行网络通讯的压力。 大前置系统可作为和外系统连网的通讯网关 机和前置机,起到协议转换和报文转换的作用。 大前置系统可以对本地的自助设备进行监控。 前置机可对来往信息或交易进行详尽的记录, 方便查询和对帐,从而间接保护主机安全。,网

16、点 前置,网点 前置,网点 前置,当地 代理商户,当地 人行,中心级 代理商户,自助 设备平台,自助 设备,自助 设备,自助 设备,电话 接入前置,大前置的结构,分行前置业务平台,核心业务系统,人行 总中心,SWIFT,中心前置业务平台,网银接入平台,RA前置机,RA前置机,前置业务平台eBranch架构,Management Services,eLink Runtime kernel,Monitor Services,eBranch系统开发构件,通讯网关,通讯逻辑处理核心(交易路由),终端监控服务处理,Web化图形管理监控处理,监 控 服 务(具体的功能处理),通讯协议的转换,通讯连接的管理,安全管理,业务 报表,代理商户 信息管理,操作员 管理,系统配置 管 理,票据 管理,报文处理核心文件处理核心,原始报文的传递,业务处理核心,交易异 常处理,任务调度,输 入 缓 冲 队 列,数 据 格 式 转 换 器,通 讯 服 务 器,内 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